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寻求全球布局的中国汽车企业来说,2022年的道路可谓荆棘丛生。一方面,地理冲突和衍生能源危机复杂而长期;另一方面,全球通货膨胀引起的连锁效应正在加快形成印度太平洋经济框架、芯片四方联盟等贸易保护障碍机制。因此,《汽车纵横》梳理了2022年中国汽车企业全球化十大年度事件,见微知。
1
直接进入欧洲市场
中国汽车工业正在深入参与全球自由贸易。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2022年1月至11月,中国汽车累计出口量为278.5万辆,同比增长55.3%。其中,国产新能源汽车出口59.3万辆,同比增长1倍,成为中国自主品牌汽车走出去的主要驱动力。在市场层面,欧洲已成为中国新能源汽车的主要新出口地区,并发生了大规模出口事件。2022年9月,仅上汽名爵就发运了1万辆汽车MG MULAN欧洲市场出口车型。同时,比亚迪元PLUS、汉、唐三款车型在多国市场开始预售。几何、兰图等中国品牌的新能源汽车也开始正式进入欧洲市场。
纵横快评
进入电气化、智能化时代,中国品牌新能源汽车在技术、市场、规模等方面都有一定的先发技能。中国新能源汽车进入快速出口阶段,不仅标志着中国汽车速出口阶段的中国新能源汽车也推动了全球汽车产业向电气化的转型。值得注意的是,一些欧洲国家实施的新能源汽车购买补贴、增加燃油汽车额外污染税和降低新能源汽车进口关税政策是中国新能源汽车出口新区的主要因素。此外,中国汽车公司在欧洲市场的突破也与其及时实施的本地化决策有关。在销售方面,蔚来、灵克等欧洲海外市场模式采用订阅形式。
2
产品曲线出海
中国汽车品牌除了直接出口外,还以曲线的形式向低占有率市场发展。例如,吉利将出口星越L车型KD到韩国,在当地组装销售。雷诺计划在韩国合资企业雷诺三星使用该车型,主要是紧凑型SUV市场。在通用雪佛兰身份的帮助下,五菱和宝骏的一些车型也以其卓越的性价比在东南亚和南美市场引起了高度关注。同时,由于市场规模效应,中国也成为跨国汽车公司新能源产品转型的出口基地。在特斯拉和宝马出口国际市场后,公众也计划将西亚特出口到欧洲。
纵横快评
海外品牌与外品牌与自主品牌的价值交换是通过销售渠道、技术和产品进行的。然而,当这些标准变更车型在海外逐渐得到认可时,随着销售渠道的逐步扩大和中国制造基地的作用,它们也将在提高自主品牌的吸引力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3
海外出口中国标准
随着中国汽车技术的日益成熟,中国汽车产品标准正在向海外出口,特别是在新能源汽车领域。例如,吉利控股集团将其模块化电动汽车平台韩海SEA平台授权波兰IZERA帮助制造商向电气化转型。吉利控股除授权外,还将成为授权IZERA技术合作伙伴品牌系列车型。此外,俄罗斯莫斯科人汽车品牌的复活也采用了江淮一些新车型JS4以及Sehol E40X以电动汽车系列技术为开发基础。
纵横快评
对于产品技术标准的输出,从中长期来看可以巩固中国汽车品牌的先发优势,特别是在新兴市场仍处于进口阶段,也有利于相关中国汽车公司在过度充电、高压技术、电力等后续标准制定过程中,充分参与当地新能源汽车标准的制定。此外,从长远来看,这也有利于推动零部件行业出海。
4
拓宽生态出海路数
对于中国品牌来说,全球化没有固定的模式,出海之路也没有现成的参考。如今,单一的出海模式正在发生变化,建立全球研发体系,在不同地区建立工厂和子公司,致力于不同市场的用户习惯、销售模式和市场环境的研究以整体生态干预区域市场正成为中国汽车品牌的新发展理念。例如,长城汽车不仅在泰国市场布局电动汽车生产,还加快了电动汽车零部件和基础设施的生产,以保持其作为当地领先的电动汽车品牌的地位。同时,长城汽车建立本土化生态,不断增加泰国等海外市场的用户运营,提高品牌意识和影响力。奇瑞汽车开发了许多适应海外市场、法规和消费者需求的适应性,建立了全球研发体系、海外工厂、服务网络和海外专利的复合网络。
