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利陷剽窃纠纷的背后是欲望

吉利陷剽窃纠纷的背后是欲望

吉利陷剽窃纠纷的背后是欲望。

《拾盐士》| 出品

随着新能源汽车赛道内卷的加剧,“谁更好”也成为各大汽车企业急于自证的重要课题,一不小心就会“针对麦芒”。

最近,吉利发布的新产品“银河系”再次被推到风口浪尖。根据官方数据,“银河之光”不仅是吉利涟漪美学的延续,也是吉利天地一体化汽车制造理念的载体。

据业内人士分析,吉利银河系列可能不得不承担吉利全面转型新能源方向的负担。吉利银河L7是今年第二季度交付的第一款智能电动混合动力车型。吉利银河系列将在两年内推出7款新车型,吉利的“新能源地图”也越来越完整。

然而,吉利的声音刚刚落下,长安汽车很着急,直接给吉利发了一封律师信!原因是吉利银河最近发布的“银河之光”原型车与长安汽车概念车和大规模生产车有很多相似之处,涉嫌侵犯长安汽车的知识产权。

吉利陷剽窃纠纷的背后是欲望

谣言一出,网上就一片哗然,随后有网友发布了吉利和长安车型的对比图。据业内人士介绍,银河之光原车型和长安深蓝色SL03、UNI-根据V等车型的对比图,前脸、大灯、尾部造型确实有一些相似之处。

吉利陷剽窃纠纷的背后是欲望

随着网络舆论的不断发酵,吉利汽车集团于2月28日发表官方声明,称律师函误导公众,严重损害了我们的品牌和商誉。吉利银河之光是吉利的原创设计,没有剽窃和侵犯他人的知识产权。

吉利陷剽窃纠纷的背后是欲望

值得注意的是,吉利“银河之光”设计负责人是陈正。2022年3月,陈正加盟吉利汽车,担任吉利汽车集团设计副总裁。

此前,陈正在长安汽车工作了20年,在长安性能年复一年下滑的情况下,他被命令处于危险之中。他建立了长安汽车“动态生活、智能旋转”的设计语言,并开发了长安CS75 PLUS、UNI-T等经典车型也为长安汽车做出了巨大贡献。

“飙升”新能源,吉利银河陷入抄袭纠纷

《拾盐士》了解到,参与抄袭风暴的陈正,离开长安汽车后,直到吉利银河系汽车亮相,才秘而不宣。

因此,一些业内人士猜测,长安汽车如此愤怒的原因可能是它被朋友挖走了,新设计的银河系列在定位和产品序列方面与长安汽车UNI系列有很多相似之处。因此,长安汽车觉得自己的成就被“偷走”了,一些朋友不谈论武德。这封信更像是被挖走后的“愤怒”。

吉利汽车作为一家老牌汽车公司,已经在新能源汽车领域下了很大的功夫。2022年,吉利年总销量为143.3万辆,增幅8%。新能源汽车总销量322辆.6万辆,远远超过魏小理的任何一辆。但令人尴尬的是,显然他们的新能源汽车销量更高,但声音和热量远低于汽车制造的新力量。

在传统汽车销售领域,吉利的表现略显平庸,去年汽车制造商零售销售排名第五,落后于比亚迪和长安汽车,销售增长率仅为1.8%。

吉利的新能源汽车品牌在传统燃油汽车销售不利的情况下,被寄予厚望,成为推动吉利业绩增长、加快吉利转型的主力军。

其品牌凌克、几何、极氪、瑞兰年销量分别为180127辆、149389辆、71941辆、56140辆,其中凌克同比下降18辆%;几何和极氪分别增加了170%、1098%。

其中,吉利纯电动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油电混合动力汽车年销量分别为26253辆、66474辆、25744辆,同比增长328辆%、219%、3948%。

数据显示,2022年,吉利汽车月销量同比稳步增长100%以上,与2021年相比,新能源领域销量排名上升7-4,前三名分别是比亚迪汽车、上汽通用五菱和特斯拉中国。TOP3占据了新能源汽车市场的一半。

