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亚迪品牌上探等传统自主品牌,靠什么?

作者 | 张祥威

编辑 | 王博

比亚迪品牌上探等传统自主品牌,靠什么?

短短几年,造车新势力成为品牌探索,成功将新车价格提升到30万元以上。现在,传统自主品牌迅速跟进,野心三倍,剑指100万元。

比亚迪的仰望品牌做后者。

在此之前,传统自主品牌的平均自行车价格一直保持在10多万元,给人的印象是便宜,比亚迪也不例外。

上探造车新势力品牌,打豪华智能。

比亚迪品牌上探等传统自主品牌,靠什么?王传福的回答很简单,用超技术成就高端品牌。

所谓超级技术,首先是指“易四方”。

依托易四方,比亚迪在新闻发布会上展示了第一款新车仰望U8的横向移动和原地掉头。

易四方技术总监陆国祥告诉我们,仰望是比亚迪三电最强的技术,再加上智能驾驶功能的最新融合。

易四方是怎么诞生的?

易四方,一套以四电机独立驱动为核心的动力系统,采用轮边电机技术。

根据官方声明,比亚迪在 2018 易四方技术平台的发展于2004年正式启动。易四方的想法可以追溯到2004年。

比亚迪在当年的北京车展上发布了一款名为ET的概念车,支持四轮独立驱动。然而,样品车采用峰值功率25kW、峰值扭矩440N·m的轮毂电机,100公里的加速性能在今天并不显眼,只有8.5秒。

轮毂电机和轮边电机差别很大。

轮毂电机有很多优点,其中之一就是直接动力响应。但缺点也很明显,会造成弹簧质量过大,影响整车的舒适性和操控性。

比亚迪探索了轮毂电机技术,也被弹簧下的质量问题卡住了。

陆国祥表示,轮毂电机可以支持低速。一旦进入高速范围,弹簧质量对操作稳定性仍有很大影响。此外,轮毂电机无法仰望所需的大扭矩。

因为轮毂电机是低速电机,需要220kw、400N·m的电机尺寸很大,可能比轮子大。

电机的扭矩与直径有关。如果要做大扭矩,直径会增加,或者尺寸会增加。轮边电机可以延长直径,但轮毂电机只能增加尺寸。

因此,易四方走上了轮边电机的道路,目前只有Rivian、在布局中,采埃孚等少数玩家。

比亚迪品牌上探等传统自主品牌,靠什么?

目前,主流市场的乘用车仍采用集中驱动电机。我们可以看到,除了仰望,特斯拉、威小理和比亚迪的其他品牌无一例外。

商用车市场主要是轮毂电机的大规模生产和应用。根据《轮毂电机:分布式驱动控制技术》一书,“电动商用车领域很可能率先打破“鸡蛋、鸡蛋”的死锁,实现大功率轮毂电机分布式驱动技术的大规模应用。”本书由浙江大学动力机械与车辆工程研究所副所长朱绍鹏博士和被誉为“轮毂电机第一人”的吕超联合起来。

很少有人在乘用车上制造轮边电机。

除了主流的集中驱动电机,开发成本高是主要原因。此外,四电机、电气控制、电池等技术的使用也应跟上。

仰望为什么要支持800V碳化硅平台?因为需要大扭矩和大功率,所以对瞬时扭矩也有要求。瞬时是非常关键的。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做出各种极端的行动。如果没有电子控制等三电技术的积累,就不要谈了。

比亚迪品牌上探等传统自主品牌,靠什么?

