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龚宸芫
编辑 | 李国政
出品 | 帮宁工作室(gbngzs)
“为了促进智能城市基础设施与智能网络汽车的协调发展,探索商业闭环模式、制定智能城市基础设施标准等困难和热点问题仍有待解决。”
“2015-2022年,美国报告了543起自动驾驶测试事故……国内来看……各自动驾驶企业的自动驾驶系统必须每十公里或几十公里接管一次。从这两个数据来看,自动驾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熊璐,同济大学教授,汽车学院副院长
近年来,车路城的协调发展是相关行业心中的一根刺,也是推进中国现代化的现实要求,受到相关行业的高度重视。2023年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首届分论坛聚焦这一问题,明确中国方案建设路线。
论坛于3月31日在北京开幕。本次论坛为期3天,为期3天“推进中国汽车工业现代化”以主题为主题,共有2次全体会议、9次开放论坛和4次闭门会议。
本次论坛围绕全球汽车产业发展形势、新能源汽车优质发展路径、中国智能网络汽车发展战略、动力电池等核心产业链供应链发展趋势、新一代汽车消费变化趋势、汽车与能源协调发展战略、新型交通能源保障体系、商用车转型方向、汽车售后市场创新路径、汽车数字化、智能制造模式等多个话题进行了深入讨论。
当天上午,第一个分论坛——第三届双智论坛“中国车路城协调发展计划”以此为主题,深入探讨如何构建路边感知、通信、能源、定位、计算能力等基础设施支撑体系,明确中国方案建设路线。
专家、学者和企业还讨论了如何构建城市综合道路交通系统,利用智能手段提高城市管理和交通管理水平;如何完善汽车、旅游、交通管理、城市管理等不同应用场景的技术解决方案,以及多部门、跨部门的双智能协作推广机制。
通过这个论坛,我们可以看到,在中国车路城协调发展的道路上,仍有许多障碍需要克服。虽然困难重重,但未来仍值得期待。
01.道阻且长
为了实现自动驾驶,自行车智能和道路协调是两个支撑点。行业主流认为,自行车智能和道路协调是平行发展和互补的关系,两者最终将走向整合。
自2010年以来,我国一直在推进道路协调的试验和建设。自道路协调发展以来,产业链整体建设已经成熟,主要包括汽车、道路、云、网络、图纸五个关键环节。
自2016年智能网络汽车示范区相继建设以来,道路协调开始了城市层面的应用。2021年,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的16个双智城市试点项目将道路协调与城市深度绑定。
论坛上,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副主席、秘书长兼首席专家张永伟建议:“我们建议城市越来越参与汽车和道路的工作。‘车路协同’这个词科技升级为‘车路城协同’。”
在他看来,车路城协作是一个超越车路边界的新系统,可以整合汽车、城市、道路等方面同轨运行的一些功能。“因此,今年我们从研究的角度提出了双智3.0,核心是‘车、路、城’我们研究的主要成果是三位一体的协同方案。”
自发展以来,住房和城乡发展部城市建设部副主任刘李峰认为,双智试点(主要体现在道路城市协调)已分阶段取得成果,包括四个方面:城市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明显加快;积极探索适应不同环境的应用场景;城市智能管理手段不断丰富;法律法规取得突破。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城市建设司副司长刘
例如,试点城市已在2000多个重点十字路口设置视觉雷达等感知设施和汽车城市交互设施,5G基站24万个。武汉经济开发区97个十字路口部署了感知设施,实现了全面的监控覆盖。
这意味着车路城协调发展的长期命题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并逐渐从技术创新转向城市场景应用。
但在发展过程中,也遇到了许多问题。
从交通本质的角度来看,国家智能交通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首席科学家王晓静认为,解决问题的重点应该是当前的实际需求,即我们需要花至少70%的精力和创新思路来解决当前的问题。
▲王晓京,国家智能交通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首席科学家
借鉴网约车和外卖配送的经验,王笑京认为这种做法并不完全正确,“两个系统的体验模式和考核指标完全不同,两者(指标和体验)不能从专家的角度来看,而是要改变一个高度。”
他的观点犀利:“从技术和应用设备的角度来看,无论什么样的顶层设计和标准体系,根本问题都无法解决,即所谓的‘诗外功夫,经济是核心’。”
从通信计算的角度来看,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首席专家续合元认为,有两个问题:“数据标准不统一,非实时大数据价值需要进一步挖掘。此外,道路城市缺乏与车联网大数据交通状况相同的预测,其路径优化等宏观应用服务需要进一步改进。”
从汽车的角度来看,同济大学教授、汽车学院副院长熊陆认为,自动驾驶汽车真正着陆也需要解决可用性问题。在道路协调方面,自动驾驶仍存在四个问题:
