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部裁员不难理解,小米年底开始裁员

文|光锥智能 周文斌创业至今未裁员的小米,也在年底开始裁员了。12月19日,小米被传开启新一轮裁员,涉及手机部、互联网部、中国部等多个部门。其中,中国区个别部门裁员比例高达75%,互联网部也有团队裁员40%。传言中,小米此次裁员或涉及6000人。此后,小米内部人士回应称,年底裁员确有其事,但实际上裁

光锥智能 周文斌

到目前为止还没有裁员的小米也在年底开始裁员。

12月19日,据说小米开始了新一轮裁员,涉及手机部、互联网部、中国部等部门。其中,中国个别部门裁员比例高达75%,互联网部也有40%的团队裁员。据传,小米的裁员可能涉及6000人。

此后,小米内部人士回应说,年底裁员确实存在,但实际上裁员规模并没有那么大。公司履行了合法合规程序和补偿政策N+2,未完成的法定年假金额翻倍。

手机部裁员不难理解,小米年底开始裁员

从脉脉投票来看,裁员主要集中在手机部、中国区、互联网部,汽车业务也受到影响。

手机部裁员不难理解。今年前三季度,小米大肆招聘时,手机部招聘人员最多。现在小米13刚刚发布,R&D任务会长期减少。

互联网部和中国区可能与业绩有关。毕竟,今年第三季度,IoT与生活消费品收入同比下降9%至190.6亿元;互联网服务业务收入同比下降3.7%至70.7亿元,是上市以来的最低数据。

至于小米汽车,由于之前有传言称自动驾驶的研发进展不如预期,小米的第一辆车可能部分采用供应商计划,也可能面临结构调整。

在整体环境下,小米裁员是可以理解的,更值得注意的是小米业务的转向。

今年,在疫情、手机行业下滑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下,作为小米基本盘的手机业务持续下滑。另一方面,小米对新车的投入不断增加。

如今,对小米来说,恰逢新旧增长曲线交替的关键时期。如何降低成本和效率,平衡资源和人才配置,实现新旧业务的稳定和过度,已成为裁多少人,裁谁最重要的衡量指标。

01 消失的利润

早在今年年初,就有传言说小米裁员了。当时小米的回复是创业以来从未裁员。

当时小米的回复很有说服力。2021年第二季度,小米以17%的份额超过苹果的14%,成为世界第二。正是在今年年底,雷军在小米12的新闻发布会上提出了全面对标苹果三年来世界第一的愿景。

在这种情况下,小米在今年9月之前一直在招聘。根据财务报告数据,截至9月底,小米员工总数已从第二季度的32869人扩大到35314人,环比新增2445人,其中大部分是研发人员。据相关媒体报道,这些新员工大多是应届毕业生。

一方面,在行业整体裁员的背景下,大量应届毕业生的工资有所下降。另一个原因是,无论是赶上苹果还是新车业务,都需要大量的研发人员储备。因此,当价格较低时,扩大招聘已成为理所当然的选择。

当然,年初制定这一策略的小米显然高估了今年的市场情况。

由于疫情和全球通货膨胀等原因,今年全球手机业务持续下滑。Canalys三季度全球手机市场出货量同比下降9%至2.98亿部,国内手机出货量下降11%。

受此影响,今年前三季度,小米智能手机业务持续下滑。到今年第三季度,小米智能手机业务收入425.14亿元,同比下降11.1%。

收入下降,主要是销量不好。今年第三季度,小米全球智能手机市场出货量4020万台,同比下降8.4%。

此外,小米手机的利润率也在下降。财务报告数据显示,小米第三季度成品库存达到273亿元,占第三季度手机收入的65%。为了减少库存,小米继续开启降价模式。受此影响,小米智能手机在第三季度ASP降至1058元,不仅没有赶上苹果的单机利润,甚至低于去年没有完全标杆苹果的时候。

也就是说,在目前的市场环境下,高端战略并没有像预期的那样给小米带来超额利润。

手机部裁员不难理解,小米年底开始裁员

另一方面,作为小米硬件+软件+互联网服务业务模式的核心AIoT互联网服务。

小米今年第三季度AIoT与生活消费品业务收入同比下降9%,环比下降3.8%至190.58亿元;互联网服务业务收入同比下降3.7%,环比上升1.4%至70.7亿元。到目前为止,这两家公司的收入连续两个季度同比下降。