过去,吉利在新能源轨道上发挥了多角度、多品牌发展战略。在纯电领域,极氪和几何纯电系列共同努力;在混合动力领域,利用雷神技术推出吉利雷神混合动力系列;在换电领域,瑞兰汽车正在全面开拓市场;在甲醇领域,新推出了多代帝豪醇混合动力汽车。

吉利陷剽窃纠纷的背后是欲望

在吉利的众多品牌中,极氪品牌最受外界青睐。在业内看来,极氪汽车是吉利向高端化、智能化转型的代表。前面提到2022年极氪全年交付71941辆。虽然销量排名不高,但同比增长在众多企业中排名第一,未来增长潜力巨大。

目前,吉利已开始准备极氪冲击美国股市IPO,并于2022年12月向美国证券交易会提交可能的IPO注册声明草案。据业内人士推测,吉利正在打算让极氪充分发挥其在新能源行业的价值,为吉利的转型铺平道路。

然而,吉利寄予厚望的极氪汽车也经常陷入质量问题的争议,可以说是喜忧参半。与此同时,2023年,极氪销量大幅下滑。今年1月,极氪001销量仅为3116辆,环比下降72辆.5%,同比减少了11.7%。

极氪销量和质量问题“齐飞”

据专业人士分析,目前吉利汽车新能源面临的最大挑战是极氪、几何交付能否不断增加,以及吉利向往燃油汽车的过程;二是极氪上市之路能否顺畅,估值能否更高。

《拾盐者》指出,从市场角度来看,极氪汽车车主的评价也呈现出明显的“两极分化”。在销量飙升的同时,质量问题和销售问题也在消耗车主的信任。

2023年1月至今仅两个月,极氪001因车主集中投诉,冲上2023年车质网投诉排行榜第一,投诉量达到621起。

吉利陷剽窃纠纷的背后是欲望

大量车主反馈极氪001动力系统故障,车辆在冷车启动和行驶过程中突然从仪表盘跳出“动力有限”和“无法行驶”、还有“ESC异常”故障信息。此外,极氪的质量问题还包括蓝牙钥匙使用困难、全景天幕错误、刹车咆哮、中央控制绿屏等。

吉利陷剽窃纠纷的背后是欲望

此外,2023年第一天,极氪要求2022年12月31日前下锁单的消费者要么选择2023款极氪001,放弃终身保修和国家补充两项权益;要么保留权益,选择2022款极氪001,但必须在2023年3月31日前取车,否则极氪可以自动将订单改为2023款(而且厂家没有国家补充,也没有终身保修)。

因此,很多消费者认为“极氪强制二选一,涉嫌销售欺诈”

如今,国内新能源汽车制造“新力量”之间的竞争已经白热化,如知名的“魏小理”、哪吒、零跑、兰图、阿维塔等新品牌都在绞尽脑汁抢占市场份额。

消费者是汽车公司内部卷的受益者。在有更多选择的同时,他们也有新能源源汽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更大的期望。这些质量和安全问题无疑给极氪未来的发展带来了一些隐患。

IPG中国首席经济学家白认为,对吉利来说,最重要的是自己的市场声誉和品牌形象,未来的方向应该是借助新车型快速实现新能源汽车的成功转型,压力来自新能源汽车领域的成就和竞争力,另一方面也来自特斯拉、BYD等新能源汽车公司的竞争压力。

有趣的是,吉利汽车被指控抄袭,不久前为了宣传“银河系”发布了一张海报,标语是“银河系,每个人都仰望星空”。这份文案还质疑比亚迪最近推出的新高端品牌“仰望”。在这方面,比亚迪还发布了一张“与你携手并进,敢于越过星河”的海报作为回应。

吉利陷剽窃纠纷的背后是欲望

《拾盐者》注意到,吉利的新能源汽车经常被拿出来和“行业标杆”比亚迪比较,作为国内老牌汽车企业自主研发、实力雄厚的新能源品牌,经常互相“竞争”。双方实力有什么区别?

