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度哥
在自主品牌爆发的冲击下,曾经主宰国内汽车江湖的日本汽车正逐渐走下神坛。三巨头之一的日产汽车也成为最差之一。
近日,日产汽车公布了今年前11个月中国的业绩。乘用车、轻型商用车、整车进口总销量97.5万辆,同比下降20.2%。其中11月销量特别惨烈,只有4.8万辆,同比下降52.5%。
日产汽车下滑的原因,日产汽车公司高级副总裁山崎庄平解释说:新冠肺炎疫情加剧导致的持续芯片和零部件短缺和重点城市控制对公司销售产生了持续影响。
这些因素当然存在,但为什么吉利、长安、比亚迪等自主品牌在同一环境下仍能实现正增长呢?根本原因是其拳头油电产品不再具有成本效益优势,新能源产品的推广速度太慢。轩逸过去月销量达到6万或7万辆,现在只有3万或4万辆,第一款纯电动车型ARIYA上市后第一个月销量不到500辆。
回顾过去,被称为技术日产的日产品牌曾经辉煌耀眼,但现在被贴上了廉价、技术褪色等标签。日产能找到失去的荣耀和份额吗?
1
技术日产黄金时代
熟悉日产品牌的人必须知道日产是日本汽车的技术代表。它在内燃机和混合动力方面积累了强大的技术积累,创造了令人敬畏的战神GTR,日产也被称为技术日产,横扫赛场,创造50场不败纪录。
50年前,日产是第一批进入中国市场的外国汽车品牌。1972年,它向中国出口了第三代公爵(CEDRIC)轿车。
在接下来的10年里,日产在1985年成立了日产汽车公司北京办事处,然后将驾驶室制造技术和车身技术转让给一汽和南汽,然后在1993年成立了日产在中国的第一家汽车合资企业郑州日产汽车有限公司。
当年,郑州日产一期改造项目投资2.9亿元。两年后,该项目投产,形成了6万辆年产轻型车的生产能力,使郑州日产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1999年初,郑州日产成功引进日产最新开发d22系列皮卡在中国大规模生产。该产品自当年投放市场以来,销量持续增长。
除郑州日产外,东风汽车、京安云豹、广州武田汽车于1999年获得日产汽车技术许可。第二年,上述三方合资企业成立了风神汽车有限公司,即东风日产的前身,开始生产以日产蓝鸟为原型的风神蓝鸟。
2001年至2002年,风神汽车有限公司成立后不久,取得了巨大成就:2021年底,第2万辆汽车下线;2002年推出第三代产品——NISSAN新蓝鸟连续多月在中国排量超过2升的中高档轿车月销量中获得冠军。
这一优异成绩也为日产与东风的全面合作奠定了基础。2003年,日产与东风合作成立合资企业——东风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东风有限公司)。
2004年10月,东风汽车有限公司通过收购郑州日产股份成为郑州日产的控股股东。同时,通过股权转让,日产汽车实现了中国业务的整合,进入了快车道。
近20年来,东风日产主要负责英菲尼迪品牌、日产品牌和启辰品牌乘用车业务。郑州日产和东风汽车有限公司是日产和东风双品牌轻型商用车产品的主要开发基地。
2018年,日产在中国的销量达到顶峰,超过丰田和本田,获得日本品牌年度销量冠军。其中,东风日产负责乘用车行业,累计销量116.7万辆。
在那段时间里,日产在中国有一群忠实的粉丝,尤其是技术粉丝,他们非常喜欢日产。只是有多辉煌,日产有多孤独。
2
标签褪色大势已去?