纵横快评
中国汽车走出去不仅是为了销售汽车产品,也是为了完成汽车行业的全球布局。在全球化发展的过程中,销售增长的数量只是开始。从研发全球化、服务全球化、生产能力全球化,到海外综合发展生态的逐步形成,中国汽车品牌在全球范围内的影响力不断扩大。
5
汽车出海物流和新选择
拥有自己的物流和运输公司也是跨国汽车公司拓展销售市场的重要一步。比如丰田有自己的航运公司丰田福士航运;现代集团有现代格洛维斯,日产不仅有自己的汽车运输公司NMCC,还有自己的码头。如今,随着中国汽车出海进程的快速发展,航运业务正成为中国各品牌发展的新需求。比亚迪已经签署了4艘9400车位双燃料汽车滚装船(PCTC)国际船舶管理业务也在加了国际船舶管理业务。此外,除了通过其子公司上汽安吉物流运营自己的船队外,上汽集团还在2022年订购了两艘7600车位的滚装船,以补充运输能力。除船舶运输外,由于新能源汽车的铁路运输限制,被称为一带一路钢骆驼队的中欧列车也成为中国新能源汽车出海的新选择。
纵横快评
中国汽车企业订购汽车滚装船,客观上受汽车出口增加、海运成本高等因素影响。然而,随着中国汽车走出去的步伐越来越远,中国制造汽车在海外越来越受欢迎,中国汽车出口的一舱难求现象逐渐突出。为了缓解容量缺口,中国企业自主经营的汽车滚装路线越来越多。同时,海运困难也间接加速了陆路运输快速通道的兴起,为更好地满足海外客户对新能源汽车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提供了有利条件。
6
巴黎车展成了中国车的新主场
法国巴黎车展于2022年10月18日正式开幕。作为世界五大展会之一,本次展会的品牌和产品发生了比四年前更大的变化。雷诺和达契亚品牌是法国汽车公司的主场作战,Stellantis集团旗下的标致,DS等法国品牌全部参展。除法国品牌外,中国汽车品牌是本届巴黎车展的支柱。比亚迪带来了汉、唐、海豹ATTO 3(元PLUS)长城汽车由欧拉好猫、闪电猫等核心产品制成WEY派Coffee 01(摩卡PHEV)新车领衔,新势力品牌零跑旗下C11、T03小康集团旗下赛力斯SF欧洲市场也高调出现了5等车型。据不完全统计,巴黎车展上出现了14款中国品牌车型。欧洲气候组织运输与环境表示,如果欧洲汽车工业不能足够快地完成向电动汽车的转型,它将向外国制造商失去越来越多的市场份额。
纵横快评
通过这次车展,中国汽车品牌展示了越来越新颖可靠的新能源产品和技术。在巴黎车展的历史上,中国品牌并没有出现太多。像2022年这样的多品牌、多车型出国拥抱欧洲市场也是前所未有的。显然,走向拥有百年汽车底蕴的欧洲市场,提升品牌形象,正成为中国汽车企业的新方向。
7
动力电池企业在海外建厂布局
随着我国电动汽车产业的发展,以宁德时代为代表的中国电力电池企业正在争相加速出海。2022年10月19日,宝马集团宣布将购买美国斯帕坦堡工厂生产的下一代锂离子电池。这些电池将在美国南卡罗来纳州新建工厂生产。此前,中创新航还宣布计划在葡萄牙购买土地使用权,建设零碳电池厂。到12月,国轩高科技表示,新加坡国轩和全资子公司NuovoPlus Company Limited双方计划在泰国签署合资协议,共同出资建立动力锂离子电池公司Pack基地;蜂巢能源还宣布在德国建设电池厂。
纵横快评
