如今,一种新的合资模式正在进入历史舞台——中国正在转变为技术的输出方,而大众正在率先行动,开始前进“资本换技术”的道路。
跑马圈地
大众作为一家老牌的国际汽车巨头,近年来在中国开始了低调的态度“买买买”模式。据不完全统计,自2020年以来,大众在华新能源和智能领域的投资已超过600亿元,且仍有增长趋势。从近年来大众在中国的投资方向来看,除了继续增加自身的汽车制造领域外,还包括动力电池、芯片和软件、电气智能技术和充电基础设施。在动力电池方面,2020年5月28日,大众与国轩高科技签订战略协议,投资约11亿欧元(约87.2亿元人民币),获得后者26.47%的股份,成为其最大股东。
大众控制动力电池核心话语权的意图越来越迫切,势在必得。在芯片和软件方面,德国大众新软件公司CARIAD于2022年4月28日成立中国子公司后,与地平线和中国科技创新达成合资合作,投资24亿欧元(约168亿元)与前者合作,共同开发全栈高级驾驶辅助系统和自动驾驶解决方案,重点研发和测试智能互联和信息娱乐系统领域的软件产品和解决方案,为大众提供操作系统、人机交互界面、驾驶舱和云软件开发服务。可以说,与产业链上游的供应商合作是合乎逻辑的,但大众选择与同一汽车企业的小鹏汽车合作是令人惊讶的。可以说,与产业链上游供应商合作是合乎逻辑的,但大众选择与同一汽车企业的小鹏汽车合作是令人惊讶的。2023年7月26日,大众与小鹏共同宣布,双方就战略技术合作签订框架协议,并签订股份购买协议。大众投资约7亿美元,在小鹏汽车交易完成后获得4.99%的A类普通股。
同时,双方将共同开发两款B级电动汽车车型,基于其核心竞争力和G9车型平台、智能驾驶舱和高级辅助驾驶系统软件,以大众品牌在中国市场销售。相关车型预计将于2026年投产。与此同时,大众旗下的奥迪与上汽集团深化合作,让大众与上汽集团深化合作“上汽奥迪将从智能汽车购买电动平台”猜想更近一步。智己是上汽集团旗下的高端电动汽车品牌,其平台的突出优势在于深度智能 先进智驾 高端架构(电气)&底盘)。此外,800V碳化硅电动驱动、3.5秒零百加速、252公里速度等百万级最高功率也是智能平台不容忽视的亮点。另有消息称,大众捷达品牌正在与零跑汽车洽谈合作。据报道,一汽已经发布了内部文件。如果达成合作,捷达将专注于经济型电动汽车市场,并将像一汽奥迪这样的营销公司迁往杭州。
知情人士透露,与大众和小鹏的合作方式不同,一汽-大众这次很有可能“买断”某一代零跑平台技术。从最初入股国轩高科技,布局动力电池;到投资地平线,布局自动驾驶芯片;与中科创达智能车载系统合作;再入股小鹏汽车,加深与上汽集团的合作,“借”对方车辆生产平台共同研发产品,甚至自动驾驶技术和智能驾驶舱技术。由此可见,从智能驾驶芯片到智能操作系统,再到整车架构、整个生产基地和R&D中心的建设,大众在中国整合了一条资本能力强的智能电动汽车产业链。
布局合肥
除了对外“买买买”此外,大众汽车在内部并不闲置。安徽合肥总投资高达231亿元,将重点发展新能源汽车。2017年,大众汽车与安徽江淮汽车集团有限公司在合肥成立合资公司——2020年12月,江淮大众汽车有限公司增持江淮大众汽车有限公司股份至75%的战略投资,并接管企业管理权,合资企业正式更名为大众汽车(安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大众安徽”)。大众安徽作为中国第一家专注于新能源汽车的合资企业,主要专注于新能源汽车的研发和生产,将在中国建设第三家MEB工厂。大众安徽作为中国第一家专注于新能源汽车的合资企业,主要专注于新能源汽车的研发和生产,将在中国建设第三家MEB工厂。MEB是大众汽车为纯电气化设计的模块化电气驱动平台,可以实现高度灵活和标准化的生产模式,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
