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战兵
编:亦可
当各行各业普遍进入股票竞争时,也有肉眼可见的快速增长的增量市场——新能源汽车及充电桩。
作为燃油汽车和加油站的替代品,这两个行业是近年来为数不多的高增长行业之一。今年7月,新能源汽车零售销量64.1万辆,同比增长31.9%,渗透率36.1%。2019年7月,四年前,新能源汽车零售销量仅为8万辆左右。
充电桩也在快速增长。截至今年6月,全国充电基础设施累计数量为65.2万台,同比增长69.8%。2018年至2022年,国内充电桩数量增长近6倍。
新能源汽车催生了一批新的汽车制造力量。相比之下,许多新玩家进入了门槛较低的充电桩市场。它们分布在产业链的上下游,在快速发展的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
01
下游:汽车企业、运营商、三方平台三足鼎立
充电市场的下游主要是电动汽车的充电站和充电服务的移动应用,呈现出日益明显的市场格局。
汽车公司制造充电桩的逻辑很容易理解。在充电网络不完善的产业发展初期,汽车公司要想销售电动汽车,让消费者消除充电担忧,只能销售桩,建立充电站,建立完善的生态闭环。外国典型代表是特斯拉。今年4月,全球超级充电桩数量达到4.5万座,预计今年第三季度将超过5万座。
在中国,威来汽车部署了16745个公共充电桩,是中国公共充电桩数量最多的汽车品牌。小鹏汽车的公共充电桩布局也超过5000根。在传统汽车公司中,广汽埃安最近告诉媒体,已经建成运营了400多个充电站和2500个充电桩,正在以每年150%以上的增速推进建设。预计到2025年将建成2000个超级充电换电中心和2万多个充电桩,实现全国地级城市全覆盖。
汽车公司自建充电站是改善用户服务、塑造品牌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与4S店类似,自建充电站具有统一的服务标准和产品体验,可以有效增强车主的信任,消除购买担忧。
然而,从数量的角度来看,汽车公司建立自己的充电桩并不是主流,真正的大部分是由充电运营商完成的,典型的代表是特殊呼叫、星级充电、国家电网等。根据中国充电联盟的最新数据,截至今年6月,上述三个公共充电桩分别达到42.8万、39.1万和19.6万,分别位居行业第一、第二和第四。
这些运营商主要从事充电服务,主要投资于充电站的建设和运营。与汽车公司相比,它们规模更大,投资更多。随着充电市场的快速发展,大多数充电运营商也从纯自营转变为合作网站建设、品牌授权、特许经营等更轻资产,以进一步快速扩大网络规模,抢占市场份额。
特别电话成立9年多,投资145亿元建设充电站,充电213亿度,运营城市360个,与国家平台成立合资企业158家。值得一提的是,特来电正将重心从充电桩转移到充电网。特来电创始人于德祥曾表示,“充电桩的技术路线可能是错误的。假如按照现在的电动汽车配备充电桩进行施工,电网和车辆本身都无法承受。”
在特殊呼叫方面,充电桩是将充电器充电到汽车中,充电网是将区域连接到一个系统中,可以有序地充放电,实现能源的智能调度,与大电网良性交互的充电网。
另一类主要玩家是以云快速充电为代表的第三方充电服务提供商。这些服务提供商以SaaS平台为切口,建立了大型充电桩网络。他们中的大多数人没有建立自己的桩站,而是走资产路线。
云快充通过第三方SaaS物联网技术开辟了不同运营商的充电桩,实现了市场上90%以上充电桩品牌的直接连接率,为充电运营商提供一站式后台在线管理、低成本运维等精细服务、C端充电用户编织智能充电服务网络。
截至6月,云快充覆盖公共充电桩34.3万,在国家电网之前,在全行业排名第三。
02
上游: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充电市场的上游主要是充电桩的制造商,包括充电桩本身的硬件设备,如充电模块、配电滤波器设备、监控计费设备和电池维护设备,以及充电枪、电缆、接触器、连接器、电表、显示屏、外壳等部件。
充电模块的作用是将大电网中的交流电转换为为电动汽车动力电池充电的DC电源,占DC充电桩硬件成本的40%-50%。它直接影响DC充电桩的充电效率和安全性。它是DC充电桩的核心部件,被视为DC充电桩“心脏”。
充电模块单个产品含有2500多个元器件,技术门槛高,市场格局集中度高。数据显示,2015年底充电模块供应商近40家,2023年约10家。主要厂家有自产自用的专用电话、盛宏股份、英飞源、优秀绿能、通和科技等。其中,英飞源是整个市场的龙头企业,市场份额约为34%。
