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品 | 创业最前线
作者 | 蓝齐
编辑 | 闪电
美编 | 邱添
审核 | 颂文
在过去的20年里,全球汽车工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全球碳中和的背景下,汽车工业“弃油向电”势头已不可挡。
在油车时代,大众、丰田、福特、通用汽车和宝马仍然是汽车行业的顶级销售企业,其核心技术如燃油发动机和变速箱。然而,当电动汽车逐渐成为主流时,这些企业在过去几十年甚至几百年里积累了积极的技术“不再有价值”。
相反,在动力电池、汽车电机和电子控制系统方面具有优势的企业在未来将更具竞争力。这在资本市场上更为明显。例如,特斯拉以7000多亿美元的市值成为全球汽车公司的第一名。
汽车行业的新变化已经到来。如何制造电动汽车,如何渗透电动汽车市场,消费者需要什么样的驾驶体验,是所有制造商面前的共同命题。在此背景下,创维汽车创新提出的健康概念能在多大程度上适应消费者的需求?未来的市场空间有多大?
1、汽车工业新引擎,国内新能源汽车“抢跑”全球
“双碳”在有利的政策下,中国的新能源汽车一路奔跑。自2001年建立混合动力、纯电力、燃料电池三条新能源汽车技术发展路线以来,中国新能源汽车通过一系列产业政策和13年的财政补贴,实现了从零开始引领全球新能源汽车产业革命的进程。
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2022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量达到705.8万辆,同比增长96.9%,连续8年保持世界第一,约占全球新能源汽车产量的60%以上;新能源汽车销量达到新车总销量的25.6%。
(图 / 创维汽车2023上海国际汽车工业展)
汽车出口也成为促进中国汽车工业快速发展的重要引擎。根据海关总署的数据,2022年,中国汽车出口达到340万辆,同比增长55%,首次超过德国,成为世界第二大汽车出口国。其中,新能源汽车出口112万辆,同比增长190%,占汽车出口总量的33%。
而且,好的趋势还在继续。今年1月至3月,中国汽车出口达到68.2万辆,同比增长43.2%。业内人士预计,今年汽车出口将继续强劲增长。
除了传统的汽车公司上汽、奇瑞、比亚迪,一些新兴的汽车公司开始崭露头角。
2022年,创维汽车年总销量为21916台,同比增长255.72%,其中7-12月销量再次突破,实现六连涨。
值得一提的是,在过去的三年里,创维汽车的海外业务发展迅速。到目前为止,它已经覆盖了世界上44个国家和地区。2022年,创维汽车在全球市场环境复杂的情况下,海外销量和销量增长了10倍,销量超过10亿元,占总销量的15%。
2、十多年商用车经验的复利效应向下扎根
这场汽车制造浪潮席卷了市场,不亚于家电和智能手机市场。其中,创维汽车是低调的。
事实上,创维并非没有造车的基础,而是在造车领域深耕了十多年“老兵”。在创维集团创始人黄宏生看来,创维汽车已经计划了很长时间,“早在2005年,我就意识到汽车是一个大产业,必须建成”,然而,当时的创维制造了汽车电子产品,如后视镜。
直到2010年,创维才开始加大造车步伐。黄宏生建立了开沃新能源(现在“开沃集团”);南京金龙客车60%控股权于2011年初以5亿元收购。
从那时起,汽车制造的维度也从零部件上升到汽车制造。南京金龙巴士最初专注于商用车,首先从小型巴士进入市场,逐渐扩展到物流车辆、电动重型卡车、矿山卡等。到2019年11月,它在国内公交销售中排名第二,仅次于宇通。
2017年,开沃集团开始尝试进入乘用车领域。2019年,天沃将乘用车品牌命名为“天美汽车”,但销量没有达到预期。直到2021年初,黄宏生才会“创维”乘用车使用后,这个品牌才能真正打开市场。
对制造业而言,黄宏生认为要把钱花在关键方面,“人们举行新闻发布会,花费8000万,我举行这样的会议,只花费100万。我把钱存起来,用在刀刃上,放在产品上,实现用户价值。”
(图 / 创维汽车2023上海国际汽车工业展)
他所说的“刀刃”直接表现在“1333计划”上——投资100亿元,打造创维汽车商用两用生态;再投资300亿元,将创维汽车打造全球前十,连接资本市场,市值达到3000亿元,再工作30年。培养“优秀的企业家团队”。
不难看出创维汽车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决心和实力。“从家电到新能源汽车,创维是世界上第一家从综合家电龙头企业向新能源汽车转型升级的公司。”黄宏生说。
创维拥有30多年的家电出海经验,在汽车出海方面也具有自然优势。创维汽车海外事业部副总裁李明表示,创维汽车在海外取得了显著成就,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创维的海外认证足够好。
海外确实是新能源汽车的蓝海市场,但对新能源汽车的生产标准也非常严格。从工厂到微妙的充电接口,都有一套详细的标准。这就要求对海外感兴趣的国内新能源汽车公司从设计到生产线进行相关的技术转型。
即便如此,创维汽车不仅是第一家通过欧盟认证的中国新能源电动汽车公司,而且还获得了大量的WATA认证,这意味着创维汽车在海外市场有很大的前景。
