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新上市的本田新一代CR-V成了霸屏汽车圈的存在。这款车型一度位居SUV销量排行榜第二,如今的新款,处处体现着本田在向中国市场妥协,采用“不像本田车”的最新设计,内饰不再如从前满是“塑料感”,在科技配置上搭载Honda CONNECT 3.0智导系统,18.59万的起售价也低于市场预期。
采写/思铭
编辑/天南
近日,本田新一代新上市CR-V成了霸屏汽车圈的存在。
这款车型曾经排名第一SUV销售排名第二,今天的新车型,反映了本田在中国市场妥协,采用不像本田的最新设计,内饰不再像以前那样充满塑料感Honda CONNECT 3.0智导系统,起价18.59万也低于市场预期。
本田理应当着急。
就在上个月,本田中国官方微博宣布,今年8月中国终端销量为94.9万辆。《财经故事》发现,本田官方微博去年8月宣布销量98.6万辆,即销量同比下降近4%。
此外,根据乘联的最新数据,前8月国内乘用车同比增长0.1%,逆势增长多年的本田可谓跑输市场。
丰田,另一个在中国市场上非常重要的日本品牌,并不比本田好多少。
根据该协会的数据,丰田在中国的重要合资企业一汽丰田今年7月的销量同比下降了5.1%。丰田的高端品牌雷克萨斯在前7月的保险金额同比下降了25%以上。
2018年至2021年,丰田和本田在中国的销量仍在持续增长。要取得这一成就并不容易,因为在过去的四年里,中国汽车市场一直在下滑,甚至上汽大众的销售规模也在萎缩。
为什么日本汽车今年突然转移,这直接关系到国内新能源品牌的崛起和日本汽车消费群体的抢占。后者的出现使本汽车的优势不再存在, 缺点更加突出。
集体转运,热门车型热度急剧下降
以丰田、本田为代表的日系车,具有可靠性强、使用成本低等优点,多年来一直受到国内中等收入家庭的欢迎。
丰田卡罗拉,RAV本田长期处于细分市场销量的前列CR-V多年来最畅销的合资SUV,销量仅次于神车哈弗H6.虽然本田的思域汽车没有花冠那么受欢迎,但它也可以被称为更受欢迎的汽车。即使作为进口汽车,雷克萨斯也在中国销售多年,热门车型甚至需要提高价格。
在过去的几年里,日本汽车可以说是中国汽车市场逆势增长的典范。自2018年以来,中国乘用车销量一直在下降,但2018年和2019年丰田和本田同比增长,其中雷克萨斯2019年销量20万辆,同比增长25%。
2020年,由于疫情影响,中国汽车市场进一步下滑,同比下降6.8%。本田在华合资企业东风本田位于疫情发源地武汉,但今年丰田和本田在华仍分别持续9.5%和4.7%的增长。在一汽丰田产品中,花冠和RAV总销量占总销量的一半以上,可谓其明星车型。
然而,这两款车现在都出现了销售危机。根据乘联会的数据,今年8月,花冠销量为15.6万辆,同比下降32%,RAV4量8.6万辆,同比下降26%。
本田思域和CR-V思域也面临着市场热度的下降,2019年月均销量近2万辆,今年8月平均月销量1.2万辆。CR-V从过往SUV销量亚军,今年8月销量排名第四。
不是合资品牌燃油车,更不是自主品牌燃油车,而是比亚迪等新能源品牌的车型。
比亚迪秦以插电式混合动力为卖点,7月份零售额达到21.8万辆,在汽车销量排行榜上排名第四,同期销量超过6万辆。
另一款比亚迪插电混动车“宋”甚至一举登上今年前八月SUV销售排行榜冠军本田CR-V、丰田RAV后两者的销售排名也随之下降。
被抢市场,新能源汽车进入阵地
省油是双田众多车型的一大卖点,混动版卡罗拉是网约车中常见的车型。
然而,丰田旨在为发动机省油THS技术和本田i-MMD基于三电系统的比亚迪技术DM-i与插电式混合动力技术相比,更像是诺基亚和初生代小米的区别。双田混合动力汽车的油耗和使用方便性不够。
由于双田混动车以发动机为基础,卡罗拉、思域等车型的油耗也达到了4.5L以上新能源品牌,如比亚迪,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油耗可降至3.8L,而且后者还有绿牌等优点。基于三电系统的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驾驶舒适性也优于双田油电混合动力汽车。
易车研究院院长周丽君告诉《财经故事汇》:比亚迪虽然品牌成就一般,但产品实力强。双田明星车型的销量很大程度上被比亚迪抢走了,因为他们的产品以节能品牌为主,竞争激烈。虽然中国品牌的品牌实力较低,但一旦产品实力增强,销量也能迎头赶上,品牌实力也会增强。对丰田本田应该积极调整如何应对自主品牌的影响,因为不仅比亚迪,长城和吉利也会加强DHT混动。”
雷克萨斯是日本唯一一个畅销的豪华品牌,拥有大约30万辆主要车型。这个市场现在正被国内汽车制造业的新力量魏小理所侵蚀。P7、蔚来ES6、理想one无论是售价还是销量,都可以和雷克萨斯最畅销ES掰手腕。
在顺利生产的情况下,小鹏P7、蔚来ES6、理想one今年大部分月销量超过5000,甚至个别月销量超过1万。雷克萨斯ES,今年月保险金额基本在6000-1万之间。
雷克萨斯凭借10万公里内的免费保修,已成为新高收入家庭的热门车型。与其他昂贵的豪华品牌相比,雷克萨斯具有使用成本低的优势。然而,雷克萨斯燃的使用成本远高于以电为能源的电动汽车。
