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品 | 何玺 排版 | 叶媛特斯拉大降价了!这是近几天来,汽车圈里最受热议的话题。作为全球新能源汽车的“头牌”,特斯拉这轮降价影响面极广。消费者们讨论的是特斯拉的品牌价值是否还能继续保持,而业内人士最关注的,却是“谁最受伤”。01降价幅度高达3万多元,特斯拉掀起价格战?10月24日,特斯拉在官网发
出品 | 何玺 排版 | 叶媛
特斯拉大降价!这是近几天汽车圈最热门的话题。
作为全球新能源汽车的顶级品牌,特斯拉在这一轮降价中有着广泛的影响。消费者讨论特斯拉的品牌价值是否能继续保持,业内人士最关心的是谁受伤最多。
01
降价3万多元,特斯拉掀起价格战?
10月24日,特斯拉在其官方网站上发布了一份价格调整声明,称从现在起就在中国大陆销售。Model 3、Model Y等车型调整售价。从这一天开始,Model 3后驱版补贴后起价下调26.59万元,Model Y后驱版补贴后起价下调至288900元。高性能版能版、长续航版等也相应降低。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其中之一Model Y本次调整后,后驱版价格立即从即从原来的30万元以上跌入30万元价格门槛,可以享受国家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只要2022年取车,价格可享受1.11万元的补贴。
经过一轮降价+补贴,特斯拉产品线整体降价幅度从1.4万元到3.7万元不等。这么大的优惠力度在新能源汽车行业很少见。它的巨大冲击甚至让一些刚提车的特斯拉车主前往特斯拉交付中心进行权利保护活动。事实上,特斯拉的实质性降价措施早在9月就悄然启动。当时特斯拉宣布,9月16日至9月30日完成取车并选择在店内购买保险的车主,享受8000元保险补贴。10月1日至12月31日购车的消费者也可享受7000元保险补贴。这一举措被广泛认为是特斯拉即将全面降低产品价格的预兆,10月24日的官方公告证实了猜测。有一段时间,关于特斯拉价格屠夫,甚至要掀起新能源汽车洗牌风波的议论不断。
特斯拉真的要掀价格战吗?恐怕未必。事实上,只要我们对今年以来的市场数据进行一点梳理,就不难发现特斯拉的降价不是为了进攻,而是为了撤退和防御。回顾今年年初的情况,曾经精力充沛的特斯拉为自己建立了年产销量超过140万辆的特斯拉Flag,然而,今年前三季度,其市场增长率一直在下降,尤其是Q2数据甚至大幅下跌了18%,直到Q三末累计交付量刚达91万辆。也就是说,特斯拉必须在剩下的第四季度填补50万辆的交付缺口,才能完成年初制定的计划。压力巨大!
特斯拉在资本市场面临巨大压力,其股价不断抛售。10月31日,特斯拉股价收于228.52美元,几乎比去年11月4日创下的409.97美元高点减半。公司总市值跌至7185亿美元,蒸发了5000多亿美元。更糟糕的是,特斯拉的市场地位仍然受到中国新能源汽车新力量的集体围剿。2022年上半年,中国厂商比亚迪新能源汽车销量达到64万辆,以近8万辆的优势超过特斯拉,上半年赢得全球新能源汽车销售冠军,9月份创下月销量超过20万辆的惊人纪录,对特斯拉的传统头号地位提出了强烈挑战。同时,一批国内新能源和传统汽车制造商,包括魏小理、零跑、哪吒、长城、吉利,纷纷推出多款新能源车型,连续多月取得月销量超过1万台的良好业绩,形成集体崛起趋势。特斯拉面临的竞争压力一天比一天大,新势能凶猛,比亚迪强大,传统汽车公司纷纷觉醒。
笔者认为,降价保持销量,维持市场地位,其实是特斯拉的无奈之举。
02
特斯拉降价,最受伤的不是电动汽车的新势能
从根本上说,特斯拉降价的目标主要是以比亚迪为代表的国内新能源汽车公司。比如比亚迪最近多次成为全球新经济的焦点,上半年销售了64万辆新能源汽车。大部分都是定价在20万到30万元左右,甚至超过10万元的中低端车型。然而,正是由于这些低成本车型的销售,比亚迪在半年内获得了超过30亿元的利润,同比增长了两倍多,总额高于去年。显然,把握中低端主流销售策略,让比亚迪获得了巨大的增长势头,让特斯拉感到压力。因此,通过价格探索扩大用户规模,与比亚迪在20万到30万之间的价格水平竞争,对特斯拉实现销售和保持市场地位的目标非常重要。
然而,对特斯拉降价最紧张的不是新的汽车公司,而是传统的燃料汽车制造商。大众、丰田等跨国传统汽车,大众、丰田等跨国传统汽车公司及其在中国培育的各种合资品牌几乎垄断了乘用车市场。然而,随着新能源产业的快速发展,各种电动和混合动力汽车正在迅速侵蚀传统燃料汽车的市场份额。根据乘客联合会的数据,8月份中国电动汽车的市场渗透率高达28%,即每10辆汽车中有近3辆是电动汽车。在电动汽车渗透率飙升的背后,其实是传统汽车企业燃油汽车市场的快速萎缩。特斯拉的整个降价相当于主动离开原本在中高端的舒适区间,开始探索中端市场。这样,在销量最大的中低端市场,传统汽车公司也将迎来另一个强大的竞争对手,前景不容乐观。