首先,它缺乏安全性。例如,一些自动驾驶汽车在进行道路测试时,会有明显的漏检行为,导致安全员接管车辆。
第二,自动驾驶汽车缺乏适应性。遇到非法停车时,自动驾驶汽车无法自行变道超车,需要安全员接管。
第三,自动驾驶汽车的规则感较差。例如,虽然自动驾驶汽车可以超车,但它很容易超过双黄线。
第四,变低能量。如果遇到没有红绿灯但行人密集的十字路口,自动驾驶汽车无法与其他交通参与者玩游戏,只能一直在十字路口等待。
在向车路城协调发展的过程中,一些概念也在潜移默化地发生了变化。
例如,在过去,无论是汽车互联网还是自动驾驶,行业提出的智能互联网技术路线都希望通过外部控制汽车,即云控制的概念。
在张永伟看来,在自行车智能的快速发展下,这一概念发生了新的变化。“在汽车、道路和城市之间的关系中,双智3.0建议不要使用汽车、道路和城市的外部解决方案来控制汽车,也不建议使用汽车、道路和城市的过度功能配置来取代自行车智能。此外,在汽车需求没有完全释放时,不鼓励智能基础设施建设。”
02.所求一致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百年目标,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汽车工业现代化是中国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道路城市协调是汽车工业化发展的重要环节。那么,如何消除障碍,促进道路城市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呢?专家、学者和企业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了方向和建议。
▲华为已落地的案例
王笑京从现实的角度给出了解决方案,即车路协调、自动驾驶应考虑市场化,“一些城市已经建造了数百个十字路口的通信设施,但现在它们使用不好,没有维护资金;即使人们开车去示范路,他们也不认为这是一条聪明的路。”
他指出,车路城协调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障碍:地方政府正在为示范区和建设付费,但“可持续发展在哪里,谁来解决后续资金,谁来维护谁来解决?”。
“我们应该考虑生产率与新技术投资之间的关系,关注两种基础设施之间的差异,以及基础设施运营商在智能汽车和道路协调运营中的作用和利润点。”王笑京的建议。
张永伟补充了上述观点。在最受关注的汽车、道路、城市一体化投资建设和应用模式中,他认为政府和市场实体应坚持分享的原则。“政府需要承担一些基本的基础设施类别,但这种智能确实需要更多的市场实体来投资,即在区分投资边界的基础上,需要更多的市场实体。”
▲张永伟,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副主席,秘书长兼首席专家
续合元从协调方面给出了实际建议。他说,信息通信是一个供应方,汽车行业也是一个供应商。如何与交通和城市主管部门找到适合未来可持续和经济的道路,我们需要共同研究和沟通。
续合元认为,在区域基础设施协调建设中,应考虑未来,“汽车互联网、智能互联汽车、未来智能交通是全网服务模式,必须解决跨区域互联。”
在应用价值方面,续合元倡导相关行业扩大汽车互联网多场景的价值空间,支持单一汽车产品向服务载体的转型。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城市交通分院院长赵一新认为,在城市治理方面,技术和车辆应该根据城市治理平台上的几个场景赋予它们活力。
“如果能更紧密地结合人们的生活和城市公共服务,那么技术和产业的活力就会逐渐增强。”赵一新也期待着这一幕的到来。
自动驾驶汽车作为道路城市协调发展的重要主体之一,不仅要反映自行车的智能能力,还要考虑到汽车制造商和研发人员对整个交通系统的影响。
在这方面,熊陆建议智能驾驶汽车需要测试和评估其可用性,包括实现基本的驾驶能力,能够达到安全水平,必须具有良好的智能,并能够妥善处理一些特定的场景或工作条件。
▲嘉定区示范样本
百人会主张,未来3.0城市智能道路建设应以低成本为原则,避免高投入、少服务的资源浪费。
为了更好地促进车路城的协调发展,甚至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百人会在论坛上发布了三份相关报告,即《智能城市基础设施与智能网络汽车协同发展年度研究报告(2022)》《智能城市基础设施与智能网络汽车协同发展最佳实践案例集(2022-2023)》《智能城市基础设施与智能网络汽车协同发展标准体系建设研究报告》。
车路城协调发展,道阻长,但前途光明,正如刘李峰所说:“虽然每个人的工作岗位和社会角色都不一样,但我们对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培育城市发展新动能、促进新发展、创造新辉煌的认识是一致的。”
原创文章,作者:帮宁工作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ar-metaverse.com/202304/0313659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