此外,为了实现对四电机的感知、控制和执行,汽车公司还需要重写底层软件和硬件。

我们了解到,当比亚迪开发易四方时,内部要求是掌握所有控制器的软件和硬件,并打开底部。这相当于从头到脚自己做。

四电机意味着马力超过1000马力,100公里加速3秒,看起来只有更多的卖点。如果你能使用双电机来实现这样的动力系统,为什么汽车公司要找到自己的麻烦来制造四电机呢?完成后,在什么级别的车型上进行大规模生产?这些都是问题。

更有甚者,在产业链800V碳化硅平台技术成熟之前,直接上四电机是不现实的。

2019年,保时捷Taycan作为世界上第一款采用800V碳化硅平台的新车问世。但当时的800V供应链还没有准备好,Taycan不得不同时使用800V和400V平台。就空调压缩机而言,由于当时市场上只有400V产品,保时捷不得不配备800V到400V的转换器供电。配备直流车载充电泵,将400V充电桩的输出电压升至800V,然后充电电池。

比亚迪选择轮边电机后,只能边做边等。

有些人可能会想,不能直接沿着集中驱动的路线搭载四电机吗?

那就撑不起比亚迪的王牌了。

在4秒、3秒的100公里加速成绩表中,敢问市场上的电动车比100公里还有多少空间挖掘?即使100公里的加速成绩击败了保时捷Taycan,那么呢?

假如加上原地掉头、应急浮水这些,是不是格局就打开了?

事实上,从BYD汽车产品,第一辆纯电动汽车K9采用后驱动轮边缘电机技术,汽车于2011年正式上市,三到五年的研发周期,所以至少从2008年开始,BYD已经将轮边缘电机作为大规模生产的技术路径。

然而,今天的U8不同于K9。前者采用四电机技术,这不仅仅是将两台电机扩展到四台电机。

不仅改变了驱动模式,还改变了智能驾驶和后手

易四方不是凭空而来的,而是基于比亚迪的技术积累。

在易四方出现之前,比亚迪DM-i可以说改变了新能源汽车市场的格局。DM-I是最后一项被冠以「超级」名称技术。

2022年,比亚迪汽车共售出186万辆新车,其中DM车型946239辆,占全国的一半。

这里面, DM-i超级混合动力技术颠覆了燃油车,配备了秦plus的车型 DM-i、宋plus DM-i、唐DM-i、汉DM-I和驱逐舰05都是热销车型,节油节能。唐DM-p、汉DM-p等车型属于性能版车型,打标百万豪车百公里加速。

陆国祥说:“王朝和海洋支撑着销售。(仰望)我们希望利用比亚迪最好的技术来提升品牌实力。”。

比亚迪品牌上探等传统自主品牌,靠什么?

陆国祥曾担任比亚迪双模系统开发中心副主任。2020年,搭载DM-I技术新车上市后,他转身开始领导易四方项目。

易四方要做的就是打通DM-在此基础上,I的三电技术通过四电机进一步改变了传统的驱动模式。

基于易四方,仰望开发了一系列应急浮水、原地掉头等功能。其中,只有四个电机独立驱动车轮才能实现原地转向。

“我们想在各个方向上做更实用的运动,这很有趣。现在的横移仍然取决于麦克纳姆轮,原则上仍然有创新的地方。”

王传福是仰望的总设计师,他提出了很多功能,比如应急浮水。当时河南的洪水在2020年淹死了人。当时我以为如果车能在水里应急就好了。团队花了很长时间才考虑密封等问题。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仰望U8可以下水,回到岸边继续开放。

仰望U8产品总监徐凯告诉我们,当汽车进入深水时,系统界面会提示浮水功能是否打开,车主确认后才会打开浮水。车辆可以漂浮几十分钟。电机的核心部件是防水设计,但外部水会以非常慢的速度渗入汽车。每次涉及深水后,车辆必须返回工厂进行维修。浮水功能主要用于紧急情况,不鼓励用户积极尝试。

在这里,易四方实际上为比亚迪提高了技术门槛,让我们看到了传统汽车公司对技术的深度培育。

还有后手。

易四方不仅提供动力,还是比亚迪智能驾驶的敲门砖。

背后的逻辑是,在现有的主流智能驾驶方案中,自动驾驶的感知主要来自摄像头和雷达,相当于人们的眼睛和耳朵。但事实上,人们仍然有手和脚来感知,这对应于轮胎和底盘。

比亚迪品牌上探等传统自主品牌,靠什么?

