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发展路线」第12届中国汽车论坛:多技术路线下新能源汽车发展

第12届中国汽车论坛于2022年11月8日至10日在上海嘉定举行。作为党的二十大召开后汽车行业的首场盛会,本次论坛以齐心协力稳步行动为基础 以蓄势新程为主题,共设置一闭门峰会 1个大会论坛 以汽车行业高质量发展为主线的16个主题论坛,与行业精英一起贯彻新精神,研究判断新形势,讨论新措施。其中,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副主席兼秘书长张永伟在11月9日下午举行的主题论坛5:多技术路线下新能源汽车发展上发表了精彩演讲。

2022汽车论坛 | 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张永伟:新能源汽车多元技术路线发展新趋势

大家好,我想借此机会与大家交流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技术路线,主要谈两个方面:一是中国新能源汽车路线选择经验。二是多元化技术路线的发展趋势。

首先,选择中国新能源汽车路线的经验。

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在市场和产能规模方面处于领先地位。我们在几个方面仍然很有价值,特别是在处理技术路线方面,形成了一些特点:

1)新能源汽车多元化技术路线的关系在发展之初就得到了更好的处理。在处理这种关系时,过程中总是伴随着不同的争论,但从国家战略需求的角度来看,国家尽快建立了纯电驱动的技术路线。围绕纯电,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但纯电驱动并没有否认插电式、燃料电池、扩展等其他创新技术路线。当市场需要这种创新的技术路线时,政策实际上给了不同技术路线的发展空间。从国家的大战略需求来看,纯电为主,发展为其他创新路线留出了足够的空间,这也是我们作为一个庞大的经济体处理经济路线的优势。在每一个技术市场和工业市场,都能支撑一条技术路线的发展,没有必要依靠一条路线来打败世界。

2)在处理技术路线和产业发展时,我们更好地处理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纯电技术路线发展初期,缺乏产业基础和市场需求。因此,当供需两端疲软时,政府的财政支持政策在激励供需和补贴需求方面发挥了两轮作用。纯电核心技术不断进步,特别是电池技术成本不断下降,因此政府补贴逐渐下降。此时,政府的政策和技术实现了一升一降的双向互动,即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此外,当产业发展到一定水平时,人们开始关注产业需求环境的改善,特别是基础设施建设和路权政策的配置,这对电动汽车的发展也起着关键作用。在整个技术发展过程中,政府没有让政府一路打败世界,也没有让政府补贴培育盆景技术,而是与技术进步合作,发挥政府的有效作用,发挥市场竞争环境与激烈竞争的关系。

3)传统汽车主体与新市场主体的关系也处理在不同的技术发展阶段。一开始,以燃油车为主的企业对电动汽车的投资存在不同程度的不足或重视不足。因此,双积分政策产生了胡萝卜 大棒的作用迫使企业通过积分生产一定或更多的电动汽车。通过这种组合,传统汽车主体的转型升级得到了推动,向电气化发展。当新的市场力量具有强大的创新基因时,它在市场上起着鲶鱼的作用,甚至在创新中起着主导作用。当这种情况发生时,新力量也在准入等政策上给予了一定的支持。因此,它不仅发挥了传统力量的作用,而且发挥了新力量的积极和创新,这也是中国新能源汽车工业与传统汽车大国非常不同的方面。在处理政府与市场、多技术路线、老主体与新主体的关系方面确实形成了一些经验。

二是多元化技术路线的发展趋势。

从未来趋势来看,不同的技术路线仍有自己的轨迹和发展趋势。从长远来看,纯电力技术路线将成为世界主流,这已得到三大经济体的有力证实。2021年中国纯电渗透率接近8%,欧洲超过10%,美国纯电市场增速最快,2021年增速近1倍。2017年全球纯电动汽车销量占比不到1%,去年近6.2%。到2030年,预计纯电动汽车和销量将占近30%。从长远来看,纯电会是全球的主流。

