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由于电气化转型缓慢,合资品牌在国内市场被自主品牌抢占,市场份额也在下降。然而,对于这些合资品牌来说,中国市场只是其全球市场的一部分。新能源的缓慢步伐并不意味着这些国际品牌不会赚钱。
近日,本田科研产业有限公司在线直播了2023年上半年财年(2023年4月至9月)的业绩简报,上半年收入较去年同期增长18.9%,达到9.609万亿日元,创下主要项目历史新高。主要是汽车销量增长了8.3%,达到了193.4万辆;摩托车销量也达到了0.7%,达到了926.6万辆。
本田在北美市场赚了很多钱
不仅仅是收入和销量的增长,本田2023年上半年财务报告的含金量也很高。其营业利润率为7.2%,税前利润比去年同期(5158.31亿日元)增长70.5%至8792.85亿日元。与去年同期(3385.14亿日元)相比,母公司所有者季度利润增长82.1%。
本田科研工业有限公司董事、代表执行官、副总裁青山真二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除了摩托车业务的持续稳定和高利润外,公司2023年上半年的利润增长主要来自北美汽车业务的快速恢复。
根据销售数据,本田10月份在美国市场销量为108088辆,涨幅高达32.6%,连续8个月实现正增长。乘用车市场份额达到8.9%,仅次于丰田、福特和通用。
另一方面,在中国市场,虽然10月份本田中国销量同比增长22.92%,但将时间延长到前10月,本田中国年销量仍同比下降16.84%,累计销量为961729辆。参照往年同期已超过百万的销量,本田在中国的人气大幅下降。
本田中国销售下降与国内新能源市场的快速崛起有关,但本田中国在新能源行业非常普遍,同时,本田中国燃料汽车市场在新能源汽车的影响下开始减少,这也导致本田中国销售业绩疲软,其市场份额逐渐被独立品牌吸收。
然而,北美市场没有这样的麻烦。2023年10月,美国市场新能源(包括EV)、HEV、PHEV)汽车的渗透率基本为9.4%。虽然数据不是很准确,但也说明美国人购买新能源汽车的欲望不是很高。与同期中国市场36.2%(乘联发布)的数据相比,差距很大。
与中国市场相比,北美市场对燃料汽车的需求更加强劲。本田燃料汽车的优势最大化,加上产能提升和新产品攻势,使本田在北美市场实现了高增长。
中国市场进入电气化
虽然燃料汽车仍然是本田的主要利润来源,但面对全球电气化浪潮,特别是在中国市场,本田仍然需要加强电气化布局。
为了加快电气化转型布局,缓解销售压力,本田中国宣布将全面进入电气化时代。自2027年以来,本田在中国推出的所有车型都是混合动力车型和纯电动汽车,不再推出新的纯燃料车型;到2035年,本田中国将实现纯电动汽车销量的100%。
从2027年开始,广汽本田将不再推出新的纯燃油车型。从2035年开始,本田将在中国销售100%的所有车型。就东风本田而言,东风本田将于今年下半年推出其新的独立新能源品牌。2025年前,电气化比例达到50%以上,2027年后不再推出新型燃油汽车,2030年前推出10多款纯电动汽车。
在最近的广州车展上,本田在中国的两家合资企业都展示了他们所有的新能源产品,近20款新能源车型占据了展位的最佳位置。还有本田在中国市场推出的最新纯电车e:NP和e:NS系列的最新产品。
根据乘联会的数据,2023年前三季度,日本品牌累计销量为261.27万辆,同比下降15.4%,占中国市场份额的17.2%。相比之下,2022年日本品牌销量占中国市场份额的20.0%。与此同时,日本二线品牌也逐渐被市场边缘化。10月24日,三菱宣布停止在中国生产汽车,广汽三菱成为广汽集团全资子公司。
汽车行业分析师王强表示,借助电气化和智能化的先发优势,中国品牌整体加速,国内燃油汽车市场份额大幅萎缩,使以燃油汽车为基础的日本品牌陷入两难境地。一方面,我们应该继续在传统燃油汽车的股票市场上战斗,另一方面,我们应该全面布局新能源市场。日本汽车公司的销售必然会受到影响。
目前,国内新能源汽车的渗透率超过30%,燃料汽车的比例仍超过60%。虽然日本品牌的新能源汽车缺乏竞争力,但燃料汽车和混合动力汽车都有一定的优势。因此,在中国市场,日本可以继续依靠经典车型来盈利,采取这样的策略可以避免中国制造商的优势。这就是为什么它在北美市场实现了高增长。
然而,目前日本汽车公司已经到了积极的需求“自救”在关键时刻,提振电气化进程,加强重塑产品实力,保持在中国的份额,进一步扩大市场,已成为当前的首要任务。面对中国的新能源市场,虽然本田喊出了口号,但与目前频繁移动的大众汽车相比,本田仍然保守得多。至于它是否能在电动汽车市场复制燃料汽车的辉煌,这也取决于它的转型是否足够坚定。
原创文章,作者:汽扯扒谈,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ar-metaverse.com/202312/04091371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