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新能源汽车市场整体高增长不再

当新能源汽车市场整体高增长不再

当新能源汽车市场整体高增长不再持续时,品牌就是真正努力实力的时候了。以“蔚小理”以汽车制造为代表的新力量迅速分化:Q1理想汽车获得第一名;去年冠军哪吒汽车滑入第三名;小鹏明显落后,后劲不足。

传统汽车公司在中间突然努力,比亚迪骑着尘土,一个月卖出其他同行一年的目标;广汽埃安紧随其后,增长强劲;燃油车后半段,长安独立性能引人注目,目前正在快速切换新能源轨道……

新能源汽车的更新迭代周期更快,竞争注定要比燃油汽车更残酷。如果一个知名品牌突然消失,不要感到惊讶。

新势力分化

三月刚过,各大新能源汽车企业纷纷宣布月度和一季度交付。结果,还是有几个快乐,几个悲伤。

新势力的座位重写。2022年,哪吒汽车迅速成长,获得新势力第一,被理想汽车超越,交出冠军奖杯。蔚来表现平平,小鹏形势依然不容乐观。

当新能源汽车市场整体高增长不再

一直擅长低成本运营的理想汽车,坚持自己的高端定位。车型不多,都是SUV,但单车成功率高。目前在售车型有L9、L8、ONE和L7。

继2022年12月首次单月交付2万辆以上后,理想汽车今年3月再次月销量超过2万辆。第一季度共交付5.26万辆,同比增长65.8%。该品牌已交付30多万辆,成为中国最快突破这一交付量的豪华新能源汽车品牌。

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李翔在公告中表示,理想汽车在中国30万-50万元的SUV市场占有近20%的市场份额。

4月,理想旗下主要性价比L7 Air和L8 Air将开始交付,比同系Pro和Max便宜2万元和6万元,有望进一步扩大用户群。

蔚来汽车今年开局不利。1月份只交付了8506辆,同比大幅下降。接下来的两个月,它努力赶上,连续交付了1万多辆。第一季度累计交付3.10万辆,同比增长20.5%。为了实现2023年24.5万辆的交付目标,这意味着在接下来的9个月里,每月平均交付需要超过2万辆,压力不大。

去年冠军哪吒汽车,势头迅猛,今年一季度累计交付2.62万辆,同比下降13.19%。

小鹏汽车自去年9月以来一直处于低迷状态。今年前三个月只交付了1.82万辆,同比几乎减半,不到全年交付目标20万辆的10%。

旗舰SUV冲击高端 G9市场表现不尽如人意,小鹏推新节奏放缓。不知道3月份上市的P7中期改装车型小鹏P7i能不能成为品牌的希望之光。接下来,要看长城汽车二把手、小鹏汽车新总裁王凤英的表现。

传统汽车企业发力

2014年前后,“蔚晓理”当汽车制造的新力量破土,在资本的阳光和雨水下野蛮成长时,传统汽车公司仍在油车领域战斗。在政策支持和新能源汽车发展趋势方面,他们并非没有看到,但船很难掉头,这需要更合适的时间。

尽管从燃油车到新能源车,核心技术的竞争,从发动机、变速箱、底盘等“三大件”,由电机、动力电池和电气控制系统组成“三电系统”,然而,几十年来传统汽车公司积累的资本、产能、研发、渠道、质量控制和供应链整合的优势,并不是说汽车制造的新力量可以在短短三两年内用金钱砸碎。

因此,当传统汽车企业突然转向航向,马力全开时,新势力后劲不足的问题就充分暴露出来了。

当新能源汽车市场整体高增长不再

BYD拥有电池和超级混合动力等核心技术。在引领传统汽车公司之前,BYD于2022年3月宣布停止燃油汽车生产,并全面转型为新能源汽车。同年,公司销售新能源乘用车185.74万辆,同比增长212.82%,登上全球新能源汽车销售冠军。

在去年高基数的基础上,今年1月至3月,比亚迪新能源乘用车销量同比增长92.43%至54.79万辆。仅3月份,就卖出了20多万辆,这是很多新能源汽车公司一年的目标。

广汽集团的埃安也很抢眼。2022年,销量翻了一番,增长到27.11万辆。今年品牌增长依然激烈。3月份月销量超过4万辆,第一季度累计超过8万辆,同比增长79%。

长安汽车中程发力,陆续推出Lumin、深蓝、阿维塔等新能源品牌,全面布局低、中、高轨道。

重复油车行驶的道路

新能源取代燃油汽车的趋势是不可逆转的,但一路上,行业浪潮淘沙,适者生存是不可避免的。当人们恢复过来时,他们会突然发现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场景与燃油汽车非常相似。

在过去的20年里,这是中国乘用车行业快速发展的时期。合资企业、独立企业、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蓬勃发展。在一个巨大增长的市场上,几乎每个品牌都能找到自己的位置。

一旦增长不再,行业洗牌就会从天而降。力帆、中国、中泰……等待许多品牌,几乎一夜之间消失。当时代抛弃他们时,他们甚至不会说再见。

不仅是独立品牌,还有曾经风光无限的合资品牌。我不知道有多少人从中国撤退。只有德国和日本相对强劲,法国和韩国的市场急剧萎缩。新能源转型无效,只看谁能赚到燃油车的最后一枚硬币。

电气化、智能化的新能源汽车,注定要比燃油汽车更新更快,这意味着竞争将更加残酷。

仅上半场,赛道就白骨累累。

最可惜的是资深汽车人沈晖创立的威马,2017-2022年3月从一级市场获得350多亿元资金,创造了汽车制造新势力上市前融资最多的品牌。

威马汽车也曾短暂辉煌,产品率先量产,2019年交付量仅次于威来,在新势力中排名第二。

如今,公司资金链全面紧急,停产、关店、裁员等消息层出不穷,只能“像动物一样生活”。

除了比亚迪等少数新能源领袖外,没有人敢说他们已经完全上岸了。一有风吹草动,每个人都沉默。

当新能源汽车市场整体高增长不再

去年年底,特斯拉引发的价格战吸引了数十个品牌参加战争。只有参与者才能体验到特斯拉的钢筋和铁骨。

目前,中国绝大多数新能源汽车公司都处于烧钱换市场的阶段,平均损失数万甚至10万元。如果特斯拉、比亚迪和其他巨头具有高毛利率和价格屠刀的优势,哪个品牌可以确定他们将能够战斗到最后?

原创文章,作者:斑马消费,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ar-metaverse.com/202304/042166522.html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