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技术引领行业,碳中和覆盖整个产业链,宁德时代又一次驶入无人

文|凌锋

编辑|杨旭然

宁德时代继麒麟电池之后,又发布了新一代电池技术。

4 月 19 2023年上海车展如火如荼。宁德时代当天发布了新一代“黑科技”电池技术——“凝聚态电池”,其单体能量密度高达500Wh//kg,今年实现了电池的高比能和高安全性,并具有量产能力。

新技术引领行业,碳中和覆盖整个产业链,宁德时代又一次驶入无人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凝聚电池是一种航空电池。宁德时代正在开展民用电动载人飞机项目的合作开发。随后,该电池技术的汽车规级产品将推出。

从汽车到飞机,这是动力电池发展史上的工业化里程碑。

前一天,宁德时代宣布“零碳战略”目标是2025年实现核心运营碳中和,2035年实现价值链碳中和。

宁德时代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动力电池企业,此举意味着锂电池行业最大的碳中和规划已经启动。

新技术引领行业,碳中和覆盖整个产业链,宁德时代又一次“驶入无人区”。

01

黑科技,落地第一

实施商业化的能力是宁德时代和其他企业的分水岭。

在人类科学技术的发展过程中,黑色科学技术经常出现,不时会有令人惊叹的技术创新。但真正实施和实现大规模工业化是科学技术造福人类的基础。否则,它只能成为历史长河中过时的记录。

索尼在20世纪90年代开发了含有液体电解质的锂离子电池。这一创新为当今消费电子行业奠定了新的面貌。

如今,新能车领域的续航里程和安全顾虑迫切需要迭代升级电池技术。

早在2016年,宁德时代就在硫化物固态电池领域进行了研发。在上海车展上,宁德时代发布了新的“凝聚态电池”技术,今年可以有量产能力。

需要指出的是,市场上有许多企业声称拥有许多领先的技术,但很少有企业能够真正实现商业实施,促进整个产业的升级。

商业化落地的能力是宁德时代等企业的分水岭。

宁德时代最关心的是工程师文化浓厚的真正落地使用。这种工程精神也使其持有各种新技术“求真务实”的态度。

宁德时代董事长曾玉群曾指出,博士研究的方向是凝聚态物理,“固态电池很难形成具有技术可行性和市场竞争力的产品,就像多年前流行的石墨烯电池一样,目前还没有真正着陆。”宁德时代的凝聚态电池可以更快地实现大规模生产,实现高比能和高安全。

凝聚态电池单体能量密度高达500Wh/kg,堪称“性能怪兽”,远超常规锂离子电池,证明宁德时代在这一领域绝对领先。

没有雄厚的技术实力和持续的研发投入,宁德时代能够继续领先,更不用说不断履行的商业承诺了。

2022年,在宁德时代,R&D投资155.1亿元,R&D人员1.63万人。目前,“宁王”手持钠离子,M3P、冷凝、无钴电池、无稀有金属电池等技术路线。目前,“宁王”手持钠离子,M3P、凝聚力、无钴电池、无稀有金属电池等技术路线。此外,材料系统的创新也可以与麒麟电池的结构创新相结合,未来仍有很大的想象空间。

此外,这些技术已经陆续实施。当一些朋友热衷于炒作概念时,宁德时代总是脚踏实地地地将技术赋予行业权力,这是它与同行最大的区别。

4月16日,宁德时代宣布,其钠离子电池正式着陆,首次配备奇瑞车型。这就是这项技术,经过一年半的发布,终于迎来了工业化。

2022年6月23日,配备第三代CTP技术的麒麟电池正式发布。不到一年后,麒麟电池全球量产推出的极氪009车型正式交付。

钠离子电池、麒麟电池到今天的凝聚电池,以及未来可能推出的各种新技术。宁德时代坚持真正赋予行业权力的心态,而不是为了暂时的兴奋。

由此可见,宁德时代领先产业的关键是具有将技术转化为商业化的强大能力。

此外,技术创新的前提是洞察行业趋势。我们不仅要始终关注客户当前的需求,还要提前了解客户未来的需求,帮助客户成为各自领域的先驱和领导者,从扎实的技术和前瞻性的研发到商业应用的转型。

