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亚迪、吉利、长城三大民营车企上一年度财务报告

比亚迪、吉利、长城三大民营车企上一年度财务报告

作者 | 甄 瑶

编辑 | 沈天香

出品 | 帮宁工作室(gbngzs)

营业收入4240.61亿元,同比增长96.2%;净利润166.22亿元,同比增长4倍以上;新能源汽车年销量186.85万辆,同比增长1.5倍以上…

3月28日晚上9点,比亚迪(SZ:202594)2022年财务报告公布,比亚迪、吉利、长城三大民营车企上一年度财务报告业绩均已披露。

吉利汽车和长城汽车虽然没有比亚迪的数据那么抢眼,但也交出了高质量的答卷。

一方面,2022年,两家汽车公司的总收入再次超过1000亿元,分别达到1480亿元和1373.51亿元的历史新高。另一方面,尽管有账面数据,但两者在新能源、智能、国际化、高端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进展,代表了中国汽车品牌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短短几年,这三家企业的竞争格局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比亚迪凭借新能源风口,无论是销量还是经营业绩都超过了长城和吉利,成为了新的领头羊。

吉利汽车连续五年赢得中国品牌乘用车销售冠军,在2022年获得第一名后迅速反击,发布了高端吉利银河系列,也代表了吉利新能源攻势进入第二阶段。

虽然2022年长城汽车销量同比下降16.7%,但依托产品向上和产业链成本优势,净利润仍有显著提升。如何尽快走出转型的痛苦时期,已经成为长城汽车面临的一个新课题。

比亚迪、吉利、长城三大民营车企上一年度财务报告

作为三家最具活力和实力的民营汽车公司,他们的一举一动反映了中国主流汽车品牌的发展现状及其在汽车市场冲击下的经营策略。

3月29日,在财务业绩交流会上,比亚迪将2023年的销售目标设定为300万辆,力争翻倍至360万辆。比亚迪董事长王传福说:“比亚迪的目标是在今年年底前成为中国最大的汽车制造商。”。

与激进的比亚迪相比,吉利汽车反思失败,对未来表现出信心。

吉利汽车行政总裁兼执行董事桂盛悦在财务报告交流会上表示:“我们失去了中国乘用车市场的第一位,与优秀同行(BYD)拉开了很大的差距。”。在过去的几年里,吉利落后于其他人,但总的来说,吉利正在认真总结经验教训。

桂生悦坦言:“我们既要担心,也不要太担心。吉利汽车的未来值得期待,因为战略更加明确。”。

面对新能源、智能产业的浪潮和白热化的竞争环境,长城汽车表示:“无论得失如何,蹲下都是为了更好地跳起来,朝着2023年160万辆汽车的销售目标迈进。”

01.

格局巨变

上市公司的财务报告不仅反映了公司的经营状况、发展潜力等关键信息,也反映了企业经营状况的“晴雨表”。

从年收入规模来看,比亚迪提交了一份“历史上最豪华”的财务报告,营业收入超过4000亿元,在三家民营汽车公司中排名第一。

不过,BYD的主要业务不仅包括以新能源汽车为主的汽车业务,还包括手机零部件和组装业务。这两个行业分别占集团总收入的76.57%和23.30%。

仅从汽车业务部门来看,比亚迪汽车和汽车相关产品的收入为3246.91亿元,同比增长151.78%,仍超过吉利汽车和长城汽车的总收入。

比亚迪、吉利、长城三大民营车企上一年度财务报告

吉利汽车与长城汽车的业绩一直处于同步、难以区分的状态。与吉利汽车近三年的营业收入相比,前者分别为921.14亿元、1016.11亿元和1479.65亿元;后者分别为1033.08亿元、1364.05亿元和1373.51亿元。

从增长率来看,吉利汽车反弹,增长逐渐扩大;长城汽车相对稳定,进入缓慢增长期。然而,长城汽车在净利润方面一直保持着优势。2022年,长城汽车净利润达到82.79亿元,比吉利汽车(52.6亿元)高出近30亿元。

