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汽车出口到海外,制造业毛利润跌破20%,除了经销商,纯利

2023年,中国汽车出口飙升58%,出口市场达到491万辆,首次超过日本(442万辆),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汽车出口国。中国的汽车工业已经从“输入”正式转变为“输出”。虽然目前整体规模仍不足,但发展势头相当强劲。

然而,奇瑞董事长尹同跃之前曾泼过“冷水”,呼吁中国汽车在走出去的过程中保持理性和长期主义。短期主义的成功并不意味着什么。仅仅依靠低价抢占市场只会给未来企业的长期发展带来困难。

你知道,奇瑞集团去年出口了937148辆汽车,同比增长101.1%,连续21年位居中国品牌乘用车出口第一。尹同跃的话似乎是基于“先行者”身份警告同行避免将国内内卷延伸到海外市场。事实上,类似的剧本早在20世纪90年代的摩托车出口就发生了。

其中,最典型的是国内摩托车企业进入越南市场。中国摩托车公司以低廉的价格和优异的性能,在不到三年的时间里赢得了越南摩托车市场,市场份额一度高达80%。

疯狂的销售增长和价格战让一些国内摩托车出口企业放松了对产品质量控制的要求,甚至牺牲了质量来取代一些能力较弱的供应商。这直接导致了越南市场的各种问题,国内摩托车的声誉急剧下降。最后,中国摩托车在越南市场昙花一现。

如今,中国品牌的出口加速,尤其是新能源行业。其中,2023年出口电动汽车177.3万辆,同比增长67.1%。虽然新能源汽车是全球汽车产业转型升级的主要方向,也是中国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战略选择,但巨大增量背后也存在隐患。

与其他汽车强国相比,我国汽车出口单价相对较低。例如,在德国汽车的出口组成中,保时捷、宝马、奔驰等豪华车的出口单价高达5.7万美元。此外,在产能构成方面,我国汽车企业的海外本地化生产率并不高。以日系车为例,2022年日本出口381.3万辆,海外产量高达1695万辆。相比之下,中国汽车公司在海外本地化生产中的份额仍然很小。

不能否认,“中国汽车制造”目前,它确实在发展。特别是由于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的成熟优势,中国新能源汽车的竞争力在全球范围内也很好。然而,中国人也明白,新能源汽车最大的问题是不同地区的适应性和政策导向。

虽然新能源技术相对成熟,但在使用过程中仍存在许多缺点,如能源补充速度慢、冬季耐久性下降、基础设施不完善、偶尔自燃等。如果这些问题处理得不好,海外市场对中国产品的印象可能会大大降低。

而且,尽管国内市场看起来很繁荣,但据长安汽车董事长朱华荣介绍,“新能源汽车行业整体亏损严重,汽车企业成本高,批量小产品多,市场竞争激烈。中国70多个新能源乘用车品牌中,只有4个、五个利润。未来,合并重组、关闭和转移将是行业的大趋势。”。

如今,国内汽车市场确实达到了一个水平“内卷”阶段。除了少数厂商掌握整个产业链资源外,大多数汽车厂商的制造成本都很高,整个新能源汽车市场似乎已经成为红海市场。制造业毛利润已经跌破20%,除了经销商,纯利润甚至跌破10%。大多数制造商通过薄利多销来保持可持续发展。

目前,全球汽车市场的需求“不温不火”,出口国外或国外工厂也面临着汽车芯片薄弱环节和市场竞争混乱等问题。欧洲和美国对中国汽车的政策限制也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如果国内汽车公司盲目扩张,不准备出去,不仅会面临摩托车出口的困难,还会损害中国制造业的声誉。

因此,中国汽车出口到海外,我们必须从摩托车制造业中吸取教训。避免持续的价格战,巩固设计、研发、制造、质量控制等核心竞争力,确保合理利润,在全球近1亿辆汽车中与全球品牌竞争。你觉得这件事怎么样?欢迎关注“车域无疆”,在下面的评论区留言,分享你对中国汽车出口的看法。

原创文章,作者:车域无疆,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ar-metaverse.com/202403/1222150968.html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