自2019年以来,日产的年销量一直在下降。
2019年,日产在中国累计销量为154.7万辆,2020年下降至145.7万辆,去年只剩下138.1万辆。
今年11月,日产共售出4.8辆新车,同比减半,10月8.9万辆直接减少近4万辆;1-11月,中国累计销量97.5万辆,同比下降20.2%。
尽管日本本田的销量在前11个月也大幅下滑,但至少达到了123.5万辆,日产的情况显然更加严峻。
从业务部门来看,包括日产、启辰、英菲尼迪品牌在内的乘用车板块11月销量为4.5万辆,同比下降53.3%;1-11月总销量为83.5万辆,同比下降19.1%。
11月,轻型商用车(包括东风汽车有限公司和郑州日产)销量为2637辆,同比下降34.2%;1-11月总销量为13.9万辆,同比下降26.3%。
虽然日产没有公布具体车型的销量,但根据乘客联合会的数据,日产的销量一直依赖轩逸,结构畸形。今年前11个月,仅轩逸就卖出了38.9万辆车,但同比下降了16%。有理由担心,一旦轩逸出现问题,日产销量就会全面崩溃。
技术日产标签褪色,中国本土品牌崛起,或日产销量下滑。
曾经,日产被评为一家技术先进的汽车公司。就连座椅也被称为移动沙发,因为它很舒适。然而,近年来,日产深受三缸机和CVT变速器的麻烦。CVT虽然变速器具有经济适用、无换档挫折等优点,但一直是负面的,许多车主嘲笑它保修不好。
因此,在全国汽车消费者投诉受理处置服务平台的质量网络上,我们注意到日产车型的投诉源源不断变速器成为反馈问题中的重灾区。
在11月汽车投诉排行榜中,前30名中日产占据4个席位,其中轩逸当月投诉58起,天籁38起。
当然,不仅日产,整个日系车都受到国内自主品牌的冲击,不仅在经济上失去了优势,而且在性能上也不如国产车。
从乘客联合会发布的销售名单可以看出,比亚迪、吉利和长安的销量在今年前11个月排名日产之前,与日本汽车和合资汽车的集体下降趋势不同,独立汽车公司的增长趋势令人满意。
中国汽车市场已经不是以前的样子了。以前的技术日产能找到自己的份额吗?
3
转型承压押注中国
日产销量滑铁卢还有一个不容忽视的原因,就是在中国市场下注电气化太晚,电气化转型略显保守。
尽管早在2010年,日产就推出了首款电动汽车倾风LEAF,这款车是世界上第一款总销量超过40万辆的纯电动汽车。然而,该车在中国的登陆是以晨风的形式进行的。不幸的是,它在中国市场没有成功复制,直到停产销量超过3000辆。
目前,只有在日产官方网站上销售新能源车型ARIYA、轩逸•电动驱动版和启辰三款车型。其中,主要产品是9月27日刚刚在中国市场正式上市的首款纯电动SUV车型ARIYA,是日产电气化过程中的关键环节。
ARIYA云图智能纯电平台诞生于雷诺-日产-三菱联盟,共推出4种配置市场指导价为27.28万~34.28万元。长续航版27.28万元,长续航版28.48万元,高性能四轮驱动版32.78万元,高性能四轮驱动版34.28万元。第一批新车于10月正式交付给用户。
上市之初,东风汽车有限公司副总裁、东风日产乘用车公司总经理山口武表示ARIYA自信地说,日产再次迎来创新洗礼时刻,ARIYA它将是最适合中国消费者的产品。
因此,中国消费者似乎从销量上并不买账,ARIYA起步难。了解车帝平台数据显示,上市第一个月,ARIYA销量只有456辆,11月份更少,只有387辆。
燃油汽车市场被侵蚀,新能源开局不利,足以说明日产躺着赚钱的时代已经结束。然而,日产仍决心押注中国电气化市场。
去年年底,日产发布了2030愿景,明确提到电动转型计划:未来五年将投资2万亿日元,加快电动驱动布局和技术创新。作为中国最重要的市场,2026年电动驱动车型销量将占车型总销量的40%以上。
此外,日产建议到2030财年,计划推出23款电动驱动车型,包括15款纯电动车型,日产和英菲尼迪品牌的电动驱动车型将占50%以上。未来五年,日产将推出20款纯电动车型,并配备日产e-POWER技术车型。
山崎庄平在今年前11个月宣布销售时再次提到,我们将继续深化中国市场,加快在中国的发展。
东风公司副总经理、东风有限公司执行副总裁陈浩曾表示,许多内部流程的优化和组织结构的重组都是在危机中诞生和完成的。
那么,日产能否在销量减半后回归健康发展轨道呢?
作者 | 刘媛媛
来源 | 车圈能见度(CarVisibility)
原创文章,作者:车圈能见度,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ar-metaverse.com/202212/1522277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