2022年,长城汽车、比亚迪、吉利汽车营业收入达到7094亿元,净利润超过300亿元,为301.6亿元。“虽然净利润创下新高,但与奔驰、宝马等外国汽车公司相比仍存在很大差距。”业内人士认为,中国汽车品牌产品向上,提高毛利率是突破局面的关键。

在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大幅增长的背后,离不开2022年销量的不断上升。

财务数据显示,2022年比亚迪、吉利、长城汽车销量分别为186.85万辆、143万辆和106.75万辆。其中,比亚迪和吉利分别保持了152.5%和8%的正增长,而2022年长城汽车总销量为106.75万辆,比2021年128.1万辆减少了16.7%。

毛利率作为衡量上市公司赚钱容易性的重要指标,是毛利率与营业收入的比例。指标越高,公司赚钱越容易,盈利能力越强。

财务数据显示,2022年,比亚迪和长城汽车的毛利率分别为20.39%和19.92%(前三季度),吉利汽车相对较弱,毛利率为14.1%。

吉利汽车表示,2022年集团毛利率同比下降3个百分点,因为新能源汽车的毛利率仍然明显弱于燃油汽车,其比例迅速上升。

 

比亚迪、吉利、长城三大民营车企上一年度财务报告

在规模效应下,比亚迪的毛利率逐渐提高。2021年上半年,比亚迪自行车利润828元,今年上半年4500元。“扣除比亚迪电子业务利润后,2022年第三季度比亚迪自行车利润预计约9400元,环比持续改善。”信达证券发布研究报告称,比亚迪自行车净利润的增加主要是由于规模效应和产品价格的上涨。

长城汽车的自行车盈利能力和产品溢价也有所提高。长城汽车财务报告称:“虽然去年销量下降,但我们的产品结构不断优化,实现了品牌向上,保持了可持续健康的发展。”。

受益于产品实力和品牌实力,去年长城汽车自行车平均售价12.87万元,同比增长20.8%,20万元以上车型销量占15.27%。

例如,长城汽车的坦克品牌销量大幅增长,带来了丰厚的利润回报。

坦克定位为高端硬核越野,价格超过20万元。2022年,坦克品牌销量12.39万辆,同比增长46.45%。坦克定位差异化300、坦克500在市场上很受欢迎,售价接近40万元。 

02.

以快制胜

“现在不是大鱼吃小鱼,而是快鱼吃慢鱼。”2022年6月8日,王传福在比亚迪2021年年度股东大会上表示,电气化进程正在加快,需要快速取胜,竞争资源、供应链和产品优势。

比亚迪的快速反击证实了这一说法。

2022年4月3日,比亚迪的一份“停止燃油汽车生产”声明登上热搜。声明称,比亚迪已于2022年3月停止燃油汽车生产,未来将专注于纯电动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业务。

比亚迪、吉利、长城三大民营车企上一年度财务报告

这就是飙升模式的开始。2022年,BYD凭借准确的战略布局和深厚的技术积累,实现了新能源汽车业务的全面爆发,赢得了全球新能源汽车销售冠军,并连续10年在中国新能源汽车销售中排名第一。

据中国汽车协会统计,2022年比亚迪新能源汽车市场份额达到27%,同比增长近10个百分点,行业领先地位日益突出。与此同时,比亚迪达到了中国品牌中第一个年销量100万辆新能源汽车的双里程碑,也达到了第一个离线新能源汽车300万辆的双里程碑。

在比亚迪的刺激下,2022年,新能源和智能成为吉利汽车和长城汽车财务报告中反复提到的关键词。

长城汽车已经意识到自己的问题,去年下半年进入了紧张的调整期。

去年12月,长城汽车宣布调整全系列品牌组织结构,包括欧拉、沙龙、魏牌、坦克四大品牌的管理团队。各自体系下的双品牌运营,专注于纯电力市场,而哈弗品牌和长城皮卡继续保持独立运营。