在中国,各机构都在做预测。假设2030年各种新能源技术路线的汽车数量为1亿辆,我们判断电动汽车占80%,即预计将达到8000万辆,当年渗透率预计将超过40%,纯电动汽车年销量应在1500万辆左右。未来6~8年,我国纯电发展将处于加速普及的发展阶段。这一阶段取决于两个关键支持:一方面是电池技术的改进空间。另一方面是新充电技术的普及。电池构成了40%以上的汽车成本,因此电池成本的下降是决定电动汽车性价比的关键。2025年,根据目前行业对电池单体能量密度的判断,每公斤350瓦以上。到2030年,电池系统成本将降至0.5元/瓦以下,电池性能将越来越高,成本将越来越低。另一个因素是里程焦虑,这与充电技术有关。大多数汽车公司都在准备高压充电车型,上市时间基本在2025年左右,有的早两年,有的可能晚一点。这种大功率充电快充车型的推出,大大提高了纯电动汽车的使用体验。去年充电时间为1~2C在充电环境下,10分钟可充电200公里,2025年前后4公里C在环境下,400公里可以在10分钟内实现,因此能源补充问题将得到解决,电池成本的下降,包括新一代安全电池的推出和大功率快速充电技术的普及,将在很大程度上促进纯电力技术的快速发展。

从插电式和混合动力的方向来看,我们认为也有一个乐观的发展方向值得观察。特别是插电式混合动力,作为一条重要的技术路线,仍处于创新阶段。这一创新主要体现在平台的切换上,从插电式平台和燃油车共享平台到插电式平台和纯电动平台的共享共享。而且插电式车型的带电量不再受补贴门槛的限制,大电池车型会越来越多。与几年前相比,今年新车型的带电量有了很大。因此,插电式混合动力也在不断创新,越来越坚定于多电少油的发展方向和要求。

扩展路线是中国一条独特的路线。它起源于市场,是由消费者需求驱动的基层技术路线,并迅速成为纯电路线发展的补充,因此未来的发展值得关注。从技术角度看,发动机效率需要进一步突破。为了实现高效发展,2025年混合动力专用发动机的热效率将超过45%。因此,在未来10~20年,总体而言,这两条技术路线仍有良好的发展窗口,进入相对稳定的发展期,最终向纯电过渡。

二是燃料电池,包括日本、美国、欧洲和中国在内的世界从未放弃和高度关注这一技术路线。燃料电池技术也处于快速突破期。从2015年到2020年,燃料电池的功率密度增加了50%,使用寿命增加了3倍,成本迅速下降。特别是2000年商用车燃料电池的系统成本为1000瓦1000元。现在我们判断2025年1000瓦会降到3500元,到2035年每千瓦1000元。到2030年,燃料电池将进入商业化、规模化的发展阶段,随着技术的进步和成本的快速下降。判断2030年中国燃料电池汽车数量将达到100万辆。

中国还有一个独特的市场,那就是大型商用车市场。商用车是继乘用车之后第二轮电气化的重点。由于它是交通碳排放的重点,商用车的新能源化已成为继乘用车之后不可逆转的主战场。新能源商用车的技术路线也是多元化的发展特征,主要取决于三个方面:1)场景。2)技术。3)能源。无论是纯电、混合动力还是燃料电池,当技术面临高成本时,商用车的新能源取决于场景因素。例如,燃料电池更适合城市中长途冷链配送场景;纯电力也是城市配送和封闭公园,可以发挥优势;混合动力是我们解决商用车高速长途运行的主要力量。

中期看技术。哪种技术率先降低成本,能够满足商用车的经营需求,哪种技术可能会迅速扩大其规模。在中期,纯电、混合动力和燃料电池取决于谁具有技术成本的综合优势。然而,商用车必须长期服从减排的要求,这取决于能源供应。从这个角度来看,零排放是最终要求,纯电和燃料电池是唯一的选择。其它技术路线难以满足零碳、低碳的发展要求。

以上是未来中国新能源汽车不同技术路线的一些初步讨论,但从目前汽车行业整体竞争格局来看,技术路线问题已稳定。汽车产品与企业竞争的重点不是动力系统,而是汽车行业进入的下半年,即电气化以上的智能发展阶段。因此,智能技术和产品将决定未来不同技术路线的发展空间。哪条技术路线与智能结合深、广、早,哪条技术路线将更好地干预智能,因此智能未来将成为决定行业未来竞争的核心,也将决定不同技术路线的未来命运,谢谢!

原创文章,作者:盖世直播,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ar-metaverse.com/202211/141613820.html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