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汽车vs燃油车:一家欢乐,一家悲伤

临近年底,2022年中国乘用车市场复盘跌宕起伏,颇感突如一夜春风,千树万梨盛开。2022年,中国乘用车市场在震荡中走出了完美的V字反弹,经历了缺芯、疫情、原材料价格上涨、许多外部地缘政治冲击造成的不利影响。

根据盖世汽车今年12月公布的数据(包括1-11月的实际销量和12月的预测销量),2022年中国狭义乘用车(包括汽车)SUV和MPV等,不含Minivan)预计销量将达到2358万辆,比2021年的2109万辆增长12%。数据显示,2358万台的成绩使市场恢复到疫情前2018年的水平,是2020年后连续第二年的增长,令人欣慰。

总量数据背后,不难发现,2022年中国乘用车市场的增长主要来自电动汽车(包括纯电动汽车)PHEV而且还带来了新变化中竞争格局的变化。

电动汽车vs.燃油车:一家欢乐,一家悲伤

根据盖世汽车的最新数据,我们发现2022年中国狭义乘用车市场较2021年增长约249万辆。但其中,电动汽车贡献334万辆。(2022年新能源汽车销量预计662万辆,比2021年328万辆同比增长102%。在2021年(15.6%)的基础上,电动汽车的强劲表现推动了电动汽车的渗透率几乎翻了一番,达到了28.1%。

一家快乐,一家悲伤。与电动汽车相比,今年燃油汽车销量同比下降135万辆,下降-4.8%。

电动汽车和燃油汽车的不同表现导致了市场竞争对手格局的变化。从电动汽车的增量来看,30%的贡献来自新的汽车制造力量(包括特斯拉、威小理、哪吒、零跑等),70%的贡献来自中国自主品牌在电动汽车领域的转型升级,其中比亚迪和广汽集团的出色表现值得一提。从燃油汽车市场的衰退来看,35%来自中国自主品牌减少燃油汽车投放和销售的影响,其余65%来自今年合资品牌销量的下降。

根据我们的统计分析,与2021年相比,以比亚迪、广汽、吉利、奇瑞为代表的中国自主品牌,以及以特斯拉、威小理、哪吒、零跑为代表的汽车制造新势力,2022年市场份额增长7.6%(其中比亚迪表现突出,市场份额增长近4%)。但以南北大众、上汽通用、日产、本田、现代、福特等合资品牌的市场份额下降了7.4%。

凭借2022年的突出表现,以魏小理、哪吒、零跑等为代表的中国汽车制造新势力的中国自主品牌和中国汽车军团首次超过50%的市场份额,实现了与合资品牌的竞争格局。在同样的成就背后,电动汽车的突出贡献是不可或缺的。

面对2022年电动汽车的出色表现,有必要问,背后的成功密码是什么?

性价比高 科技感强:电动汽车发展背后的成功密码

通过对市场上10款畅销电动汽车及其同级畅销燃油汽车的对比分析,我们认为高性价比和强大的科技感是今年新能源汽车快速增长的两大动力。其中,高性价比主要体现在购车成本和使用成本上。

1、性价比高

根据销量,我们在纯电SUV特斯拉分别被选中Model Y、蔚来ES6、比亚迪元Plus、广汽埃安Y,和哪吒V;在纯电轿车特斯拉分别被选中Model 3.比亚迪海豚、比亚迪汉、比亚迪秦Plus,与广汽埃安S对标同级燃油车。

数据计算的研究方法和逻辑描述如下:

1)     根据最低和最高价格的平均值计算厂家指导均价
2)     根据最低和最高续航里程的平均值计算平均续航里程
3)     考虑到2022年的购置税补贴政策,制造商指导均价低于30万元的车型购置税按5%的税率统一计算,超过30万元的车型按10%计算
   4)     基于平均100公里的车费NEDC公布的100公里耗电量和油耗计算。考虑到实际情况和电池损耗,纯电动汽车在NEDC在公布的基础上,电价按1.0元/KWh计算
   5)     按12月14日上海油价计算100公里油耗

中国电动汽车市场:弯道超车后,直道加速还会远吗?