在陆国祥看来,智能驾驶的感知能力可以与传统的感知能力相结合,如附着力。例如,人们的眼睛看到水泥地面,但他们不知道地面有多摩擦。此时,轮胎可以提供感知数据。

用仰望团队的话来说,“视觉”+智驾+电机的感知是最强的。因此,仰望是传统的汽车动力学+创新智能驾驶能力。”

易四方架起了传统动力学和新兴智能驾驶的桥梁。

事实上,当我在现场看到抬头看U8时,我觉得这是一款传统参数足够强、智能化的车,尤其是智能驾驶后手。

出于保密要求,车辆的具体信息无法披露。作者只能给出一些直观的感觉,即这款车在中央控制屏幕和智能驾驶传感器的设计上达到了很高的水平。

作者认为,至少在智能硬件方面,抬头看U8可以与中国第一梯队的新能源汽车相比。

回到易四方,其作用主要是提供平台技术,包括电机、电气控制系统和智能驾驶控制器算法。易四方设计的电机由弗迪电力生产,属于比亚迪内部供应商。

这样的角色也让我们想问,易四方会像DM吗?-i,在比亚迪的其他品牌应用?

陆国祥的回答是,目前有四台电机+电子控制,主要是硬件成本问题,而且尺寸相对较大。

随着技术的发展,电机的功率密度进一步提高,碳化硅平台的成本随着装载量的增加而进一步降低,实际上有机会向下探索。

你能弥补智能驾驶的最后拼图吗?

几年前,高合汽车在新闻发布会上展示了一辆可以在原地掉头的工程车。然而,这是一辆带有四轮转向轮毂电机的工程车。

如今,搭载轮边电机的易四方出现,将仰望推向舞台中心,为电动车战场增添了精彩的场景。

但在外界看来,仰望还有待补充的拼图。

“从抬头看U8开始,比亚迪将定义新能源汽车在性能和安全方面的技术边界。除了自动驾驶,比亚迪正在取代特斯拉成为全球新能源汽车技术的领导者。”

的确,正是因为比亚迪垂直整合了电机、电控、电池等全方位的三电技术,才把三电的竞争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在三电游戏中,比亚迪得到了漂亮的分数。

在王传福口中的智能驾驶下半场,比亚迪的智能驾驶舱几乎没有通过,但在智能驾驶方面没有取得重大成就。长城和吉利已经推出了自己的智能驾驶计划,与汽车制造新力量的竞争相当激烈。

现在,这取决于仰望智能驾驶能否快速发挥作用。

正如上面提到的,仰望有自己的智能驾驶后手,在易四方和智能驾驶软硬件的加持下,仰望有做好智能驾驶的基础。

但作者还是有顾虑的。

智能驾驶需要算法和数据的不断积累。因此,比亚迪能否以数百万的价格快速测试智能驾驶,然后大规模积累道路驾驶数据,是一个问题。

最后,应该如何评价易四方和搭载这项技术的仰望?

从已公布的技术(内饰、智舱、智能驾驶尚未公布)来看,易四方为仰望树立了门槛。要实现同样的原地转弯,四电机必须通过轮边电机技术开发,最重要的是要积累百万品牌。

不仅要有技术能力,还要敢于在战略上做。

从这个角度来看,易四方是三电技术的自然,也是比亚迪开辟的新战场。

至于仰望,其实是时候出现了。

吉利有路特斯,东风有猛士,广汽埃安有Hyper豪铂。一路向上的比亚迪也需要一个高端品牌来提升整个产品家族的品牌印象。

在我们看来,即使智能驾驶需要一步一步来,原地掉头和应急浮水的功能也真的太硬核了,充满了理工科的男性气质,有些人会为仰望付出代价。

至于如何弥补智能驾驶的最后一个环节,让我们等着看。

原创文章,作者:XEV研究所,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ar-metaverse.com/202303/070756902.html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