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回顾2023年光伏发生的重大事件

韶华飞逝鬓易衰,人生自恨水长东。

转眼间,新年的钟声即将敲响,历史将从此翻开新的一页。当我们全心全意地拥抱2024年时,2023年岁月的烙印还没有尘封,甚至像以前一样生动。

今天,我们通过关键词回顾2023年光伏发生的重大事件,从过去中学习,了解未来。

关键词1:扩产大跃进

如果要盘点2023年光伏行业的关键词,相信大家对扩产的印象应该不是一般的深刻,而是特别深刻。2023年,硅、硅、电池、组件都经历了大规模的扩产。业内玩家和跨境新玩家都在大规模扩产。所以在扩产之前加上“大跃进”的定语可能更合适。

关键词二:结构性产能过剩

种豆得豆,种瓜得瓜。大跃进扩产后,整个产业链产能过剩随之而来。据统计,2022年硅片、电池片、组件产能分别为628、2023年,559和574GW的硅片、电池片和组件产能预计分别为828、886和853GW。到2024年,硅片、电池片和组件的产能预计将增加到1000GW左右。

根据上述产能数字,只要光伏各环节的产能利用率达到50%左右,就能满足全球光伏装机需求,产能过剩已成为不争的事实。自5月上海SNEC国际光伏展以来,龙基李振国、天合高纪凡、晶澳金保芳、晶科李仙德、协鑫朱共山、通威刘汉元、阳光曹仁贤、阿特斯曲晓华等八大光伏巨头都谈到了产能过剩的话题。为此,工业和信息化部在光伏企业座谈会上也谈到了产能过剩。

各种迹象表明,光伏产业现在已经处于产能过剩状态。然而,对于产能过剩的定义,各方仁见仁,智者见智。有人认为,目前的产能是落后产能过剩,先进产能不过剩,仍存在短缺。根据到2023年光伏装机将进入T瓦(1T瓦=1000吉瓦)时代的愿景预期,目前的产能并不过剩。因此,我们可以更准确地描述产能过剩和定语“结构性”的现状。

关键词3:全产业链降价潮

受阶段性产能过剩的拖累,今年整个光伏产业链出现了悬崖式的降价浪潮。硅、硅、电池和组件的价格经历了一轮又一轮的下跌。硅从年初的高点下降了60%,硅、电池和组件的价格也从高点下降了50%以上。

关键词四:极端内卷

由于2021年全产业链的供应、2022年的紧平衡局面转变为供过于求的局面,整个产业链产品价格松动,导致同行竞争激烈。这种行业的内卷在组件端尤为明显。从5月份开始,先知光伏组件制造商不断降低组件招标价格,以获得中标机会。截至10月,央国企组件招标价格突破1元/瓦心理关口,突破厂商盈亏平衡线。

即使是头部大厂也措手不及。隆基绿能够在2023年第三季度报告业绩说明会上承认误判市场形势。其中一个错误是,当朋友和商人在第二季度以低价订单抢占市场时,隆基没有跟进,影响了第四季度的组件销售和交付。随后,隆基也加入了组件价格战。

关键词5:光伏洗牌

除了扩大生产、产能过剩、降价潮和极端内部卷外,2023年光伏行业高频提到的关键词也是行业重组。由于硅材料跌至6万元/吨,触及二三线厂家成本线,组件跌至1元/瓦成本线以下,光伏行业内部重组是不可避免的。

由于市场环境和行业形势的变化,原计划跨境HJT的奥维通信已中途退出。2022年,宣布投资100亿元建设20GW TOPCon电池项目黄氏集团转让安徽绿能控股,业务重点回归水牛奶主营业务。江苏阳光扩产计划超过100亿晶硅。经过几次减少投资和改变投资地点,一些跨境明星项目已经开始退出。

这只是行业洗牌的序曲,重头戏还远未到来。由于每个环节都达到了成本线,处于微利或亏损状态,这种情况可能持续半年或一年左右,许多新项目将面临亏损的考验。一些制造商可能会因亏损而出售项目,或因资本链断裂而破产。根据未来50%以上的光伏厂商将被淘汰的预期,行业洗牌将相当激烈。

