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促销力争以价换量与大多数汽车公司选择涨价不同

随着2023年的到来,疫情持续了三年。对于2022年的汽车市场来说,在疫情持续、原材料短缺等不利因素的影响下,仍在寒冬。

然而,经过三年的紧缩洗礼,汽车公司逐渐适应了新的状态。在取消国家补贴政策和原材料价格上涨的背景下,汽车市场在2023年初迎来了全面价格上涨的新局面。拒绝完全统计,不少于10家汽车公司在新年伊始宣布了价格上涨计划,但一些品牌在这种声音上涨中发表了逆转。

双重因素导致大势所趋

受去年国际形势影响,大宗商品价格全面上涨。面对原材料价格的上涨,汽车公司无疑将面临更大的压力。与此同时,新能源汽车13年的国家补贴政策也正式退出了历史舞台,进一步挤压了汽车公司低自行车利润率。

目前,大多数汽车公司将自行车利润率控制在一个非常准确的数字上,所以事实上,市场上的任何麻烦都将产生非常巨大的影响。在2022年的新能源汽车国家补贴中,大多数企业每销售一辆新车都可以获得数千甚至数万元的补贴。随着补贴的取消,汽车公司面临这部分资本缺口,必然会通过价格调整来弥补。

新年促销力争以价换量与大多数汽车公司选择涨价不同

此外,在原材料方面,如新能源车型所需的氢氧化锂,2022年价格上涨887%。根据上海钢铁联合会发布的数据,2022年最后一个交易日,电池级碳酸锂价格下跌0.5万元,但仍在52.5万元/吨的高价范围内。

因此,为了分担成本,在2023年宣布涨价的汽车公司中,大多数品牌的涨价集中在2000元至6000元之间。以去年新能源销售冠比亚迪为例,其主要销售车型比亚迪汉自今年以来以原价上涨了2000元至5000元。长安深蓝深蓝深受市场追捧SL03的纯电动车型也最高6000元。

新年促销力争以价换量与大多数汽车公司选择涨价不同

与此同时,零跑、哪吒、合创等造车新势力品牌也没有错过这一波涨价热潮。例如零跑T03的涨价幅度锁定在3000元,零跑C售价上涨6000元。虽然去年取得15.2万辆业绩的哪吒在新年第一时间没有宣布涨价,但在2023年工作日开业后,其三大产品系列的主销售价格也上涨了3000元至6000元。

对于合资品牌来说,虽然在新能源产品销售方面完全落后于中国品牌,但在价格上涨方面并不软。大众品牌ID东风日产系列涨幅最高1.3万元Ariya近日,艾瑞雅还宣布涨价1.26万元。

新年促销力争以价换量与大多数汽车公司选择涨价不同

需要指出的是,随着新能源车型渗透率的快速增长,在热门车型价格大幅上涨后,新能源汽车的消费结构,特别是纯电动汽车,也将加速从买方市场向卖方市场的转变。与此同时,增程、插入式混合动力等混合动力产品也有望引起更多用户的关注。

新年促销力争以价换量

与大多数汽车公司选择涨价不同,特斯拉、上汽奥迪等品牌在2023年开启了新一轮降价浪潮,希望进一步增加销量。

新年促销力争以价换量与大多数汽车公司选择涨价不同

1月6日,特斯拉国产车型全系。其中Model 起价22.99万元,Model Y起价25.99万元,降价幅度从2万到4.8万不等,创下特斯拉车型国内历史最低价。特斯拉全球副总裁陶林表示,特斯拉价格调整的背后,本质上是一条独特的成本控制法,坚持从第一原则的成本定价。元。

今年1月3日,特斯拉发布了2022年全球生产交付报告,显示2022年特斯拉全球总交付量达到131万辆,同比增长40%。其中,2022年第四季度交付新车405278辆,创历史新高。

新年促销力争以价换量与大多数汽车公司选择涨价不同

在大规模交付的同时,特斯拉的利润率也进一步提高据特斯拉投资者关系主管介绍Martin Viecha据透露,特斯拉在2017年生产每辆车的成本为8.4万美元,但在2022年,这一数字已降至3.6万美元。

可以看出,在销售增长和利润率提高的前提下,特斯拉无疑比竞争产品有更大的定价自由。然而,在中国市场,特斯拉的订单量和交付量在2022年底大幅下降,因此利用价格杠杆刺激销售也可以被视为特斯拉目前的无助行为。

新年促销力争以价换量与大多数汽车公司选择涨价不同

与特斯拉的麻烦相比,上汽奥迪面临着更大的市场竞争压力。去年9月官降后,上汽奥迪在2023年再次针对其奥迪A7L、奥迪Q5 e-tron、奥迪Q6.调整三款车型的价格。其中奥迪Q全系降价1.2万元,奥迪A7L除入门版车型外,其它产品降价1.2万元。而奥迪Q5 e-tron入门车型降价2万元。

根据该计划,上汽奥迪将2022年的总销售目标定为4万辆,但根据最新的保险数量,2022年1月至11月的累计销量仅为5301辆,远非预期。由此可见,上汽奥迪希望通过以价换量提升业绩,在不到四个月的时间里连续两次降价。但面对骨感的现实,上汽奥迪要摆脱目前的尴尬局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新年促销力争以价换量与大多数汽车公司选择涨价不同

除了大规模涨价或降价的品牌外,小鹏、五菱等少数汽车企业也选择了保价或保持不动。一些行业专家指出,选择保价的汽车企业主要是考虑到价格上涨的压力难以传递给消费者,为了稳定销售,他们不得不这样做。

总的来说,随着疫情防控政策的调整,预计2023年汽车市场将迎来进一步的复苏。在积极和挑战并存的环境下,如何恢复或稳定汽车公司的市场表现已成为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特别是对于新能源市场来说,渗透率的增加加加速了品牌之间的适者生存形势。无论是涨价还是降价,能否把握用户的真实需求是取胜的关键因素。

原创文章,作者:汽扯扒谈,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ar-metaverse.com/202301/091936011.html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