吉利VS比亚迪的技术创新明显不足

柏文喜认为,与吉利相比,比亚迪拥有更多的核心原创技术和技术,具有敏锐的创新意识和持续创新能力,可以在关键时刻大幅转向新能源汽车,而吉利更注重营销和行业并购,而技术创新明显不足。

吉利陷剽窃纠纷的背后是欲望

首先,从技术角度来看,从电池开始的比亚迪在电池技术和生产能力方面遥遥领先。另一方面,其电机和电气控制系统也是自主开发的,比如比亚迪半导体和弗迪电池,未来将分开上市。比亚迪在技术领域有绝对的领先地位。相比之下,吉利要逊色得多。2019年,吉利甚至因为电池缺陷不得不召回数千辆电动汽车。虽然这件事最终得到了解决,但也反映出吉利在技术层面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

此外,由于技术差异和汽车制造经验的不同,比亚迪在安全领域略好。比亚迪电动汽车的重心往往较低,所以比亚迪的汽车比吉利更稳定,在事故中不容易翻车。此外,由于比亚迪生产混合动力和电动汽车已有十多年的历史,并积累了大量的经验,其混合动力和电动动力系统的质量也更加可靠。

然而,与比亚迪相比,吉利也有自己的优势。在前景广阔的换电车轨道上,吉利于去年推出了瑞兰汽车,可以为用户提供电池订阅服务、电池收购计划等。目前,瑞兰有200多个换电站,早期投资充足。预计2025年前将建立5000个换电站。相比之下,比亚迪在这一领域相对较弱。

在产品层面,比亚迪电动汽车专注于乘用车,2022年比亚迪新能源乘用车销量为185辆.74辆,在商用车方面,有重型卡车、轻型卡车、大型矿车、K系列公交车、云轨、云巴等,产品线覆盖的车型非常全面。

吉利专注于多用途汽车,分为运动型和普通型。2022年销量分别为81715辆和26758辆。目前,吉利乘用车的重要性还没有体现出来,远不如多用途汽车重要。因此,与比亚迪吉利相比,产品线建设还存在一些不足。

在高端市场,BYD已经发布了两款车,仰望U8和U9,前者位于数百万新能源硬越野,后者位于数百万纯电动性能超级跑车。吉利的数百万豪华车是极星汽车,其Polestar3于2022年10月发布。两者在价格、模型等方面都相似,可以说形成了强烈的竞争关系,火药味不小。

此外,在品牌扩张策略方面,两者也有很大的不同。吉利经常收购外国品牌,包括沃尔沃、戴姆勒、路特斯、阿斯顿·马丁等国际汽车品牌,然后为自己使用。力帆等国内品牌也被收购。比亚迪相对保守。近年来,除了收购西沃巴士外,它还没有收购外国汽车品牌。

但从去年汽车公司的发展排名来看,吉利和比亚迪之间仍存在一定的差距,特别是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如果吉利想赶上比亚迪,首要任务是减少对燃料汽车的依赖。

据不完全统计,吉利2022年燃油车销量应达到100多万辆,而BYD2022年燃油车销量仅为5049辆,BYD已宣布全面停产燃油车,2022年下半年燃油车行业月产销量为零。

在混合动力汽车领域,吉利目前的燃油混合动力汽车业绩仍占主导地位。2022年,销量为25744辆,同比增长近40倍,仍有持续增长的趋势。BYD没有布局油电混合动力,而是直接布局插电式混合动力。

根据工业和信息化部的数据,2022年国内新能源汽车年产销分别完成705年.8万辆和688.7万辆同比增长96万辆.9%和93.4%,连续八年保持世界第一。去燃油化已成为大势所趋。

基于2022年的数据,吉利目前在新能源汽车中的渗透率为22.94%,比亚迪已经接近1000%。这样,两者之间的差距就很明显了。

此外,最近有消息称,BYD也在努力打造一个新品牌,未来的产品矩阵将涵盖跑车、越野、轿车和其他类别。其中,第一款产品将专注于越野领域,整体性能标杆梅赛德斯-奔驰G将于今年推出。

此外,2月26日,有媒体报道称,比亚迪王朝系列新能源车型已开始降价,交货周期较2022年有所缩短。比亚迪销售人员对降价的解释是清理库存车辆。

如果比亚迪降价的消息是真的,不难预测比亚迪的销量会再次上升,吉利等汽车公司的市场份额会更小。

原创文章,作者:拾盐士,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ar-metaverse.com/202303/031755592.html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