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鹏G9“惊魂48小时”,单日市值“蒸发”121亿港元

小鹏汽车的烦恼就像红尘中的三千青丝。小鹏G9“48小时惊心动魄”的恐慌还没有平息,车门异响等问题层出不穷,再次将小鹏汽车推到了风口浪尖。

可以毫不客气地说,G9承载着小鹏汽车盈利的希望,但在原本上升的G9中,却给了小鹏一个“惊吓”。今年1月,销量大幅下降至只有2249辆,投资者非常失望。

消费者不买,小鹏G9做错了什么?

一、强续航+超级补能+全智能,“救世主”小鹏G9诞生

客观来说,2022年确实是造车新势力非常艰难的一年。在反复疫情、供应链紧张、传统汽车企业加快新能源布局的攻击下,大部分新能源汽车企业经历了起伏,但都幸运的是稳步着陆。

随着综合实力的进一步研究,新能源汽车行业加快了重组。众所周知,在汽车制造的新力量中,“魏小理”曾以其先发优势排名第一,但经过一轮又一轮的重组,以前的“汽车制造三巨头”模式已经被打破,而“受伤”最深的是小鹏汽车。

作为2021年的“销冠”,小鹏汽车在2022年并没有延续好运,年销量为12.位列哪吒、理想、蔚来之后的08万辆,分别销量15辆.21万辆、13.32万辆和12.25万辆。虽然与理想和威来差距不大,但从去年12月的月度数据来看,小鹏汽车销量仅为11292辆,不仅同比下降20辆%以上,也是这三家汽车公司中唯一一家同比下降,增长问题较大。

此外,小鹏汽车的盈利能力也存在诸多疑问。

和其他造车新势力一样,小鹏汽车还没有盈利。据财务报告显示,2022年第三季度小鹏汽车利润率为11.6%,尽管与2022年上半年的9月相比.7%提升了1.9个百分点,但仍低于蔚来(16.4%)和理想(12%)。

小鹏汽车落后的主要原因是产品实力不足。你知道,当时小鹏P7已经三年没有更新了,竞争力不如以前,但竞争产品层出不穷。

G9有望在小鹏汽车陷入“寒冬”时成为“救命稻草”,承载着盈利的希望。

2022年9月21日,小鹏G9正式发布3款车型(570、702、650)和6个版本的最低配置价格是30.99万元。

G9是小鹏汽车集所有领先技术打造的重型车型,在充电效率、智能水平、舒适配置等方面具有良好的竞争力水平,卖点较多,其中最大的卖点是小鹏G9是中国第一款基于800V高压SIC平台的大规模生产车,自建S4超快充桩4C车型峰值充电功率约430kW,充电5分钟200km,充电10%-80%仅需15分钟。此外,“7nm驾驶舱芯片,高通骁龙SA8155P车规级+第二代智能辅助驾驶系统XNGP的全智能优势也值得称赞。

凭借“强续航”+超级补能+“全智能”,小鹏G9在一定程度上具有跨时代的意义,因此获得了大量的铁粉。

二、小鹏G9“惊魂48小时”,单日市值“蒸发”121亿港元

不幸的是,一手好牌,小鹏汽车却打得稀碎。

小鹏G9上市不到两天就被叫停了,槽点主要集中在这三点:

首先,找不到合适的市场定位,定价从30开始.99万元跨至46.99万元,但G9的发展空间应为33万元至40万元,结合汽车企业利润、小鹏品牌实力、消费逻辑、用户心理接受度等一系列因素。

换句话说,就是靠32.99万元的570E、34.99万元的702E、39.650E性能版99万元,这三个版本在配置上应该更加真诚,增强竞争力,但小鹏汽车“鼓励”版本希望44.650X性能版99万元,后者接近全匹配。现实是残酷的,过高的价格显然超出了用户的心理预期,销量下降是不可避免的。

其次,选择逻辑过于复杂。570g、570E、650E性能版和650X性能版让人头疼。光是记住这些版本的名字就要花很长时间。

最后,用户价值感不高。虽然小鹏G9有很多亮点,但都需要选择,其中4C超快充电池包只有44个.可选择99万元的650X性能版。如果计算出XNGP辅助驾驶、4C超快充电池组和5D音乐驾驶舱,大约需要6万元。

