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新能源面前的第873篇原创文章。这篇文章只记录了“新能源面前”的思想,不构成投资建议。作者没有小组,不收费推荐股票,也不代表客户进行财务管理。
2023年比亚迪业绩预测出来,暴露了比亚迪2024年可能面临的战略选择问题!
01比亚迪2023年年度报告业绩预测简分析
公司预计2023年净利润将达到290-310亿,同比增长74.46%-86.49%;扣除净利润274-297亿,同比增长75.22%-89.92% 。
取中值的,归母净利润300亿,扣除285.5亿。前三季度归母净利润和扣除非净利润分别为213亿和193亿,即Q4 分别为87亿和92.5亿,同比增长19%和27% ,环比分别下降16.5%和4% (事实上,比亚迪电子的表现应该被淘汰,但过去的表现并没有淘汰,目前,比亚迪80%以上的业绩来自汽车和电池业务,所以比亚迪的电子业绩不会被排除在外)。
很明显,Q4 无论是同比还是环比,业绩都已经达到了“失速”是因为销量不好吗?显然不是!
2023年,Q4比亚迪汽车销量94.48万辆,同比增长38.2%,环比增长14.7%。虽然销量增速也有所下降,但与净利润相比仍在增长。如果增量不增加利润,只能说明自行车净利润下降了。如果扣除比亚迪电子的业绩,Q4 自行车净利润约为0.8w,环比下降约 27%,Q4 自行车扣除非净利润约 0.9w,环降 15% 。
随着销售规模的不断扩大和规模效应的逐渐突出,自行车净利润的下降主要是由于行业竞争的加剧。此外,该公司去年为了实现300万辆汽车的销售目标,在Q4上大幅降价,以价格换取数量。
在过去的两年里,随着新能源汽车的浪潮,比亚迪的销量突飞猛进。船夫哥为2023年的年销售额设定了300万英镑的雄心壮志。市场也对比亚迪的年销售额达成了一致的预期。无论如何,这是一个必须实现的目标,但在Q3中,公司的累计销售额仅为207.96万辆,除非Q4继续大幅增长,否则Q3的季度销售额仅为82.4万辆。
然而,该行业在去年非常受欢迎。与竞争对手相比,比亚迪的许多车型的竞争力逐渐减弱,甚至许多车型也没有太大的竞争力。为了实现Q4近100万的销售目标,我们只能依靠降价,甚至是否会有经销商压力。简而言之,我们对Q4比亚迪的自行车平均价格市场有相当大的期望。
但无论如何,比亚迪最终实现了年销售300万辆汽车的目标,这对中国汽车工业来说是一个奇迹。比亚迪还向经销商提供了20亿元的奖励,这也给其性能带来了一定的压力。
总之,从年报业绩预测来看,比亚迪的业绩肯定不差。Q4降价是明牌的时候,有这样的表现并不容易,但是“失速”这也是事实,更严重的是下一个增长问题。
02 2024年销量是个问题
根据乘客联合会的数据,预计2023年中国新能源汽车总销量将超过850万辆,同比增长约23%,而比亚迪的年销量将超过300万辆,占35%以上。如此高的比例可以在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早期阶段实现。未来,市场份额将不可避免地下降,此外,国内新能源汽车的月渗透率已超过40%,预计2024年将超过40%,增长速度不可避免地会放缓,行业竞争也会加剧。除非海外销售能够取得更大突破,否则比亚迪在中国的销售增长是一个问题。
此外,从去年开始,智能驾驶水平已经成为消费者购买新能源汽车的重要决策因素,而比亚迪在智能驾驶水平上仍然与行业顶级玩家有很大差距。即使是目前,比亚迪的绝大多数车型也可以认为他们没有智能驾驶能力(嗯,来自比亚迪车主的客观评价),这也是绝大多数消费者对比亚迪智能驾驶水平的普遍认知。
这意味着,如果他们非常关注汽车的智能驾驶水平,比亚迪很难成为他们的购买目标。随着智能驾驶大规模应用的加速,市场关注度越来越高,比亚迪在这方面的劣势将越来越突出。现在这取决于比亚迪是否能尽快弥补这一领域的不足。
03 比亚迪在2024年面临重大战略选择
如果BYD不能尽快弥补智能驾驶的不足,加上国内市场竞争,出口业务不能有更大的突破,2024年BYD将面临相对较大的销售增长问题,其次是高负债的巨大规模可能会给公司运营带来严峻的挑战,目前,BYD可能必须考虑战略是否调整。
比亚迪是一个自我研究的疯子。他想自己开发一颗螺丝钉。虽然这样做避免了卡脖子的风险,但也严重影响了公司的运营效率。对此,比亚迪给出的反应简单而粗糙——扩大规模,无限扩大规模!
光是“固定资产 在建工程”,从2021年的815亿元涨到2023年的2490亿元,并不疯狂,导致公司近两年资产负债率一直在75%左右,产能仍在扩大。
这种策略没有错。毕竟,汽车是一个典型的重资产行业。只有做大规模工作,才能稀释早期投资,降低生产成本,最终盈利。
特别是当比亚迪的销量在过去几年疯狂上升时,这种模式非常有效,这也是该公司去年实现300万辆目标的关键。
随着快速增长,这一切都不是问题,但一旦增长放缓,固定资产的折旧,特别是经营现金流,就会越来越突出。
站在当前的时间节点上,如何定位BYD本身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继续对全球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持强烈乐观态度,将BYD定位为仍处于快速增长阶段,如果是这样,大规模生产能力建设和新车型研发将继续;或定位为非快速增长,必须停止大规模生产能力建设,控制车型数量,降低负债率,转向利润导向。
考虑到全球新能源汽车的整体渗透率仍然相对较低,根据乘客联合会秘书长崔东树的数据,2023年8月的数据为16.3%。此外,新能源汽车具有消费电子化的特点,未来行业的市场集中度将继续提高,更不用说无人驾驶大规模商业化一旦给行业带来新的增长空间了。
此时,BYD无论是选择定位高增长模式还是非高增长模式都是正确的,这取决于公司本身是如何决定的。
然而,从观察者的角度来看,比亚迪自然希望选择后者。毕竟,在无人驾驶大规模应用之前,新能源汽车市场的竞争越来越激烈是一个无可争议的事实。
幸运的是,经过一年多的回调,比亚迪目前的估值水平足够便宜。考虑到2024年新能源汽车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但正是因为越来越大,市场越来越担心中小型新能源汽车制造商的破产,购买汽车更倾向于大型制造商。比亚迪作为行业领导者受益,最终国内销售会有意想不到的惊喜吗?
原创文章,作者:新能源大爆炸,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ar-metaverse.com/202402/21221482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