根据创维汽车的计划,2023年将建设5个销量超过1000辆的海外市场。然而,在创维汽车看来,海外乘用车是一种消费品。获得欧盟认证并不意味着创维汽车的产品适应性能完全满足客户的需求。相反,未来产品的持续迭代需要长期坚持。
3、创维汽车的健康与安全是两大汽车“底座”
目前,汽车不仅仅是一种交通工具,更多的人认为它是娱乐和办公室“第三空间”。根据第三空间的定义,随着自动驾驶的普及,用户将能够在车内娱乐、学习、休息或睡觉、玩网络游戏或观看最新电影。
这一趋势对新能源汽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满足要求“汽车”更重要的是,基本功能“第三空间”层次创新。
在此背景下,健康和安全已成为创维汽车的两大焦点。这里的安全有两层含义。安全不仅包括汽车本身的驾驶安全,还包括驾驶员和乘客的健康。
在安全方面,基于过去十年的商用车制造经验,创维汽车本质上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不断追求产品迭代和安全性能提升一直是创意追求维修车。
最近,创维汽车发布了“4390品质战略”——这是创维汽车建立的一套完整的质量管理体系,旨在通过4个认证体系、9个质量管理工具、单车测试不少于300万公里,全面保证产品质量,实现交付0投诉。
吴龙八,创维汽车总裁,联合创始人「界面新闻·创业最前线」说道:“创维汽车坚持积极研发,不断进行技术创新,努力解决三电、高压充电、智能汽车等行业的痛点和难点。”
吴龙八认为,创维汽车中大型SUV创维EV6在C-NCAP碰撞测试中获得一颗星的结果:
2020年,创维汽车开始小批量生产,当时开发的标准是2018版C-NCAP,开发测试验证也在天津中心进行,结果符合5星要求。2021版标准和2018版标准变化很大,尤其是侧面碰撞,18版台车碰撞,21版采用柱碰撞。此外,ADAS测试要求也有很大差异。
当然,在企业的成长过程中,安全的发展应该遵循新的标准。创维汽车首次与天津中心专家进行了沟通和分析,改进了产品,全面优化了ADAS和柱触摸。最后,通过了中心调查测试,达到了理想的效果。
以侧柱碰撞试验为例,2021版要求车辆的碰撞速度为32km/h,同时,车辆纵向中心线和车辆运动方向形成75°对于碰撞角,将假人放置在前排驾驶员位置,以测量人员的伤害。由于撞击是柱子,局部区域将承受巨大的冲击。但2018年版的碰撞试验是汽车碰撞,其冲击力和对汽车安全性能的要求相对较低。
“自今年1月以来,创维汽车在天津成立了联合工作组,在研发、标准和系统层面进行了新一轮的调查。在欧洲市场,相关的碰撞测试也在积极进行。”吴龙八补充了近期创维汽车在安全和测试层面的动作。
在健康方面,创维是世界上第一家为车主提出健康解决方案的汽车公司。依托凯沃集团的技术实力,为用户打造新一代智能、环保、科技的新能源汽车产品。
“健康是1,其他是后0。如今,汽车行业越来越重视健康投资。正在从‘新四化’(电气化、智能化、网络化、共享化)‘新五化’(电气化、智能化、网络化、共享化、健康化)迈进。”黄宏生表示,创维汽车的选择将是“健康”致力于将新能源汽车打造成差异化竞争的关系因素和核心竞争力“第三个健康空间”。
创维汽车率先开启了行业健康技术的迭代升级,从1.0到2.0,将体感助眠音乐和VAT体感音乐疗法系统融入智能驾驶舱,促进驾驶舱从被动健康向主动健康的持续转型。
这不是终点,而是健康观念的节点。“在不久的将来,创维汽车将发展到3.0,即通过人工智能光谱等先进技术的应用实现健康预警,然后过渡到4.0阶段,将智能健康管理引入汽车,实现在线咨询等功能,形成健康生态。”显然,黄宏生已经对健康汽车的建设有了明确的规划。
(图 / 创维汽车官网)
“一是将中国制造业从家电升级到汽车制造业覆盖世界;二是为人类提供工作效率十倍的移动空间;三是为车主提供深度睡眠和深度健康,让每一位车主实现百岁生活。”黄宏生说。
4月18日,2023款创维EV6上海车展亮相。Ⅱ及创维HT-iⅡ,在此之前,碰撞测试丢失部门进行了相应的改进,并在健康水平上进行了升级。公开数据显示,两个车轮采用最新的8核芯片自主研发汽车系统和Skylink2.新一代软硬件解决方案,如0健康驾驶舱、20英寸新轮毂等,实现市场、互动、健康等多重升级。
未来,创维汽车将对Skylink3.0进行技术分析。除了不断升级现有的体感技术、检测技术和空气健康技术外,创维汽车还将通过统一的大型健康管理平台,整合技术和之前积累的用户健康数据,基于各种场景健康技术的整合应用,提供更全面的健康驾驶舱体验。
4、写在最后
注重健康并不意味着不注重安全。在「界面新闻·创业最前线」看来创维多年前在行业内首次倡导以健康为主的打法“不闪的电视很健康”情况特别相似。如今,在汽车领域,创维汽车专注于差异化的健康打法,也走在了时代的前沿。
随着国内亚健康人口的增加,人们对汽车的看法越来越大“第三空间”健康需求也将日益增加。这也意味着在海外市场取得良好成绩的创维汽车在国内市场空间将逐步增加。
原创文章,作者:创业最前线,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ar-metaverse.com/202304/2122743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