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哪条技术线路,都有机会在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扎根
无论哪条技术线路,都有机会在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扎根。
为什么不记得三个英语单词?
据说长城汽车内部有人质疑,为什么比亚迪DM-i每个人都记得,但柠檬平台DHT为什么技术总是记不住?
新能源汽车市场加速发展的时代催促着自主品牌的不断变化。过去,汽车技术不再是某汽车公司的主导地位。
比亚迪的DM-i、长城的刀片电池DHT,埃安的弹匣电池,零跑CTC底盘技术等,在注定要经历翻天覆地改革的技术转型中,中国汽车工业逐渐站在新能源汽车东风的世界森林里。
技术路线开启神仙打架
在过去的一年里,源源不断的新能源技术路线充分表明,新能源汽车时代并不是纯电动汽车的主导地位。对于市场本身来说,多样性的存在一定是一件好事,但在汽车公司之间的游戏中,如何让他们的技术被市场知道,他们绞尽脑汁。
纯电动、插电式混合、增程是目前市场上的主流技术,其中混合动力一直存在争议。这不仅来自于过去对日本混合动力的痴迷,也来自于对国产技术的不信任。到目前为止,世界上只有两种混合动力,一种是丰田,另一种是其他的刻板印象依然存在。
但竞争是不可避免的。随着自主品牌对混合动力技术的研究,新一轮技术革命在新能源汽车时代开始。
比亚迪今年的表现特别让长城汽车感到压力。
必须承认,在比亚迪的销售数据中,DM-i车型销量占比相当高。目前比亚迪DM-i比亚迪新能源能源汽车的产品占47.13%。在产品组成方面,比亚迪DM11月,混合动力车型销量为116027辆,EV纯电动车型为113、915辆,两者比例基本呈现对半局势。
纯电动和混合动力双开花在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并不少见,比亚迪非常突出,其销售业绩注定DM-i必须是比亚迪去年表现强劲的最大英雄。
王传福曾评论过乔布斯,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比如把人的感受和用户体验做到极致,他的智慧就是把用户体验放在至高无上的位置。‘用户体验应该是我们行业变革的第一驱动力’。
这段话对比亚迪也很实用。行业分析师认为,比亚迪的混合动力技术给用户更多的选择,这是比亚迪给用户的另一种产品体验。
2008年正式发布F3 DM比亚迪研究混合动力已经12年了,直到第二代混合动力技术路线正式确定,才有DM混合动力技术。长城发布柠檬混合动力DHT2020年12月,吉利雷神混动首款车型于2022年4月发布。
这三家汽车公司也是目前市场上最具竞争力的混合动力技术所有者。然而,从混合动力技术车型的销售来看,比亚迪确实骑得很好。
2022年11月,长城旗下摩卡DHT长城拿铁只有277辆新能源DHT新能源销售1745辆;吉利方面,帝豪雷神Hi·P 10月份销量达到2056辆,但之后销量也有所下降。
为什么比亚迪能保持高增长率,而长城和吉利的混合动力技术却不显眼?
BC认为在这场自主混动技术的博弈中,更多的来自汽车公司本身。
在混合动力系列车型中,动力电池主要用于动力电池(纯电动车型是能量电池)。在这三家汽车公司中,只有比亚迪多年来一直专门研究电池,并推出了刀片电池。目前,长城的蜂巢电池并不大,而吉利则使用供应商电池。此外,车型的生产能力需要时间和营销推广时间。许多因素的结合确实使比亚迪在第一场比赛中险胜,但这并不意味着2023年仍然如此。
只有用户有需求,才能带动市场的发展。当纯电动车型没有完全普及时,混合动力车型可以解决用户的一些痛点。BC我们也相信,在2023年,这样的需求点可能会扩大,混合动力市场将迎来更多的进入者,可选性将成为比亚迪的强大对手。
你死我活的增程市场
如果混合动力市场让汽车公司成为敌人,那么增程技术的爱恨情仇就更精彩了。
增程汽车的汽油发电比燃油汽车更省油。它可以节省大约一半的油,真正提高能源效率。作为问界品牌的第一位发言人,余承东在一次论坛会议上发表了公开演讲。不仅如此,余承东还直言不讳地说:虽然增程汽车发电,但电力可以回收能源,这比燃油汽车高得多。
大嘴一席话一时激起千层浪,首当其冲激怒了长城汽车魏牌CEO李瑞峰。随后,余承东与李瑞峰隔空互相争斗,将增程的技术路线推向热榜。