如果没有期望,就没有失望。去年9月21日晚上7点:经过多轮预热,小鹏G9终于正式上市,但从这一刻起,新闻发布会变成了吐槽大会。

受此影响,小鹏汽车股价也下跌,仅9月22日单日就下跌了11.57%,市值“蒸发”121亿港元。随着时间的延长,小鹏汽车自2022年以来一直处于下降趋势。截至2023年2月28日,小鹏汽车股价已报34.35港元/股票,继续徘徊在低位,市值592.54亿港元。

随后,小鹏汽车董事长何小鹏发布了一条关于调整价格和配置的微博。2000多个赞、400多条评论和近100次转发也迅速发酵成小鹏G9的二次传播。

G9调整后,取消了之前的“E”“G””X命名方法,更名为“Plus”“Pro”“Max”。以更名后的570为例 以Plus版为例,其实是之前的570G版,价格还是30。.99万元,但标配XPILOT系统。此外,570续航车型还增加了MAX版,标配5D音乐驾驶舱和XNGP辅助驾驶系统。

2022年9月23日16:30、小鹏G9完成了“二次上市”,小鹏汽车也算是渡劫。

交银国际在研究报告中表示,“对于48小时内二次上市的小鹏G9,可能会对未来小鹏的定价权产生长期负面影响。”

但与“生存”相比,这似乎并不那么重要。据财联社报道,熟悉小鹏汽车的业内人士表示,“从表面上看,何小鹏倾听了客户的声音,实践了“用户型企业”,但背后是小鹏对G9的矛盾心态。毕竟,G9对小鹏来说真的太重要了。”

三、小鹏G9真的不容易,“难”贯穿整个过程

据“中新车”报道,小鹏G9在测试开始前右后门冻结,甚至无法正常打开车门。

要上市,还经历了“惊魂48小时”。

这并不容易上市,但质量问题层出不穷。

据一名称为“根据一名”Fullsd-CN“车主在微博上发布,小鹏G9不仅喇叭异响,而且尾门松动。车主还说:“每天进出地下车库,走乡村道路也是异常噪音的原因,终于发现了问题。”

不仅如此,小鹏G9还因不退押金、“套路”意向金等问题频频被投诉,严重消耗了消费者的信任。

根据黑猫投诉平台,一些消费者投诉说,“基于对小鹏品牌的认可,我于2022年9月6日订购了2000元作为小鹏G9车型的押金。因为销售人员说早点转大订会更快安排生产,所以9月26日增加了3000元作为大订,期间没有试驾到车辆。直到10月2日,小鹏才有一辆试驾车。这时候我觉得G9没有宣传的那么好,UI界面差,空间太小,空气悬架感觉一般(我订的款式没有空悬架就更难说了)。然后我咨询了小鹏公司的客服,客服明确表示不能退款,因为签了购车协议。我认为小鹏公司对车辆G9有虚假宣传。此外,APP页面还提示存款,而不是存款。希望平台能帮我争取合法权益。”

随后,消费者连续打了十几个电.基本上一天一个,但是小鹏的车还没处理好。

另一位消费者抱怨说:“2022年10月16日,我参观了小鹏4s店。当时,我看了G9,觉得外观不错。销售人员说现在有折扣,他们说他们想帮我锁车。付款前,我问销售意向金是否可以退还,销售人员说可以。他们的店做旧车评估,评估价格高出1w。当时我冲动交了意向金,当时就让我签合同。我没怎么想。我以为是意向金合同,合同上也没写不能退意向金。10月27日,我和销售人员协商退车。销售人员告诉我我不能退货。当时我很困惑。经过询问,我知道我签的合同把意向金变成了定金。到目前为止,谈判已经失败半个月了。因为前期不了解小鹏的定金提车流程,销售也没有告诉我。我现在不能退款。消费者还表示:“小鹏汽车销售公司的‘套路’意向金现在只想退还押金(有微信聊天记录作为证据),要求公平退还5000意向金”。

如果你想跟上团队,拥有长青的基础,重塑“蔚小理”格局,下一步必须考虑小鹏汽车如何重新“俘获”消费者的心。

原创文章,作者:贝多财经,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ar-metaverse.com/202303/011954572.html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