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FSI制造所需的原材料来源广泛,价格低廉,氟元素的用量将

NaFSI制造所需的原材料来源广泛,价格低廉,氟元素的用量将大大降低。

NaFSI,双氟磺酰亚胺钠,化学F2NNaO4S2,外观为白色固体,熔点112℃,可溶于水,吸湿,需要避免暴露在空气中,一般储存在氩气等惰性气体中。NaFSI是一种性能优异的钠电池电解质。钠离子电池具有原材料充足、成本低、综合性能优异的特点,具有巨大的发展价值。市场即将进入爆炸性增长期,NaFSI迎来了发展机遇。

与锂离子电池相比,钠离子电池在能量密度和循环寿命方面性能较差。在原电池中,电解质在正负极之间传导离子,其性能直接影响电池的能量密度和循环寿命。因此,钠电池电解质的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提高钠电池电解质性能的主要途径有两种,一种是改进和优化现有电解质,另一种是开发新型电解质。目前,NaPF6(六氟磷酸钠)是钠电池电解液溶质的主流产品,其粘度较高,会影响动力学性能。相比之下,NaFSI粘度小,动力学性能好,有利于提高钠离子电池的能量密度,是一种新型、性能更好的钠电池电解质溶质。

除了性能,NaFSI还比NaPF6具有成本优势。制造NaFSI所需的原材料来源广泛,价格低廉,氟的用量将大大降低。从长远来看,由于原材料供应更充足,成本更容易控制,NaFSI大规模生产具有明显的经济效益。

钠离子电池的工作原理和结构组成与锂离子电池基本相同。从锂离子电池的发展来看,其电解质的安全要求正在迅速提高。与主流电解质LiPF6(六氟磷酸锂)相比,LiFSI(双氟磺酰亚胺锂)在热稳定性、导电性等方面更具优势,有望逐步取代LiPF6。

根据新思界产业研究中心发布的《2023-2028年中国NaFSI(双氟磺酰亚胺钠)产业市场深入研究及发展前景预测报告》,钠离子电池的安全要求也在不断提高。与锂电池电解质的发展趋势相比,NaFSI有望取代NaPF6成为未来钠电池电解质的主流产品。2023-2025年,我国钠离子电池生产线将陆续落地,行业即将进入爆发期,预计到2025年,我国钠离子电池需求将达到200GWh。在这种情况下,NaFSI市场空间巨大。

新思界行业分析师表示,中国现有企业已进入NaFSI市场布局。多氟多是中国第一家具有NAPF6批量生产能力的企业,已完成NAFSI研发;丰山全诺拥有NAFSI专利,加快产业化;华盛锂电池、NAFSI研发处于实验室研究阶段,小批量试生产;新宙邦计划生产NAFSI,并开发了样品。目前,我国NaFSI正处于实验室研发或现有研究成果计划产业化阶段,尚未实施大规模生产能力。据估计,丰山全诺有望率先实现大规模生产。

原创文章,作者:新思界网,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ar-metaverse.com/202304/201973567.html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