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产能过剩改写全球汽车市场规则

2023年,中国汽车完成了封神之作,年出口量达到491万辆,同比增长57.9%,首次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一个汽车出口国,两三年内完成了三级跳跃。

中国汽车的出海之路,曾经是奇瑞、长城等自主汽车公司在发展中国家市场上的默默无闻。2023年,威来、小鹏等汽车制造新势力高调进入欧洲市场,随后比亚迪在全球市场蓬勃发展。

仔细看看2023年中国的汽车出口,奇瑞、上汽、吉利等传统汽车公司仍然是主力军,特斯拉和比亚迪是最强的助攻,而新的汽车制造力量雷雨较小,只有流量没有销售。

汽车产能过剩改写全球汽车市场规则

据全国乘用车联合会统计,2023年中国乘用车出口383万辆,同比增长62%,其中燃油车出口279万辆,新能源汽车出口104万辆,均持续增长。

奇瑞、上汽、长城、比亚迪等主要出口车企的出口量不断扩大,其中奇瑞92.39万辆,上汽乘用车68.5万辆,吉利27.41万辆,长城26.77万辆,比亚迪24.27万辆。

俄罗斯、墨西哥、沙特阿拉伯等主要燃油汽车出口市场,比利时、泰国、英国等主要新能源汽车出口国。

从全球销量第一到出口量第一,中国汽车崛起的挑战更大。下一个小目标是全球化。

汽车产能过剩改写全球汽车市场规则

01

汽车产能过剩

改写全球汽车市场规则

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和中国汽车技术和消费升级造成的产能过剩,全球汽车市场因最大的汽车基地而发生了重大变化。

在自主汽车企业走向全球市场的背景下,特斯拉中国的外资制造转出口模式有望成为大多数合资汽车企业的新发展机遇。这背后是产能过剩、竞争激烈的制造成本和跨国汽车企业全球生产布局再调整的需要。

当然,在欧洲、美国和日本的三个发达市场,它们也是三个重要的汽车城镇。中国汽车仍然没有发言权。要成为全球市场的主要参与者,限制和挑战比预期的要大,即使是威莱和小鹏等新力量的宏伟蓝图。

汽车产能过剩改写全球汽车市场规则

俄罗斯、中东和东南亚等发展中国家和地区没有强大的本土汽车品牌。中国汽车占据了日本和韩国汽车公司的市场份额,这些汽车公司也是外国品牌,这是相当有取代趋势的。

其中,随着丰田、大众、梅赛德斯-奔驰等外国汽车公司退出俄罗斯市场,现成的制造能力和消费市场将成为2024年中国汽车出海的重点之一,帮助中国汽车在海外市场的市场份额迅速提高。

至于东南亚市场,正确的时间、地点和人,中国汽车将重演在中国市场挤出日本汽车的故事。无论是吉利与宝腾的合作,还是长安与埃安的直接工厂建设,都将成为中国汽车与日本汽车抗争的新战场。

中国燃油汽车和新能源汽车将在俄罗斯、中东和东南亚等新兴汽车市场完成海外市场的成熟运营而转型之路,这不是欧洲市场造车新势力的小试牛刀,而是中国汽车真正的全球时刻。

汽车产能过剩改写全球汽车市场规则

02

中国汽车必须出海

必须出海

当然,海外市场的潜在风险比预期的要大。正如中国企业在北美、欧洲和印度市场遇到的挫折一样,平静的市场可能会重生。

丰田作为世界上最大的汽车公司,在崛起的过程中,北美市场给了它很多教训。对于中国汽车公司来说,北美市场还很遥远,但其他市场的挑战并不简单。

在中国汽车强势进入海外市场的过程中,欧洲对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反倾销调查只是一个开始,东南亚和俄罗斯也面临着全球政治和经济不稳定的影响。

如何在必须出海和必须出海的过程中,尽可能规避风险,成为中国汽车全球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即使是全球国际舞台上的小问题也可能是一场意外。

汽车产能过剩改写全球汽车市场规则

中国汽车在全球市场上真正封神需要很长时间,甚至面临着品牌、技术、运营等方面的痛苦教训。华为被全球封锁,丰田在北美市场的刹车门事件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无论是规避全球市场发展的风险,还是赢得中国市场的主动权,迫切需要在全球市场与当地资源整合发展,完成合资汽车公司在中国的股份比例开放,直到跨国汽车公司独资建厂。

合资汽车公司是中国汽车工业的教父。随着独立品牌的强劲崛起,是时候让跨国汽车公司把中国作为全球制造基地和销售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了。

汽车产能过剩改写全球汽车市场规则

03

放松对跨国汽车企业的束缚

帮助中国汽车强势出海

以新能源汽车为主力军,中国汽车赢得了前所未有的机遇,“跨国汽车公司一努力”不应该成为嘲笑和嘲笑,而应该真正放松跨国汽车公司。

大众、丰田、本田等汽车公司在中国市场有两家合资企业,大众已经开始摆脱这种模式。奥迪一汽和江淮大众都实现了外资控股,这可能是跨国汽车公司在中国汽车市场的未来发展趋势之一

让跨国汽车公司选择保留合资汽车公司,成立控股合资公司,甚至是全资新工厂,是中国汽车工业未来发展的必要条件。

汽车产能过剩改写全球汽车市场规则

中国汽车未来的发展不应再依赖跨国汽车企业输血,即使是市场换技术的借口,也要学会自己走路,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面对和参与全球竞争。

上海特斯拉的建成和生产不仅是悬在中国汽车工业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也是中国汽车市场的鲶鱼。这使得独立汽车企业不得不全力以赴,不再躺着数钱,也不再有机会躺着数钱。

当中国新能源汽车成为全球市场的鲶鱼时,也许跨国汽车公司也应该成为中国市场的另一条鲶鱼。

汽车产能过剩改写全球汽车市场规则

每个行业巨头都必须依靠自己的真正技能来面对市场竞争和用户困难,尽管更多的企业在这个过程中被历史趋势淹没了。

中国汽车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十字路口。国内市场即将开放的新开放模式,与中国汽车企业在全球市场的新尝试共同努力。这可能不是目前最好的选择,而是一个值得尝试的新开始。

中国汽车要充分实现全球市场的封神,不仅仅是比亚迪等汽车公司的新能源汽车,更是俄罗斯和东南亚的发展中市场,更是跨国汽车公司在中国市场的自力更生和海外自主汽车公司的合资企业。

原创文章,作者:TMC动力,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ar-metaverse.com/202401/1722146166.html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