可以说,小米在当前环境下的压力越来越大。

02 持续投资造车

虽然2022年赚的少了,但小米花的多了。

今年前三个季度,小米一直在招人,所以与第二季度相比,小米第三季度仅员工工资支出就超过2亿元。

此外,小米的R&D投资继续增加。第三季度,小米R&D支出同比增长25.8%,达到41亿元,接近利润的两倍。其中,智能电动汽车投资从第一季度的4.25亿元增加到第二季度的6.11亿元增加到第三季度的8.29亿元。

在大力投入下,小米汽车制造取得了一定进展。

今年8月,雷军在年度演讲中展示了小米汽车的自动驾驶功能。

手机部裁员不难理解,小米年底开始裁员

从视频来看,小米自动驾驶可以完成自动识别障碍物、无保护场景自动转弯、主动变道超车、自动进入匝道、自动绕行临时车辆、事故车辆自动绕行、自动绕行、斑马线礼让行人、一键呼叫车辆、独立停车、机械臂自动充电等功能。

这种展示效果基本达到了目前自动驾驶企业的平均水平,短短一年半就完成了,已经很有价值了。

毕竟,特斯拉花了12年的时间从零到10万辆车,威莱花了近6年的时间。虽然技术和产业链成熟的因素存在于这一过程中,但也反映了小米强大的执行力。

只是市场从来不讲情面,目前已经完成了城市NGP对于落地的小鹏,或者华为、威来等品牌来说,小米的自动驾驶在技术和功能上并不是很惊艳。同时,业内人士指出,小米展示的视频很多地方都有拼接剪辑,不是一镜到底,这也让小米的自动驾驶技术在市场上受到了更多的质疑。

再考虑到小米第一辆车的量产时间是2024年上半年,也要问号自动驾驶能力到2024年还能否有竞争力。

此外,小米制造汽车更大的困难在于,即使在目前的自动驾驶水平上,也很难在2024年之前着陆。

尽管小米官员在8月份的年度演讲和11月的第三季度财务报告中一直强调汽车制造的顺利进展,并超出了预期。但随后,媒体仍透露,实际项目进度未达到预期。

据电厂援引小米内部人士的话说,这种未达到预期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方面,一些项目的实际进展缓慢。例如,一些项目节点应该有相应的输出和交付,但在推广过程中,由于各种因素,一些定义中要交付的东西被推迟。这将导致部分应该交付的功能和产品被切断。

另一方面,主交互还没有完全确定到11月底。然而,该节点应具有交互架构,并明确架构的级别、如何显示每个级别以及如何实现这些级别。

手机部裁员不难理解,小米年底开始裁员

图:雷军和小米自动驾驶测试车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我们想坚持2024年上半年的时间节点,不断扩大汽车制造团队的人员规模将成为不可避免的选择。

今年年初,在雷军的指挥下,曾担任北汽集团高管的于立国开始担任小米汽车副总裁、北京总部政委,负责小米汽车综合管理、专项业务推广、北京总部组织和人才建设。

在第三季度财务报告会议上,小米总裁王翔表示,目前小米汽车研发团队有1800多人。在半年内,小米增加了600多名新员工。到目前为止,小米的官方网站上有近330个与汽车制造相关的招聘职位,其中约90个职位标有急需的符号,主要集中在汽车工程、系统软件、驾驶舱等部分。

招聘是可行的,但汽车工程师的价格显然比手机业务更贵,而且更受欢迎。例如,今年,比亚迪在校园招聘中开始了一场竞争,招募了3.5万名应届毕业生,最高年薪40万,这将不可避免地增加急需人才的小米的招聘成本。

因此,一方面,基本业务下降,收入和利润下降,另一方面,汽车制造投资不断增加,开源和减少支出,平衡支出已成为必要的。

在今年第三季度的财务报告会议上,小米的许多高管都提到了稳定这个词。与此同时,王翔还在会议上提到:降低成本和提高效率是我们今年年初一直在做的事情。我们现在正在进一步计划如何提高我们的人类效率和降低我们的成本。为了明年提高整体业绩,我们将继续开展降低成本和提高效率的工作。