比亚迪、吉利、长城三大民营车企上一年度财务报告

从外界来看,这是近年来长城汽车在多品牌快速扩张战略下的首次收缩调整。表面上看,它是结构整合,实际上是管理和决策的集中。

此外,长城汽车还专注于将类别创新升级融入新能源轨道。2022年,长城汽车五大品牌全面面向新能源市场,以集团化新能源矩阵面向快速扩张。产品阵营不断完善,满足消费者多元化需求。

哈弗成了先锋。去年8月22日,长城汽车哈弗品牌宣布将全面转型为新能源轨道,并宣布哈弗将于2030年正式停止销售燃油汽车。

长城汽车总裁穆峰说:“作为长城汽车最大的汽车行业,哈佛向新能源的全面转型不仅是哈佛的里程碑,也是长城汽车向新能源全面转型的关键环节,标志着长城汽车新能源战略的全面发展。”。

比亚迪、吉利、长城三大民营车企上一年度财务报告

面对热门的新能源轨道,吉利继续巩固纯电力、混合动力、换电、甲醇等新能源生态布局,进一步加快新能源智能领域的技术创新。

2022年,吉利汽车新能源产品(包括吉利、几何、凌克、极氪、瑞兰)销量32.9万辆,同比增长300%以上,单月新能源渗透率多次超过30%,成为中国新能源增长最快的汽车公司之一。

2023年,吉利汽车新能源转型不断加快。2月23日,吉利新能源战略和新产品——吉利银河宣布。“整个银河战略代表了吉利进入新能源第二阶段,银河布局是吉利全面新能源化的标志。”吉利汽车集团首席执行官、吉利汽车执行董事甘家阅说。

03.

死磕研发

纵观汽车行业百年发展历史,每一次重大科技进步和创新都会导致竞争格局的深刻变化,R&D和创新已成为汽车企业保持竞争优势和盈利的必要手段。特别是目前正处于行业变革的关键时期,龙头汽车企业继续投资R&D。

根据财务报告数据,比亚迪在2022年仍然慷慨大方,同比增长90.31%,其次是吉利83.9亿元,同比增长51.2%。长城汽车具体R&D投资尚未公布,但上半年R&D投资已达31.76亿元,同比增长70%以上。

长城汽车和吉利汽车都在财务报告中指出,研发成本增加的主要原因是智能、电气化和新车型项目研发投资的增加。BYD的研发成本用于刀片电池技术,CTB(Cell to Body)电池车身一体化技术、魔方储能系统、易四方技术DM-电气化和智能化技术,如超级混合动力。

比亚迪、吉利、长城三大民营车企上一年度财务报告

时代是提问者,企业是提问者。展望2023年,三大民营车企早已摩拳擦掌,纷纷吹响进攻号角。

长城汽车在财务报告中表示:“2023年,我们将重点关注汽车主航道,以用户为中心,面对用户需求,全面更新。”哈弗H-DOG、今年将推出魏牌蓝山DHT-PHEV等多款新能源车型。预计全年将推出10多款新能源产品,全力冲刺160万辆全年销售目标。

同时,长城汽车将进一步推进营销体系改革,集中优势资源,加强战略协调,继续全面重塑品牌战略,深化“长城”。

吉利汽车表示,今年新能源和智能全线再次加速,年销量目标为165万辆,新能源销量翻了一番。

尽管比亚迪将目标设定为300万辆,但王传福此前曾表示,比亚迪将在2023年对400万辆产生影响。目标的下降也预测了市场、消费者需求和供应体系的许多不确定性。

据帮宁工作室介绍,为了实现目标,除了1月份发布的高端品牌外,比亚迪今年还将推出一个非常专业和个性化的新品牌。

届时,BYD将形成BYD品牌、腾动品牌、仰望品牌和专业个性化新品牌的品牌矩阵,涵盖从家居到豪华、从大众到个性化的领域,充分满足用户对多方向、全场景的需求。

新车时代浪潮激烈,伴随着中国品牌进入全盛时期。值得期待的是,截至2022年,成立于1984年、1995年和1997年的长城汽车、比亚迪和吉利汽车刚刚进入中青年。

一个80后和两个90后将为中国汽车工业带来新的篇章。

原创文章,作者:帮宁工作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ar-metaverse.com/202303/301664586.html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