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特斯拉年初“伤敌1000,自损800”突然官降开始

从特斯拉年初“伤敌1000,自损800”突然官降开始

导语

Introduction

即使需要花费巨大的人力、物力、财力,这种新势力还是毫不犹豫地造车。

作者崔力文

曹佳东的责编

编辑朱锦斌

如果说2022年中国汽车市场的关键词是“内卷”,那么2023年已经到来的时候就更想用“悲剧”来形容了。是的,你没听错,比“激烈”更夸张。

至于诱因,很简单,要从特斯拉年初“伤敌1000,自损800”的突然官降开始。

即使这家美国汽车公司知道它将受到老车主的大规模保护,知道它将把品牌信任降到冰点,知道它将产生更多的“等待派对”,但它仍然是Model 三、Model Y分别拉到22.99万元与25.在中国历史上最低价99万元。

坚定的行动令人叹为观止。但在我看来,背后也暴露出深层次的痛点。

首先,特斯拉的累计订单已经耗尽,终端新客户的疲软也是一个必须面对的事实。此外,刚刚扩大生产的上海工厂也很明显,所以我们只能采取这样的政策。

第二,无论Model如何 3也好,Model Y,由于推出时间长,没有更新,产品实力水平的领先优势,不断被比亚迪、“魏小理”等领导者侵蚀甚至超越,非特斯拉的日子过去了。

在“改款”真正到来并大规模交付之前,我们只能被迫以失去毛利率的方式牺牲更多的诚意来俘获人们的心。

第三,作为掌舵人,马斯克对2023年全球汽车市场的消费活力和真实需求持悲观态度,认为不排除大幅下滑的可能性。

也正是因为在这样一个充满变量的环境中,公司必须采取各种方式继续保持向上增长的势头,否则就会再次陷入泥潭。

写到这里,我想说:“其实特斯拉率先挑起的是一场没有任何感情的价格战。”毫无疑问,巨大的压力直接抛给了中国汽车市场的所有自主合资品牌。

基于这样的背景,近年来,市场越来越内部,可以深刻感受到大多数新能源汽车公司被迫跟随,选择切肉降价,甚至开始亏损和自我保护的模式。在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后,终端竞争已经进入了“白热”阶段。

一场关于生死的战斗,似乎慢慢拉开了帷幕。

但其中,蔚来就像一个“异类”,动作不多。众所周知,就在本周,随着一则官方公告的推出,突然发现这支新势力想用另一种方式面对2023年惨烈的中国汽车市场。

巨大的决心

“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电站更换仍有其独特的优势。威来的电力更换服务解决了许多纯电车用户的痛点,包括快速能源补充、长途旅行、按需升级、灵活电力更换、电池健康、电池回收等。”

从特斯拉年初“伤敌1000,自损800”突然官降开始

2021年12月底,在一次媒体交流会上,蔚来联合创始人兼总裁秦力宏谈到了品牌诞生以来决定“死敲”换电模式的根本原因。

随后,他还补充说,威来将电源更换与大功率充电相结合,然后将电站更换与整个光伏等新能源相结合,有更大的空间挖掘,进一步发挥长板作用。

“无论你做什么,只要是智能电动汽车,你都必须换电,不要换电,而不是蔚来汽车。”活动即将结束,秦立红再次以这样一个充满黄金的观点结束。作为旁观者,我们也知道,上述所有的计划和愿景似乎都需要足够的“数量”作为支持。

很快,2022年12月31日,蔚来引以为傲的补能系统NIO Power,第1300座换电站再次迎来了自己的“里程碑”时刻。对于已经到来的2023年,蔚来电站的新数量是2022年 NIO 在Day上设置了400座。

从特斯拉年初“伤敌1000,自损800”突然官降开始

众所周知,就在本周,上述目标被新力量亲自“推翻”。根据其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李斌在官方应用程序上发布的推文,威莱准备进一步加快更换电站的部署,让更多用户尽快体验比加油更方便的更换服务。