首先,电动汽车在购车成本上有优势。我们可以看到,我们可以看到特斯拉Model 3、ModelY和蔚来ES6,正面对抗BBA,但在购车成本上有明显的优势。近年来,随着特斯拉、蔚来等品牌塑造的进一步努力,BBA品牌溢价正在缩小,因此购车成本的优势更加明显。此外,我们还可以看到比亚迪元Plus广汽埃安Y的价格约为同级燃油车的80%,比亚迪汉的价格约为同级燃油车的80%。

其次,电动汽车在使用成本方面具有更长期的优势。根据我们的计算,目前电动汽车100公里的汽车成本约为标杆燃油汽车的30%甚至更低别是在过去的2022年,使用成本的优势不断扩大。根据我们的分析,2021年1月至12月,中国汽油价格上涨了37.8%。我们认为,在许多外部地缘政治动荡的背景下,汽油价格在未来五年内很难恢复到2021年1月的水平。同时,我们预测中国的电价将继续保持稳定,因此可以分析电动汽车的使用成本具有更长期的优势。

2、科技感强

通过近几年的观察和分析,中国自主品牌和众多造车新势力,随着中国消费者需求的变化,在产业一体化发展的背景下,智能驾驶舱、智能驾驶等技术配置越来越受到年轻消费者的青睐。

我们用比亚迪的秦Plus例如今年以来,秦Plus连续4个月销量超过3万辆,9月销量高达36058辆,11月销量超过日产轩逸331辆,再次成为A级车冠军,这是中国本土品牌12年来首次连续成为A级车销量冠军。

我们纵向比较亚迪秦Plus与日产轩逸。虽然秦的顶级版本Plus建议零售价格比轩逸贵2万元左右,但其配置给用户带来的价值远远超过2万元。无论是从车辆保修年限、车身尺寸、自动驾驶装载、座椅舒适性、多媒体硬件设备等方面,都给消费者带来了很强的吸引力。

   中国电动汽车市场:弯道超车后,直道加速还会远吗?

在性价比高、科技感强的背后,电动汽车的续航里程焦虑越来越缓解。通过梳理,我们发现今年市场上畅销电动汽车的续航里程基本在301Km平均可达400公里。这样的续航里程可以保证大多数城市通勤人员每周只需充电一次。

当然,这背后也有政策因素。根据财政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发布的《关于2022年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补贴政策的通知》,纯电动汽车续航里程不足300公里,这也迫使许多电动汽车企业将电池配置定位在至少300公里以上。

加上基础设施建设的快速发展,以及换电等新的补能措施的发展,续航里程的提高消除了电动汽车用户最大的焦虑,成为性价比和科技感两大竞争优势的保证。

到目前为止,我们有必要询问这两个电动汽车发展背后的成功密码是否能够继续面对2023年市场变化的新模式。展望2023年中国电动汽车市场的发展,我们有什么信心?

马太效应即将到来:电动汽车继续快速发展,入门级竞争加剧

我们认为,2023年中国电动汽车市场发展的最大影响因素来自于国家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的下降,这给电动汽车的性价比优势带来了挑战。

1、入门级电动汽车市场竞争加剧

随着国家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的下降,最高补贴1.2万元将影响电动汽车的性价比。Budget对于等级车型,补贴将影响其平均价格的12%左右Mid水平车型价格的影响约为8%,而高端和豪华车只占2%-5%。因此,预计退坡的影响将加剧入门级市场的竞争。

根据我们的研究,面对国家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的下降,汽车公司正在通过价格上涨和成本优化两种方式即价格上涨和成本优化。除了一些汽车公司宣布即将提高销售价格外,大多数电动汽车制造商都在通过VAVE应对补贴下降的负面影响。其中,动力电池方案是最重要的(作为新能源汽车的核心部件,约占整车成本的40%-60%,所以很多电动汽车厂商考虑降低续航里程,解决降本压力。)

2、预计2023年电动汽车市场渗透率将达到38%

根据我们的研究和分析,根据盖世汽车的统计口径,假设2023年Entry 和Budget2022年价格级车型销量保持在水平,Mid、Near Premium 以及 Premium按2018-2022年5年复合增长率计算,分别为50%、47.1%。可以计算出,2023年电动汽车销量约为889万辆,同比增长率为34.2%。我们将根据盖世汽车的要求预测, 假设2023年乘用车销量约为230万辆,可以计算出来,预计2023年电动汽车市场渗透率将达到38%。

中国电动汽车市场:弯道超车后,直道加速还会远吗?  

展望2023年,我们对电动汽车基于其性价比高、科技感强的两大竞争优势持乐观态度,预计2023年将继续巨大进步,预计渗透率将达到38%左右。同时,我们继续看好以比亚迪、广汽、吉利、奇瑞为代表的中国自主品牌,以及以特斯拉、威小理、哪吒、零跑为代表的汽车制造新力量。预计他们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进一步扩大优势,继续从供侧推动中国汽车市场电气化的进一步转型发展。

作者:左建兰 黄震

在佛吉亚(中国)汽车座椅业务工作

原创文章,作者:盖世汽车综合 左建兰,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ar-metaverse.com/202212/281631844.html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