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副秘书长马小利通过视频发表精彩演讲

第12届中国汽车论坛于2022年11月8日至10日在上海嘉定举行。作为党的二十大召开后汽车行业的首场盛会,本次论坛以齐心协力稳步行动为基础 以蓄势新程为主题,共设置一闭门峰会 1个大会论坛 以汽车行业高质量发展为主线的16个主题论坛,与行业精英一起贯彻新精神,研究判断新形势,讨论新措施。其中,中国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副秘书长马晓丽在11月10日上午举行的主题论坛8:能源转型中汽车产业碳达峰上发表了精彩演讲。现场演讲实录如下:

2022中国汽车论坛|马小利:动力电池上游碳排放现状及建议

动力电池作为新能源汽车的关键部件,对车辆降碳非常重要。我们将动力电池在车辆中的降碳分为两个环节:

(1)燃料周期。

(2)车辆周期。

车辆周期环节是指汽车的整个生命周期环节,燃料周期更指动力电池作为动力板的生产、运输和使用,这里可能有一些相关的研究数据,但目前,我个人认为这些数据仅供您参考。

大家都看到了动力电池碳中和的相关政策。我们提到了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计划,这是我国提出的。还要求建立企业碳排放会计、报告、验证标准,探索重点产品全生命周期碳足迹标准,积极参与国际能效、低碳等标准的制定和修订,加强国际标准协调。这是国务院发布《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计划》的要求。

我们还提出了《建立健全碳高峰、碳中和标准测量系统实施方案》,更详细地提到了电动汽车和充电设施、电动汽车和关键部件的标准。在此基础上,应制定相关的能耗限值、能耗测试方法标准等,通过汽车关键部件、基础设施能耗和消耗限值的相关标准,制定与碳峰值、碳中和相关的具体测量系统方案。

在国外,尤其是欧盟,他们的行动也很快,首先CBAM碳边境调节机制应在电力、钢铁、水泥、铝和化肥五个领域实现。同时,欧盟提出了《欧盟电池与废电池法规》,提出在整个生命周期中控制动力电池,包括原材料提取、可持续电池材料、电池制造和电池再利用和回收,以确保电池在整个欧盟价值链中的可持续使用。

他们提到了价值链,涉及的所有关键环节都与他的供应链有关,从上游原材料到电池,到使用电池的整个生命周期,再到后端回收,这是欧盟新电池法规提出的相关要求。

事实上,有很多相关的标准,但目前的标准是针对现有的锂电池。能耗限额、低碳、能源会计、能源诊断等标准仍处于研究状态,需要行业共同努力,与政府共同制定相关标准。

在联盟的早期阶段,我们也做了相关的研究和基础研究工作。了解后,电力电池的碳足迹、原材料端、制造端、消费端、梯队利用端和运输维护端将在不同程度上形成碳。

动力电池制造过程中的碳排放主要来自关键材料和设备的碳排放,我们也提出了自己的相关计算公式。

这是当时基础研究的结论,可供参考。我们使用单线4GWh动力电池线为样品,单吨方形523电池碳排放占43%,正极材料占27%,电池占17%,铝箔占7%。单吨方形磷酸铁锂电池也是负极、正极、电池和铝箔。

在这个过程中得出结论,在正极材料中,磷酸铁锂材料的碳排放较高。在三元材料的制备过程中,关键原材料的碳排放较高。

以622种材料为例,磷酸铁锂与三元材料的比例占7%.但关键原材料能耗占9%.19.单位是兆瓦时。负极材料在人造石墨材料制备过程中的能耗最大。无论是材料制备能耗还是关键原材料制备能耗,都比其他材料高很大比例。

这是我们现在面临的问题,业界有共识。

一是碳排放的管理范围。

二是碳排放核算的数据收集和质量。

三是统一的会计方法。

四是减排与减碳的协调。

五是低碳转型的收益和成本。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我们简立了几个相关的建议,包括几个层次:

(1)在政府层面,我们可以继续完善顶层规划,建议将动力电池作为碳排放的主要产业,建立其顶层规划和发展战略。动力电池本身的碳排放可能相对较低,但供应链中的碳排放数据也有基本数据。今天我没有在这里写给你。事实上,每个机构都在研究它。这个碳排放数据仍然相当可观,因此未来应该从整个链中增加规划和总体规划。

(2)建立产业链低碳系统的第二个观点和第三个建议是一个方面。建立政府碳排放数据库,监测和核算政府碳排放。

(3)建立统一的碳排放会计标准,告诉行业如何计算,告诉企业如何计算,我们在同一尺下做相应的工作,以便有一套有效的数据。

(4)加强电力电池与能源的协调发展,更想强调增加清洁能源的比例,电力电池企业逐渐意识到这个问题,从而促进西南、四川、重庆整个电力电池容量的逐步扩张,从这个角度可以看出,电力电池企业的发展也符合绿色低碳区域的逐步布局,以后应该是一个重要的强调范围。

从标准体系来看,我们可能希望在动力电池的整个生命周期和当前汽车产业链中建立一个低碳标准体系,并能够及时、快速地制定相应的标准。如何计算整个生命周期,如何计算整个链,这仍然需要加快会计方法,因为如果你想在2030年达到峰值,汽车行业的峰值可能仍然是第一个峰值,动力电池作为关键部件,也有峰值的压力。

二是完善现有体系,包括温室气体排放核算、碳排放限额核算、碳足迹、能耗限额等相关标准的修订。目前,这一领域仍然非常空白,我们仍然希望建立和完善整个标准的基本体系。

三是加强标准管理,建立标准实施信息反馈、标准实用性评价和评价机制,及时进行标准实施效果评价。现在,这可能需要解决是否存在差距的问题。在组织行业开展这样的工作一段时间后,进一步检查标准的可持续性,然后法。

从国际角度来看,更重要的是做好与国际的融合和沟通。动力电池作为一个大型产业,保持了全球规模、产品和技术优势的领先地位。但尽管如此,我们仍处于碳管理的新认知阶段,未来如何更好地促进全球电力电池产业的发展,更好地推动全球电力电池供应,电力电池企业走出去,增加全球市场份额,碳国际标准工作至关重要。

因此,在方法论、全球政策、数据库建设和会计标准方面,应加强与国际政府和国际相关组织的联系。

在企业方面,建议我们关注产品、供应链、生产和回收四个方面。

通过改进技术,优化动力电池的技术体系,产品端应继续减少产品本身涉及的碳量。

供应链端应不断优化供应链,构建低碳供应体系,确保全链绿色低碳发展。

生产端应从工艺和制造上构建绿色制造系统,提高自动化率、智能化率、数字化率、整体制造效率和绿色发展比例。

回收侧,重点发展前端,后端相对关注不那么重要,未来整个回收端可能做得很好,可以在碳管理工作中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它不仅可以实现循环经济,而且在碳管理中发挥非常重要的降碳作用。

这是关于报告的总体情况,可能不够完美,不是很专业,这里仅供您参考,也欢迎您随时与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沟通,欢迎与我们一起做相关研究,谢谢!

(注:本文根据现场速记整理,未经演讲者审核)

原创文章,作者:盖世直播,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ar-metaverse.com/202211/161714437.html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