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打破储能困境…
文/NE-SALON新能源集团
2024年初,一则谣言在储能圈传播:以五大六小为代表的中央国有企业电力集团将不再继续投资或开展与锂电池储能相关的项目。原因是储能项目收益率太低!
这一消息立即引起了业界的强烈关注。毕竟,大型储能是国内储能的主要市场。大型储能发电侧的下游客户为“五大六小”(“五大”是指中国华能、中国国电、中国华电国际、中国大唐、中国电力投资集团公司,“六小”分别为国投电力、中广核、三峡集团、华润电力、中节能、中核集团)。有人说,华能集团甚至停止了已批准的项目。
然而,经各方验证,谣言已被确认为虚假。国电投资最近公开表示,没有关于停止项目的文件。2024年,风电、光伏储能、氢能等所有投资计划按收益率排名,而不是满足IRR7%-7.5%的要求。
虽然“五大六小全面放弃储能”的消息驳斥了谣言,但这一谣言确实引起了业界的恐慌。原因无非是行业内存在“信心不足”的情绪。储能行业价格战硝烟弥漫,收益率低。储能处于尴尬境地。
1、储能的“尴尬”——理想丰满!现实骨感!
2017年,青海省发改委发布《2017年风电开发建设方案》,要求规划年度开发的风电项目按规模10%配套建设储电装置。这是新能源强制储存的鼻祖。2020年,地方政策陆续出台,强制储存逐步普及。随着新能源装机的飙升,储能市场逐渐火爆。
百度百科全书的解释是:储存通过介质或设备储存能量并在必要时释放能量的过程。它具有提高新能源消耗比例、确保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提高输配电设施利用率、促进多网络集成等功能。储能设施的存在可以完美地解决新能源发电的波动性问题。储能的前景似乎是无限美好的,但为什么现在会遇到尴尬的情况呢?
专业人士给出的解释是,虽然强制储能在新能源发展的搭便车上实现了规模的飞跃,但这些储能设备的配置并没有得到充分利用,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不能按需调度电力输出到电网中。因此,这些储能设备已成为新能源建设的成本,不能带来实际效益。
2022年11月,中国电力联合会发布了《新能源储能运行调查报告》。报告指出,电化学储能项目实际运行效果较差,平均等效利用系数仅为12.2%。新能源储能利用系数仅为6.1%,火电厂储能系数为15.3%。新能源储能规模大,但利用效率较低。数据显示,到2023年甚至2024年,这种情况都没有得到改善。
“据我们了解,华能集团新能源配储项目年调用率不到7%。”一位华能内部人士透露,“如此大规模的配储和如此多的成本最终变成了一堆砖头。”
2、为什么储能“建而不用”?
电力市场研究中心解释了这一现象:目前,虽然国内许多省份认为储能是新能源发电项目的资源,但大多数政策没有明确规定储能的实际利用和运行效果,更注重配置而不是应用。这导致储能系统的运行效率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另一方面,储能的配置比例通常在10%到20%之间。这种“一刀切”的配置要求在容量和类型上缺乏科学性,有时甚至超出了实际需求。同时,该政策没有充分考虑当地新型储能成本的承受能力,特别是在经济欠发达地区。储能设施建成后,往往闲置无用。
同时,国内新型储能参与电力市场的机制不完善,新能源配储成本高。部分项目储能占新能源项目总投资成本的近20%,储能市场化盈利条件不足。
愿景集团高级副总裁田庆军表示:新能源强配储能确实给过去两年的储能市场带来了热度,但事实上,这种强制结合对储能行业的未来并不乐观。强制储能导致储能设备利用率低。因此,这些设备成为闲置资产,因为我们更关注低价而不是高质量。这样,储能就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强制储能导致大量廉价、低质量的储能设备泛滥。这些设备的利用率很低,调度的可用性也很差。
3、结语
一位业内人士总结道:现阶段储能利用率低的因素涉及规划、交易、设备质量、运行等环节,各因素相互关联,仅仅解决单一问题很难改善对方的影响。
NE-SALON新能源回族认为,必须进一步加强科学规划,促进电源侧储能的合理布局和有序建设。同时,完善市场机制,拓宽电源侧储能利润渠道,建立激励机制,激发储能利用的主动性。只有这样,储能行业才能摆脱困境。
我们相信,总有一天,储能不仅可以“建造”,还可以“使用”…来源:NE-新能汇GSALON
声明:本微信官方账号原创文章欢迎规范转载。转载时禁止更改文章内容,请务必按以下格式标注作者的来源和来源:NE-SALON新能汇;作者???】,本微信官方账号保留维护合法权益的权利。
原创文章,作者:新能荟,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ar-metaverse.com/202403/05231498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