从目前的技术来看,中国动力电池企业与国外动力电池巨头差距不大,锂电池产业链具有竞争力优势。在碳中和战略下,新能源事业发展的总体趋势保持不变。最终,我们需要依靠技术、成本等综合实力来赢得绿色竞争和快速发展。动力电池制造商的行动也增强了国内汽车制造业在电动汽车生产方面占据优势的希望,并将在中国电动汽车行业走向全球的努力中发挥先锋作用。
8
中国汽车企业抓住俄市场新机遇
俄乌冲突升级后,美国、德国、法国、日本、韩国等国的汽车品牌宣布离开或转让在俄罗斯的业务,俄罗斯汽车市场进入了前所未有的空窗状态。在这些汽车品牌相继停止生产和出口的同时,由于俄罗斯汽车本地化水平的原因,约70%-80%的乘用车零部件依赖进口,零部件的封锁和停滞也使一些原始设备制造商无法有效生产。在此背景下,俄罗斯正在加快进口替代,并积极将贸易合作转向东方。一些中国品牌抵消了西方公司退出的影响,包括奇瑞、哈弗、吉利、星图等,预计将在俄罗斯获得更多红利。至于2022年俄罗斯汽车行业的最终销量,一位行业负责人表示,新车销量自有记录以来首次跌至100万辆以下。在经济形势保持不变的前提下,2023年俄罗斯汽车销量可能恢复到80万辆,中国汽车制造商可能占俄罗斯汽车销量的35%左右。
纵横快评
俄罗斯汽车市场结构的快速变化,以及中俄保持稳定的经贸联系,有效地给俄罗斯中国汽车公司带来了特殊的发展机遇。机遇已经出现,但中国品牌汽车的缺点也很明显,由于德国、日本在俄罗斯市场布局早,品牌意识高,长期占据市场销售榜首,中国品牌汽车短期内难以得到消费者的高度认可,这也是中国汽车公司在市场发展中需要高度重视的问题。
9
比亚迪反击日本市场
2022年7月21日,比亚迪正式宣布进入日本乘用车市场。第一批三款车型是ATTO 3、DOPLHIN和SEAL,对应国内车型元PLUS、海豚,海豹。根据日本当地消费者的购车偏好,大多数人更喜欢小型或紧凑型车型。此外,日本对小型汽车没有限制的规定。相反,政府也对小排量汽车采取支持态度。比亚迪的车型非常符合当地市场,这是一个明智的举动。
纵横快评
比亚迪进入日本市场,与丰田、本田等传统日本汽车公司竞争。也许比亚迪在资质、品牌影响力甚至技术和制造水平方面都不是竞争对手。但在新能源浪潮的冲击下,这种效应越来越小。然而,对于比亚迪等中国汽车公司来说,向日本等汽车制造业发达国家展示中国制造水平,也可以平静地面对中国汽车产品质量检验的挑战,如果能取得良好的销售业绩,必然会让更多的国家和地区对比亚迪甚至中国汽车品牌坐起来注意。
10
平均汽车出口价格普遍上涨
在自行车利润方面,中国汽车公司的新能源产品普遍选择涨价出海。目前,中国汽车公司的海外定价普遍高于中国30-50%。与国内以性价比作为产品核心优势的定价策略不同,中国新能源产品出海后,采用更多的市场定价方法,与同类同级车型进行比较,制定自己的定价。同时,出口新能源车型享受部分地区税收优惠政策,使新能源汽车出口利润明显高于中国。数据显示,2022年1月至11月,汽车平均出口价格为1.8万美元,较去年同期的1.6万美元略有上涨。其中,2022年11月,中国汽车出口平均价格为2万美元(约合人民币14万元),单价创历史新高。与此同时,我国二手车出口平均单价也在大幅上涨。
纵横快评
海外价格上涨叠加税收优惠,使国内新能源汽车海外销售利润可观。一方面是汽车出口市场结构的转变。2022年,中国汽车产业链韧性强的优势得到充分体现。欧洲发达国家的出口市场取得了巨大突破,分化了印度、孟加拉国、菲律宾等地区市场的出口趋势。同时,平均价格的上涨也反映了出口车型已经从过去的低端汽车转向中高端汽车,并逐渐转向全球产品。
原创文章,作者:汽车纵横全媒体,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ar-metaverse.com/202301/0919360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