获得控股权后,大众汽车于2021年5月18日宣布,大众汽车(安徽)数字销售服务有限公司将在合肥投资成立。该公司将负责数字营销、电子商务平台、客户关系管理、数据分析等大众在中国市场的数字销售和客户服务。公司将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为客户提供更加个性化、便捷的购车体验。2023年4月18日,大众宣布在合肥投资约10亿欧元建立智能网络电动汽车研发、创新和采购中心。这家新公司的项目名称是“100%TechCo”,将于2024年初投入运营,未来将有2000多名员工在采购和研发领域。公司将整合集团在中国的汽车开发、零部件研发和采购功能,提高开发过程中的协同效应,将中国先进技术引入产品开发的早期过程。
2023年5月28日,在“投资安徽行”在一系列活动中,大众表示将继续投资安徽合肥,计划总投资231亿元,其中生产基地(一期)和研发中心固定资产总投资141亿元,上市前研发总投资约90.5亿元。根据当时签署的协议,大众拥有合资企业75%股权后,将授予合资企业4-5个大众品牌产品;预计到2025年生产20-25万辆汽车,到2029年生产35-40万辆汽车;预计到2025年总收入将达到300亿元,到2029年总收入将达到500亿元。合肥大众汽车的布局展示了其在中国市场实施电气化战略的决心和行动。近年来,大众在合肥经济开发区投资定居汽车制造基地、配套核心部件、销售和数字服务总部、软件研发分公司、智能物流等项目,在中国建设大众新能源汽车基地。
亡羊补牢
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给合资企业带来了压力,过去呼风唤雨的大众汽车也不例外。2022年,大众为中国消费者量身定制的电动家族ID.该系列实际交付量仅为14.31万辆,不足比亚迪一个月的销量。大众汽车在向电气化、智能化转型的过程中,显然已经落后。在今年6月21日的资本市场日,大众负责人奥博穆拉开了一轮激烈的战略调整:提高利润,加速转向电动汽车。在新战略中,中国仍然是大众汽车的关键市场。大众希望保持其领先的跨国汽车公司地位,其长期目标是在中国市场占有15%的份额。2019年,这个数字仍然是19.8%。大众汽车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崛起意识到了本土化的重要性。通过并购、投资或深度合作,大众汽车正在走中国市场全面本土化的道路,即从核心部件到汽车生产再到智能全面中国本土化。
在一些人看来,大众在中国市场投资如此大规模和全行业可能是最后的选择,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这是大众“务实”态度的表现,对中国市场战略的积极调整,凸显了其对中国市场的重视。大众(中国)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贝瑞德表示:“基于‘在中国,为中国’为了实现大众新能源化的创新飞跃,大众已经制定了强有力的推广计划。”与此同时,大众汽车强调,它不会为了追求短期成功而放弃大众汽车的新能源战略,专注于长期盈利能力和可持续的商业模式。贝瑞德表示,大众已经制定并迅速实施了2030年的发展计划,并将推出30款新能源汽车。
过去,合资企业掌握技术、质量、供应链、品牌、营销等价值链的重要环节,引进成熟产品。话语权基本掌握在外资手中,整体运营效率相对较高。但今天,大众投资中国,与合作伙伴建立新能源汽车生态,与中国合资企业的环境发生了本质的变化。一些声音并不掌握在大众手中。如何与中国合作伙伴合作,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将是未来的关键。在中国市场,大众汽车没有太多时间向电气化和智能化转型。但也许“为时不晚,亡羊补牢”,正如贝瑞德所说,大众对转型的投资“只是一个开始”。当巨头吹响冲锋号角,充足的资金储备,良好的品牌口碑,以及入华40多年积累的造车硬实力时,都让它“大象转身”看上去有条不紊。
图片:来自网络
文章:汽车纵横
排版:汽车纵横
原创文章,作者:汽车纵横全媒体,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ar-metaverse.com/202310/10161256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