从来没有一条技术路线如此有争议,这也让汽车公司头疼。增程是否必要,增程是智商税还是落后技术等问题盘旋在汽车公司的头上。
一方面,李想和余承东为增程式疯狂呐喊;另一方面,李瑞峰和冯思翰(原大众中国)CEO)疯狂吐槽,如此极端AB面条真的很少见,即使车企各执一词,也不会影响行业内增程车型的蓬勃销量。
今年12月底,理想汽车共交付123辆新车,同比增长50.7%,创下单月最高交付记录;2022年,理想车累计交付量为25734辆。L9和理想L8.交付量超过10000辆;问界方面,12月共交付10143辆,2022年累计交付7.5万辆。
李瑞峰再怎么开枪也没用。
零跑车曾经说过:在成立之初,我们专注于纯电,但随着整个上游电池材料的上升,包括电池成本的上升,以及用户反馈纯电仍然存在里程焦虑,所以我们在纯电的基础上开发了一个扩展范围。
回顾历史,事实上,在国外市场,宝马、奥迪、别克等品牌都推出了增程电动汽车,但都以失败告终,但在中国市场,增程被推动。BC我认为这不是偶然的,但在政策层面、用户使用习惯和技术层面等诸多因素的推动下,增长范围有了春天。
然而,行业专家也指出,增程广泛应用于中大型汽车,难以覆盖主流紧凑型汽车。在紧凑型车型中开发增程技术路线将进一步提高车型内部结构的复杂性,不利于市场的大规模开发,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理想产品规划负责人张晓曾公开表示:扩展和纯电动技术具有很强的互补性。两者的共同努力不仅可以加快中国新能源汽车的普及,还可以加快传统燃料汽车的替代;提高当地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实现产业转型升级。
从目前新能源汽车的竞争来看,BC我同意理想的发展逻辑。如果纯电是一个不变的终点,那么所有其他的存在都将成为路上的风景。至于如何到达终点,这取决于你的能力。
纯电真能成为终极目标吗?
由于能源危机,欧洲的电价正在上涨,许多纯电动汽车用户表示,充电成本正逐渐接近燃料汽车。经济学家表示,欧洲电价的上涨将持续几年,这可能会影响欧洲的电气转型过程。
在国内市场,去年8月的四川大限电也让世界从侧面了解了纯电车型的局限性。
消费者一直专注于纯电动汽车的使用寿命和充电。目前,市场选择了更多的基础设施布局,汽车公司提高了耐久性来解决这个问题,但在遇到类似的极端事件后,仍然无能为力。
当纯电动汽车保有量急剧上升时,也反映了不完善的市场环境。
自今年年初以来,纯电动交通事故频繁发生,自燃、超速、系统故障、车辆故障等安全问题源源不断地涌现。用户开始经常问责汽车公司,外界也有产品质量问题,纯电动汽车是玩具等不友好的声音。
另一方面,由于原材料成本上升、芯片短缺、补贴下降等因素,新能源汽车掀起了价格上涨的浪潮。据不完全统计,自去年年底以来,至少有16家新能源汽车公司宣布调整价格,覆盖主流购车范围不到10万元至30万元,其中大部分是纯电动汽车。
据媒体报道,10万元以下的车型上涨幅度较高,平均涨价高达4800元左右。欧拉黑猫、白猫、长安奔奔国家版低配置车型等性价比高的纯电动车,干脆暂停接单。
交付困难也是消费者犹豫的原因之一。比亚迪、广汽埃安、吉利几何等品牌的热门车型提车周期超过3个月,小鹏P特斯拉的提车周期超过4个月Model Y和Model 车型提车周期长达12-16周。
然而,正如上述分析所分析的,无论哪条技术路线,都有机会在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扎根、发展和发展,国家战略层面也鼓励各种技术路线的平行发展。在同一技术路线上,对主要制造商的差异化理解可以实现战略互补性的良好发展。
在新的一年里,钠离子电池、混合动力、氢燃料电池等技术路线预计将继续迭代升级,帮助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加快发展,推动整个产业链,成为国内汽车发展的内生动力。
老年人常说方法总比困难多,所以我们仍在努力脚踏实地地加速快跑。在过去的一年里,关于技术路线的争议也将印在2022年的洪流中。当我们回忆起它时,我们可以随机抽出一页,然后慢慢回味。
-END-
原创文章,作者:BusinessCars,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ar-metaverse.com/202301/0622351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