确定新目标,决定2023年新增1000座换电站,到2023年底共建2000多座换电站。

此外,据李斌介绍,在新增的1000个站中,约400个将建在高速公路服务区或高速公路入口处,以加快高速电力交换网络的布局;约600个将部署在城市,重点布局有一定用户基础的三、四级城市和县,没有更换电站。

更令人欣慰的是,相关团队已经按照这个新目标做好了各方面的准备。目前,三代站的大规模生产进展顺利。预计4月份大规模生产,5月份电站更换部署将加快。从6月份开始,每月120日基本保持-150座换电站的建设速度。

从特斯拉年初“伤敌1000,自损800”突然官降开始

到目前为止,蔚来已在中国市场建成1315个换电站(包括348个高速公路换电站)、2340个充电站(13734个充电桩)连接到63万多个第三方充电桩,为用户提供1800多万次换电服务。

写在这里,我不禁感叹,从400座到1000座,这种新势力造车的决心在补能层面得到了充分展现。即使需要巨大的人力、物力、财力,也要毫不犹豫地进行布局。

至于背后的基本逻辑,总结起来还是想让自己的“护城河”更坚不可摧。换句话说,有了越来越强大的补能体系作为背书,威来的整个战略打法也会更好的全面展开。

背后的逻辑

2023年春节假期,威来ET7完成了从上海到兰州4500公里的自驾游。整个完成后最亲身的体验就是新势力不断努力建设换电站,尤其是高速换电站的扩建,真的让它与所有竞争产品拉开了巨大的差距。

分享一个最典型的场景,清楚地记得在北京时间1月16日凌晨2点合肥新桥高速服务区,当左加油站需要排队一个小时,右国家电网充电桩需要等待两个小时充电,中间蔚来电站完全免费,5分钟可以满电。

虽然有一定的偶然性,但那一刻带来的体验依然令人难忘,这正是蔚来想要达到的效果。毫无疑问,2023年新建1000座换电站后,这种新力量在中国汽车市场为用户提供的补能系统中是独一无二的。

而且这是一个“稳赚不亏”的生意,因为正是有了上面的长板,才能形成良好的品牌口碑、产品推广、终端销售的反馈和帮助。用更通俗易懂的话来说,换电站建的越多,建的越广,传播效果越好的“移动广告牌”。

从特斯拉年初“伤敌1000,自损800”突然官降开始

当然,看到这里,一些读者不可避免地会质疑,新的补能系统的疯狂建设,新的力量造车又会陷入“烧钱”的无底洞。

就像秦力洪在NIO一样 “不要理解损失的概念。例如,如果有更好的机会,你会借一些钱让你的孩子上最好的学校吗?”NIO 对蔚来说,Power的投资是儿童教育的钱,它不是损失,而是投资。”

到目前为止,威莱仍然认为,“我们在这件事上做出了非常正确的战略选择,并将继续这样做。越多的人认为我们赔钱,我们的相对竞争机会和战略竞争窗口期就越长。”

显然,回应外界困惑的最好方法是继续坚持自己。随着整个中国新能源市场的基盘越来越大,可以预测威莱通过全面扩张的NIO Power,它已经占据了别人无法追赶的先发优势,这正是它所坚持的长期主义。

同时,作为旁观者,我想再次强调的是,面对2023年悲惨的中国汽车市场,与大多数新能源汽车公司相比,威莱选择新建1000座换电站,真正为车主谋取真正的利益,这也反映了汽车制造的逻辑。

“对用户好是一种目的,而不是一种手段。”

简而言之,在衡量许多新能源汽车公司的表现时,我们往往忽略了最重要的事情——战略集中,也就是说,在逆境中不容易摇摆的勇气。目前,威莱无疑是最突出的表现,所谓的“价格战”并不害怕。

原创文章,作者:汽车公社,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ar-metaverse.com/202302/241252118.html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