关键词6:N型电池路线纠纷

2023年,光伏产业迭代升级步伐全面加快,N型电池取代P型电池已成为不可阻挡的趋势。同时,围绕TOPCon、HJT与IBC三大先进N型电池技术的主流争论也拉开了帷幕。晶科能源、晶澳科技、天河光能、中来股份、阿特斯和新能源对TOPCon持坚定乐观态度。华盛新能源、东方日升和泉坚定地为科技唱更多HJT。在BC电池阵营中,有两家制造商:隆基绿能和爱股份,拥有完成的BC电池组件生产能力。今年9月,一直称TOPCon为过渡技术路线的隆基表示,BC是未来电池技术的主流,引发了N型技术路线之争。

关键词7:光伏装机爆发

受益于光伏组件的大幅降价,2023年光伏装机需求得到充分释放,装机容量全面爆发。根据国家能源局发布的最新数据,2023年11月,中国新增光伏装机容量达到163.88GW,总装机容量约560GW,即5.6亿千瓦。

与2022年87.43GW新增装机量相比,2023年前11月新增装机量是2022年的两倍多,创历史最佳水平。随着年底并网潮的到来,预计新安装机将继续增长,预计将达到180GW水平。2023年光伏装机飙升,既有大型光伏电站装机的强烈提振,也有家用光伏爆发的帮助。到目前为止,我国家用光伏装机已超过100GW。

关键词八:电网承载力有限,分布式并网难度大

2022、2023年,光伏装机市场连续两年爆炸式增长,也考验了全国各地电网的承载能力。自2022年底以来,山东、河北、河南等地多次出现电网超载、分布式光伏并网有限的问题。自今年上半年以来,辽宁、山东、河北、湖南等地再次出台了暂停并网的政策。

根据山东、黑龙江、浙江、福建、广东、河南6个试点省份的分布式光伏接网承载力评估,共有58个地区可以增加零开放容量。同时,受电网容量“超载”因素的影响,山东和河北省家用光伏装机增长明显放缓,河南省取代了家用光伏最大的省份,家用光伏市场呈现出中东“南移”的趋势。

关键词9:碳达峰碳中和,双碳战略

碳达峰碳中和是支持光伏产业发展的核心逻辑,该政策的主线仍然坚定。根据“基层光伏”的粗略统计,2023年国家提到了12次双碳战略。今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再次提到,积极稳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加快绿色低碳供应链建设。加快新能源体系建设,加强资源节约、集约、高效利用,提高能源资源安全保障能力。

可以说,在国家坚定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战略实施、促进能源转型升级的背景下,光伏、风电等新能源的大力发展将是未来的主题。这相当于为中国未来的光伏发展奠定了政策基调。2023年初,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和国家能源管理局都表示,光伏和风电等新能源将成为新装机和新发电的主体。

关键词1:强制存储、分时电价

光伏装机的跨越式增长需要储能的同步跟进。据统计,内蒙古、福建、山东、甘肃、安徽、青海、江西、江苏、广西、西藏、广东、云南、湖北、贵州、河南、陕西、河北对风电、光伏有一定的强制储存要求,越来越严格。同时,河北、内蒙古、甘肃、新疆、宁夏、青海、辽宁、湖北、浙江、山东等省出台了将光伏发电高峰期调整为峰谷或深谷电价的政策。随着强制存储和分时电价政策的出台,前者将增加光伏电站建设的成本,后者将降低光伏发电的收入,这也是2023年光伏市场更受关注的政策。

结合2023年光伏市场的关键词,展望2024年光伏市场的发展前景,可谓喜忧参半,各有利弊,勾勒出光伏曲折向前、螺旋式增长的增长曲线。主要积极因素是,推动光伏发展的双碳政策主线没有改变。整个产业链的重组、内部卷和价格战降低了光伏装机的成本,提高了收入,并将继续促进光伏装机需求的集中释放。随着农网改造工程的加快,电网容量超载、并网困难的问题有望得到缓解。分时电价和强制储存政策的出台将在一定程度上抑制部分装机需求,但由双碳政策逻辑驱动,不妨碍实际装机需求的整体释放。(草根光伏)

原创文章,作者:草根光伏,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ar-metaverse.com/202312/2118141136.html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