事实上,新能源汽车渗透率的提高可以理解为传统汽车企业产品的替代品。在这个过程中,日本丰田、本田等大品牌是受伤最严重的传统汽车公司。众所周知,新能源汽车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是其低使用成本,在近年来油价上涨的环境下,对更多用户形成了强大的吸引力。巧合的是,在上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油价飙升的全球形势下,日本汽车公司以更省油的设计销售世界。如今,各种电动混合动力车型在市场上不断推出,相当于以更强的成本节约效果,与日本汽车公司争夺饭碗。
从最近的市场数据可以清楚地看出,根据日本八大汽车公司发布的2022年上半年的数据,日本汽车公司的产量同比下降了6%。具体数据显示,丰田、日产,日本汽车三大丰田、日产和本田都遭遇了产量和销量的下降。其中,日产和本田产量分别下降了14.4%和10.2%,销量下降了23.9%和19.5%,另一家制造商马自达产量下降了18.3%。在燃油车型普遍低迷的情况下,日本汽车公司也加快了电动汽车的研发,试图赶上中美汽车公司拉下的差距。比如上半年,本田以东风本田为平台推出e:NS1.通过广汽本田推出e:NP1.日产还拿出了第一个纯电SUV—Ariya;丰田的bZ4X也经上市。然而,在国内新能源新力量集体崛起的竞争压力下,这些电动汽车并没有取得好成绩。在特斯拉降价并探索中端市场后,日本汽车公司的新能源车型无疑会遇到新的障碍。
面对价格下跌的特斯拉产品,日本新能源甚至以低价争夺市场,从而站稳脚跟的道路被堵住,未来的道路更难走。
03
特斯拉的降价也不能阻止国内新能源汽车制造商的进步
与担忧的日本汽车公司相反,国内新能源制造商在面对特斯拉降价的威胁时要冷静得多。目前,威来、AITO问界等中高端品牌没有降价迹象。以哪吒为代表的中低端走量品牌,以及比亚迪、吉利、长城等传统品牌的转型,都不为所动。在中高端市场,威来和理想通过多年的实践,已经在内饰和驾驶体验上形成了核心竞争力。比如威来的中大尺寸,甚至全尺寸SUV威来新车的豪华体验早已深入用户心中ET7.高清摄像头和激光雷达可配备150度电池组ADAM威来超算平台提出了与宝马5系等传统豪华品牌车型直接对标的目标。而AITO被消费者群体誉为车机天花板的问界车机系统。
即使是跟随特斯拉降价的小鹏,即将推出的新车型也将自己定位为紧凑型纯电动汽车和同级别标杆特斯拉model 3.相比之下,这款车空间更大,内饰更好,智能操作更方便,不怕特斯拉的竞争;在中低端市场,比亚迪中低端车型平均价格为16.2万元,比BBC等高端厂商平均价格低一倍甚至两倍,不怕价格战;至于五菱宏光;MINI EV传统汽车公司推出的低端铺量新能源车型,早已成为低端市场以性价比取胜的王者。无论特斯拉如何降价,都不会对它构成威胁。总之,面对国内新能源汽车企业集团的大规模成型和稳定的核心优势,特斯拉的降价策略并不致命。
国内新能源制造商的冷静来自于国内产业链在技术和物质的强有力支持。从比亚迪的唐秦到小鹏G9,从理想的ONE和L到华为问界M7.百花齐放的畅销车型,只是中国造车新势力巨大实力的冰山一角。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已经悄然形成,效率更高。消费者关注的是BYD、理想的汽车企业,业内人士注意到,国内新能源汽车行业已经覆盖了从动力电池到电机、电气控制、从智能驾驶舱到自动驾驶、智能网络等全产业链。其中,既有装机量超过全球3分之一的动力电池企业,也有与美国巨头共同统治全球自动驾驶技术排行榜的智能技术企业。在这场席卷全球的新能源技术革命中,在完整产业链的支持下,中国新能源产业拥有强大的自我进化驱动力,正以硬实力从日本、德国和美国汽车公司抢占大量领土。
即使是特斯拉本身也是国内新能源产业链的受益者。在特斯拉上下游供应商名单中,国内压铸机制造商深圳力金集团是特斯拉综合压铸设备的关键供应商;福耀玻璃为特斯拉提供车窗和三角形车窗玻璃;国内锂资源龙头企业赣锋锂业负责向特斯拉提供电池级氢氧化锂产品;更引人注目的是,特斯拉最近宣布将与国内新能源企业比亚迪合作,将比亚迪开发的刀片电池应用于新能源汽车,造福世界节能环保。可以说,特斯拉在全球的商业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归功于中国新能源产业链的高效性。特斯拉之所以能够推出全系列降价的新市场战略,也取决于中国产业链的低成本效益。中国国内新能源汽车产业具有近水楼台先得月的优势,在成本效率方面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斯拉降价。
一般来说,降价是特斯拉应对市场竞争的重要策略,但并不能对国内新能源汽车制造商构成致命威胁。
原创文章,作者:何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ar-metaverse.com/202211/0219109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