英飞源成立于2014年深圳,专注于电动汽车充电模块。目前,它已成为中国充电桩核心部件和电动汽车充电模块的最大供应商。它是一家专注于特殊新型小型巨型企业的国家。优优绿能最近提交了创业板IPO招股说明书。招股说明书显示,2020-2022年(报告期内),优优绿能实现营业收入2.10亿元、4.31亿元、9.88亿元,净利润2589.64万元、4605.05万元、1.96亿元,其市场份额约为9.11%。
充电枪是充电桩第二大硬件成本来源,约占总成本的20%,代表永贵电器、中航光电、英菲尼斯等企业。从2012年开始,永贵电器成立于1973年,专注于轨道交通连接器,进入新能源市场。财务数据显示,2022年永贵电器总收入15.10亿元,同比增长31.41%。充电枪收入约2.07亿元。2022 年永贵电器发布的液冷充电枪电流可达600A,实现 600kW 功率输出是中国第一家商业化量产液冷充电枪的厂家。
此外,还有东方电子和徐继电气在充电计费领域;在充电桩电缆领域,还有万马股份和航天电缆;盛宏股份、绿能汇充、科世达等企业也在充电桩整机领域。
可以看出,这些充电桩组件制造商最初有自己的主要方向,在新能源浪潮下,一半进入充电桩领域。此外,大多数企业不愿意只做某一部分,也开始销售整个充电桩机。
03
跑步时调整姿势 充电桩行业期待可持续发展
毫无疑问,作为“新基建”充电桩的未来前景是光明的。去年2月,多部门联合发文,明确到“十四五”最后,将形成适度先进、布局均衡、智能高效的充电基础设施体系,能够满足2000多万辆电动汽车的充电需求。今年5月,国务院常务会议再次强调,“适度提前建设充电基础设施”。
到2022年底,国内车桩比例为2.5:1.根据工信部计划,2025年中国将实现车桩比2:1.2030年实现车桩比1:1.这意味着充电桩的数量将有巨大的增长空间。
毫无疑问,充电桩行业的快速发展和未来前景,但充电桩行业的痛点也相当明显。例如,公共充电桩分布不平衡,城市多,农村少,城市多,高速服务区少,严重影响了业主的充电体验。另一个例子是,充电运营商通常处于亏损状态,影响了投资和建设的热情。
在这种情况下,充电桩行业需要在运行中调整姿势,同时跟上快速发展的市场,同时保持发展质量,确保健康。
自今年7月以来,北京、上海、郑州、广州、重庆等地的公共充电桩充电单价上涨,引起了车主的广泛关注,也反映了充电服务市场对价格的敏感性。
上海电动车主陈先生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以前最多几十块钱充一次,最近两次充电费用都在100元左右。”。
充电成本主要由电费和服务费两部分组成。虽然少数运营商提高了服务费,但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品牌中心总经理王昆鹏表示,从全国总体情况来看,目前的充电服务费相对稳定,平均维持在0.4-0.5元左右。在用电高峰期,电费可能会增加,从而增加整体充电成本。
因此,这一波价格上涨主要是由于夏季用电高峰期的到来和电力市场价格的自然上涨。电动车主普遍对价格上涨不满的背后是充电运营市场相关企业的盈利困境。统计数据显示,A股市场涉及充电桩业务的上市公司有30家,只有少数盈利能力较小,其中大部分处于亏损状态。
如何突破利润困境是大多数充电桩产业链企业亟待解决的问题。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有几个维度值得考虑。
首先,加快超充技术的应用。以600KW的最大输出功率计算,超充可以以最快的速度进行“一秒一公里”充电速度。超充落地可提高充电场站“翻台率”,缩短自行车占用时间,增加充电收入。
二是充电桩运营企业应调整网络布局。特别是在赛马圈地的早期阶段,出现了大量位置差、利用率低的充电站。对于此类充电站,应关闭。同时,要积极建设便捷高效的城际充电网络、互联的城市群城市圈充电网络、结构完善的城市充电网络、有效覆盖的农村充电网络,提高充电桩的整体利用率。
第三,探索收入来源的多样化。例如,模仿加油站,在用户充电期间增加便利店、餐饮等服务,以增加相关企业的收入来源。例如,虽然储能设备的安装需要新的投资,但虚拟电网和峰谷电价可以用来赚取差价,增加新的收入。
简而言之,充电桩的市场前景是毫无疑问的。测试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是平衡能力。我们不仅要有勇气提前布局,还要有准确控制的能力,避免因不敢投资而无法抓住市场机遇,还要避免因过度投资而造成无法弥补的损失差距。
图片来源于公开网络,侵删。
END
原创文章,作者:壹DU财经,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ar-metaverse.com/202308/13231127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