比如雷克萨斯的价格ES相对接近的小鹏P7, 平均电耗13.8kWh/100km,即使使用公共电桩,每公里的行驶成本也只有5分钱。雷克萨斯ES 2.0L发动机油耗6.25L,根据目前的油价,每公里的成本仍然达到50美分。电动汽车逐渐开放市场后,考虑到家庭抛弃雷克萨斯的汽车成本,购买电动汽车是合理的。
反咬,产品力不足成硬伤
节油耐用、使用成本低,曾令日系车在中国多年热销,丝毫未受到中国车市下行影响。
然而,除了这两个优点,日本汽车的亮点并不好。
德国汽车仍然具有操纵性强的优势,以维持基本磁盘。如今,日本汽车的优势领域受到新能源汽车的挑战,但劣势已成为真正的劣势。
动力差是日本汽车受到批评的缺点之一。以最畅销的买菜车卡罗拉为例,它的动力只有1.2T,可以说是同价位车型动力较低的存在。
本田思域1.5T动力虽好于卡罗拉,但与其价格接近的自主品牌车型,如吉利星瑞等都已搭载2.0T发动机。雷克萨斯ES低配车型2.0L发动机和CVT变速箱充满2.0T在动力豪华车中,台面拉不上。
发动机动力不强,入门级日系车一般100公里加速度不好。
混合动力版卡罗拉100公里加速11.2秒,本田被戏称为买车送发动机,其思域100公里加速也需要8.5秒。它还专注于节能和更多的电驱动比亚迪秦dmi电动汽车动力强,100公里加速7.3秒,明显强于日本对手。
在内饰方面,日本汽车也体现了实用主义和节省材料的概念。
以大众消费市场为主的卡罗拉和思域内饰充满塑料感,布局随意。豪华品牌雷克萨斯在内饰上并没有表现出愿意使用材料的意愿。充其量,它可以被称为复古感,这与国内汽车圈所倡导的奢华感和科技感有很大差距。皮革座椅和大型中央控制屏幕等增加奢华感的配置在成千上万的独立品牌车型中并不少见。
智能配置是日系车的重灾区。拿雷克萨斯ES例如,只有50万左右的顶级配置是12.3英寸的中央控制屏幕,其余为8英寸。
丰田、本田、日产等大售车型大多配备中控屏,车机系统功能仍然很普通,自动驾驶的研发也比较保守。在上述诸多不足的情况下,日本汽车的价格明显高于独立品牌,而不是绿色卡罗拉油电混合动力车型的起价超过13万,比亚迪秦dmi插电混动轿车,起售价11.18万,低于前者。丰田旗下并非没有插电混动车,但售价更高,在与比亚迪秦同等纯电续航里程的情况下,插电混动的卡罗拉20.7万起售,比前者高出近10万。
对此,周丽君说:日系车今天遇到的冲击 ,归根结底,产品实力不足。不是丰田、本田、大众能生产出明星车型,自主品牌也可以。以比亚迪为例。虽然目前品牌成就一般,但产品实力强。
反应缓慢,溢价优势不再是以前
事实上,丰田和本田并不是近年来市场销售下滑的唯一合资品牌。
如今,曾经蓬勃发展的韩国汽车在中国的市场份额不到2%。
美国汽车公司上汽通用和长安福特的销量也不如以前。
就连在中国霸榜多年的大众,近年来在中国的销量也在持续下滑。然而,不久前,日本仍在逆势增长。
合资汽车公司相继失去阵地,对应的是比亚迪、长安等自主品牌的市场份额不断上升。今年7月,自主品牌的市场份额接近50%。
合资原因是合资汽车在中国市场热度下降,对中国市场变化反应不敏感。
汽车咨询公司so car创始人张晓亮在文章《未来两年几乎所有合资品牌的市场份额都将达到上限》中表示,合资汽车公司的产品规划来源不在中国,智能必须与本地化高度相关。因此,合资汽车公司首先无法感受到市场对智能的真实需求,更无法想象智能带来的用户利益,以及基于智能架构可能构建的长期迭代潜力。”
而且,日本本土缺乏成功互联网企业。
今年8月,福布斯发布了《2022年世界上最大的科技公司名单》,腾讯和台积电入围前10名,但前20名中没有日本公司。日本汽车天生缺乏智能。在自主品牌智能迭代进步的情况下,丰田和本田多年来一直不想进步,在商业模式、产品理念、技术结构、功能组合呈现或运营管理等方面。
同时,大型国有企业不仅存在严重的官僚作风,合资汽车企业外部总部也存在严重的官僚作风莫及,未能及时应对中国市场的变化。
近年来,国内市场上所有的热门车型都发现了市场需求,并推出了相应的车型。长城坦克300主要针对女性消费越野车,但无法支付牧马人和其他进口汽车用户。欧拉主要面向女性消费者群体,而魏小理已成为中国汽车市场的黑马,具有符合中国用户的智能功能和配置。
另一方面,以日本为代表的合资汽车在外观和功能上都很有规律,并没有反映出面向某些群体,即使其中国的特殊汽车也没有表现出努力迎合中国人的口味。
上述与独立品牌配置相同的日本汽车的价格高出近10万辆,表明以的日本品牌仍沉浸在过去的成就中,对独立品牌的溢价优势过于自信。
值得一提的是,面对国内新能源品牌的冲击,日本品牌终于采取了行动。
过去,卡罗拉、思域等终端价格相对较强的车型今年也降价抢市场。上述本田CR-V,无论是造型、功能还是价格,都说明本田不想坐以待毙,面对今天中国市场的下滑。
然而,中国人对汽车的评价标准开始发生变化,日本汽车公司对汽车的重视程度从耐用性转向有趣,以可靠性为卖点。在这个时候,如果你想让大象转身,道是否太晚了。
原创文章,作者:财经故事荟,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ar-metaverse.com/202210/132372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