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汽车企业和造车新势力最终将回归同一轨道

传统汽车企业和造车新势力最终将回归同一轨道

新能源汽车赛道呈现出明显的两极分化。

根据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所发布的数据,11月份国内新能源汽车零售渗透率为36.3%,比去年同期增长了15个百分点。11月,中国品牌新能源汽车渗透率达到56.5%;豪华车新能源汽车渗透率为32.1%;主流合资品牌新能源汽车渗透率仅为5.2%。

从月零售份额来看,11月份中国主流汽车品牌新能源汽车占70.3%,合资品牌新能源汽车占4.2%,新势力品牌占12.7%。

显然,无论营销的声音有多嘈杂,市场上的新力量品牌仍然不如主流汽车品牌好。大多数新能源品牌寻求上市的最终方式不再是新力量品牌的独家。

12月13日,吉利汽车发布公告,建议分拆极氪独立上市。极氪可能在纽约时间12月7日首次向美国证券交易会提交保密基准IPO注册声明草案。据悉,极氪已于12月初向美国监管机构提交IPO该文件最早计划于2023年第二季度在纽约上市。

据了解,极氪的估值超过100亿美元,这将是一年半以来首次在美国上市的大型中国公司。此前,极氪去年首次对外融资估值约90亿美元。

极氪作为吉利汽车的新能源品牌,如果能按计划如期成功上市,将成为新汽车品牌中上市时间最短的一个。

黑马品牌?

与创始人经常有惊人言论的蔚小理相比,极氪对相当一部分消费者来说相当陌生,甚至背靠华为而出名。

2021年3月,极氪汽车由吉利汽车和吉利控股集团(以下简称吉利控股)共同投资成立。同年8月,极氪汽车宣布完成5亿美元Pre-A以英特尔资本为首的轮战略融资,由宁德时代、比利比利、鸿商集团、博裕投资,投资后约占极氪汽车股份的5.6%。

由于吉利品牌众多,极氪的发布似乎没有引起太多关注。极氪品牌在诞生之初,就有计划将自己与传统汽车制造和新的力量模式区分开来。它不仅能有效地整合庞大工业生态中最有价值的资源,而且能以用户企业的形式确保最纯粹的用户思维。

2021年4月,极氪基于SEA由浩瀚智能进化体验架构打造的第一款量产车型极氪001亮相并开始预售。当时有业内产品专家预测,极氪将打破传统企业造车不智能的说法,与魏小理乃至特斯拉正面对抗。

传统汽车企业和造车新势力最终将回归同一轨道

图片来源:极氪汽车

这种评价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对吉利技术积累的认可。极氪的技术核心是SEA浩瀚结构是吉利打造的以用户出行体验为核心的纯电动原创结构,以硬件层、系统层、生态层三位一体的立体布局;它可以实现从A级车到E级车的全尺寸覆盖,也可以满足汽车的需求SUV、MPV、所有的造型需求,如小型城市车辆、跑车、皮卡车和未来旅行车辆。

但事实上,极氪率先迎来的不是惊喜,而是检讨会。自去年10月交付以来,短短三天,不少用户表示EC天幕的配置与官方宣传的图例严重不一致。此外,还有许多其他问题引起了用户的不满。今年7月,极氪宣布将免费更换高通8155芯片,以提高系统性能。

在此背景下,售价29.9-38.6万元的豪华猎装轿跑极氪001依然成为30万元以上中国品牌纯电车销量冠军。而且好消息频传:10月交付10119辆,单月交付超过1万辆;极氪001累计交付超过6万辆,交付周期提速至4-6周;极氪001月交付持续超过1万辆,同比增长447.3%,累计交付6611辆,连续5个月环比增长。