宁德时代突破性发展的基础是通过深度培育技术研发,迭代动力电池产业体系,实现商业化。

如果这次发布的凝聚电池能够在通用航空领域顺利商业化,宁德时代将领先其他竞争对手。

02

碳中和,全链条

行业领导者的主动开启“零碳变革”,对整个产业链产生深远影响。

除了令人印象深刻的新电池技术外,宁德时代还宣布到2025年实现核心运营碳中和,2035年实现价值链碳中和。

具体目标是,到2025年,公司所有的电池厂都变成了“零碳工厂”,在生产过程中率先实现碳中和;十年后,宁德时代生产的所有电池都将是零碳电池,即从矿产资源到终端电池,实现全价值链碳中和。

新技术引领行业,碳中和覆盖整个产业链,宁德时代又一次驶入无人

2022年,宁德时代在全球电力电池市场仍处于领先地位。2022年,公司电池销量达到289GWh。SNE数据显示,宁德时代电力电池和储能电池的全球市场份额分别为37%和43.4%。

因此,宁德时代此举将成为全球电力电池行业最大的碳中和行动。

动力电池产业巨大,上游锂矿等矿产资源,中游正负极材料、电解质、隔膜等,下游锂电池,再到新能源汽车、消费电子、储能,甚至未来电池回收。因此,行业领导者的主动开放“零碳变革”,对整个产业链产生深远影响。

宁德时代董事会秘书兼副总经理蒋丽指出,目前上游供应商逐渐意识到碳足迹将追溯到产业链上游,供应商参与零碳转型是大势所趋。“宁德时代将为供应商提供与降碳生产相关的培训和指导,让产业链共同前进。”

据悉,宁德时代宜宾零碳厂已连续两年进行“碳中和”这一经验将为整个公司实现碳中和目标奠定基础。

与此同时,宁德时代锚定了“矿山、大宗原材料、电池材料、电池制造、电池系统”技术降碳五大关键节点。

<p style="text-indent: 2em; font-weight: 400; padding: 0px; width: 100%; line-height: 30px; font-size: 16px; font-family: 微软雅黑, 'Microsoft YaHei';另一方面,走向碳中和是宁德时代走向全球的必然要求。欧洲已经开始立法大步转向新能源,对电池产品碳足迹实施强制性管理要求,要求企业在2024年公开声明其电池产品碳足迹,2026年实施分级管理,2027年实施强制性准入。

2026年以后,每个电池都需要有电池护照,并详细记录整个供应链材料的碳足迹信息。

欧盟《欧洲绿色协议》还要求进出口高碳产品缴纳或退还相应的税费或碳配额,因为电池中含有有机化学品、钢铁和铝,因此也在税收范围内。

因此,中国电池公司进入欧盟市场是实现整个产业链零碳排放的唯一途径。这也是宁德时代选择2015年实现全价值链碳中和的一个重要原因。

宁德时代作为全球新能源产业的标杆,规模庞大,涉及面广,责任义务巨大。

目前,企业ESG (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转型不仅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指标,也是企业社会价值观的必然选择。在资本市场上,ESG指数甚至成为大型机构投资者的核心关注指标。

宁德时代此举也将掀起全行业低碳转型,这也是ESG的内在要求。

03

写在最后

凝聚电池使宁德时代不仅在电池技术上继续领先于整个行业,而且由于技术升级,其增长空间也从汽车扩展到通用航空,增长天花板再次上升;

低碳战略既需要内部可持续发展,也需要外部市场准入。虽然短期内不会对业绩提升产生直接影响,但关注ESG决定了企业发展的高度。

目前,宁德时代的技术转型梯队已成行,技术迭代推动商业价值如潮涌般前进,宁王的动力火箭依然强大。

这篇文章是超潮WAVE原创。

原创文章,作者:巨潮商业评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ar-metaverse.com/202304/241875768.html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