现在看来,裁员显然是小米高层稳的体现。

03 资本杠杆供应链,投资多用少用

对小米来说,虽然一切都在为造车让路,但2024年还是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

首先是老生常谈的资质问题。与蔚小理等新势力早期依靠OEM生产的方式不同,小米从一开始就决定自己生产。

然而,制造自己的汽车通常需要两种资格,一种是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的许可资格,另一种是工业和信息化部的认可资格,两种满足后才能进入市场。目前的情况是,国内汽车制造资格开始收紧,特别是自2019年1月实施《汽车行业投资管理条例》以来,已有三年没有颁发新的资格。

今年9月,路透社报道称,小米正在考虑与北汽集团合作生产汽车,因为它没有获得电动汽车生产许可证。10月,据报道,小米将于2023年6月至7月获得资格,但实际情况可能需要让子弹。

但无论做什么选择,根据2023年6月小米汽车厂一期竣工时间表,留给小米的时间并不多。

毕竟现在小米的工程样车已经在9月份下线了,工厂需要配合工艺样车、预试生产样车、试生产样车等环节。

除工厂外,供应链也是小米批量生产汽车的重要对象。

2011年刚开始做手机的时候,雷军带着合作伙伴去日本,只是为了成为夏普的客户,以获得世界顶级的供应链。现在卖手机发财的小米,在汽车供应链上更多的是钱。

自官方宣布汽车制造以来,小米一直在汽车产业链上投资,设计芯片、电池、电池材料、电子元件、激光雷达等部件。

例如,在汽车芯片上,小米已经投资了智能驾驶芯片黑芝麻智能,汽车规格MCU芯片云途半导体、高端控制芯片旗芯微等近十家企业。中航锂电池、赣峰锂电池、蜂巢能源等电池供应商也在电池方面进行了布局,

据不完全统计,仅在今年第三季度,小米就通过汽车电阻、锂电池基础材料等三大投资平台投资LED包括灯具模块在内的8家企业。

手机部裁员不难理解,小米年底开始裁员

图:2022年第三季度小米投资项目(部分)整理:光锥智能

从投资布局的角度来看,小米汽车制造几乎涉及到汽车的所有供应链环节,就像根据移动供应链的支持来重建汽车生态系统一样。

然而,尽管小米投资了许多企业,但真正选择和确定的并不多。

目前,有两个公开确认,一个是宁德时代和比亚迪的弗迪电池,被确认为两个主要的电池供应商。另一个是第一辆车的激光雷达供应商被确定为和赛技术。该方案是一个混合固态雷达AT128主要是雷达,几个全固态雷达作为补盲雷达,也优于大多数仍采用混合固态雷达作为补盲雷达。

也就是说,面对比手机供应链更复杂的汽车供应链,小米需要更多的时间进行筛选和整合,以实现帕累托的最佳整体。

为了整合供应链,小米汽车还专门调整了人员。今年9月,小米汽车调整了副总裁李晓爽和副总裁于立国。

在这次调整中,李晓爽负责的产品部门由于立国负责,李晓爽开始留在上海,负责供应链的相关工作。

这是雷军面临重大问题时的一个重要就业计划。在小米手机的早期阶段,面对供应链的一无所知,雷军要求刘德(小米联合创始人、现任高级副总裁)全面负责供应链工作。后来,正是刘德的一个包,一双皮鞋,供应商跑出了目前的小米手机供应链。

所以现在的问题是,李小爽能否从零开始梳理小米汽车的供应链,就像刘德一样。

雷军说,小米成功造车的唯一途径就是成为行业前五,年出货量超过1000万辆。面对如此宏大的梦想,我们自然需要从底层打下坚实的基础。

从目前的角度来看,在众多的汽车制造方案中,小米几乎选择了最困难的一个,软件应该是全栈自主研发,硬件应该有布局,整车应该自己生产。

然后,选择hard为了造车,不惜大规模裁员的小米能如期交卷吗?让我们拭目以待。

原创文章,作者:光锥智能,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ar-metaverse.com/202212/231130326.html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