第一款车型的销量大大提振了这个新品牌的信心。2022年11月,第二款极氪车型——世界上第一款原生纯电豪华车型MPV极氪009上市,售价49.9-58.8万元。

无论是价格还是价格MPV就市场容量而言,极氪009很难达到001规模的销量,这款车型似乎更多的是为了打造高端形象。

传统汽车企业和造车新势力最终将回归同一轨道

图片来源:极氪汽车

极氪CEO安聪慧表示 , 随着智能电动时代的到来,中国汽车企业可以抓住机遇,在行业的巨大变化中打造品牌。极氪抓住行业变革的机遇,从最困难、高端和奢侈品开始,完全有可能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品牌。

此外,他还承认今年上半年极氪整车毛利率达到了 5% 下半年左右,在交付5万辆车的基础上,毛利润水平将进一步提高,极氪009的上市也将有利于极氪毛利润水平的提高。对于极氪来说,平台车和架构车是我们的优势,可以让我们在更小或相同的规模下有更多的成本优势。

按计划,极氪009明年开始交付。据悉,目前排队等车的用户订单已超过1万。

这给了吉利分拆极氪独立上市的信心。

10月31日,吉利汽车在香港证券交易所宣布,该公司已根据第15项应用指南向香港证券交易所有限公司提交了分拆极氪并独立上市的提案。香港证券交易所已确认该公司可以进行建议分拆。

行业趋势

极氪品牌作为吉利向新能源转型的重要棋子,不仅要承载电气化,更要承载高端旗帜。

首战胜利后,根据计划,极氪将在未来三年推出 6 新车涵盖汽车,SUV、计划跨境车等车型 2025 年全球销量超过 65 全球前三名的高端电动汽车市场份额为1万辆。

从价格和当前竞争形势来看,这样的销售目标是相当困难的。

在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所今年11月发布的数据中,起价不足10万元的新能源汽车销量占22%,较去年同期下降9个百分点;10-20万元占43%,增加3个百分点;20-30万元占27%,同比增长6个百分点;30-40万元占5%,下降2个百分点;40万元以上占3.8%,增长1.6个百分点。

不难看出,10-20万元的新能源汽车仍然是市场的主力军,而30万元以上的高端新能源汽车总体比例不到10%。但这个市场的竞争形势是最激烈的,包括特斯拉、比亚迪等强大的竞争对手,以及奔驰、宝马、奥迪、保时捷等豪华品牌。此外,威来、理想等新力量汽车制造品牌,以及其他传统汽车企业推出的新能源品牌,也关注30多万元的市场布局。

众所周知,目前大多数新能源品牌都处于亏损状态,只有少数品牌实现了利润。高价高的高端车型毛利率也不是秘密。因此,几乎所有品牌的最终使命都是争夺高端市场。

上市融资也是新能源品牌前,上市融资也是新能源品牌的共同趋势。

除吉利外,其他传统汽车公司还计划独立上市其新能源品牌。

11月,东风旗下兰图宣布签署并交付A轮引战融资协议。这一轮融资近50亿元,融资后市场估值近300亿元。兰图汽车首席财务官沈军在兰图汽车A轮融资媒体新闻发布会上表示,这是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最大的第一轮融资。资金将用于支持蓝图技术研发、营销投资、数字系统建设、生产能力建设等与蓝图主营业务运营和拓展相关的事项,其中技术研发投资将占40%以上。

沈军透露,公司将选择继续开展后续融资工作的机会,并考虑后续市场和监管政策IPO计划。

此外,长安的阿维塔和广汽的埃安都表示有独立上市计划。

在证券分析师看来,传统汽车公司的新能源品牌在实现销售的持续增长和盈利能力的提高后,将不可避免地走上分拆和上市的道路。在这种情况下,第一个受到打击的无疑是基础不稳定的新力量品牌。比亚迪、特斯拉等新能源汽车公司可以依靠新能源车型的生产和销售来盈利;其他汽车公司可以依靠燃料车型的销售利润继续供血。

当智能和电动不再是新力量汽车制造品牌的流量密码时,这些品牌将与传统汽车公司的新能源品牌重返同一轨道。当时的竞争模式很可能是一个大的降维打击。

原创文章,作者:AutoMa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ar-metaverse.com/202212/291932346.html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