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底年初,许多汽车公司都公布了他们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年度销售业绩。2023年,无疑继续见证了新能源汽车市场的蓬勃发展,各大汽车企业都取得了显著的销售业绩。但是,面对不断上涨的市场基础,2024年的市场前景似乎给许多汽车品牌带来了困难。在增长放缓的背景下,如何实现利润的显著增长,将成为每一家汽车企业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本文旨在深入分析新能源汽车销售背后的细微变化,展望未来一年新能源汽车行业需要密切监控的核心指标。我们将共同探索哪些因素将影响汽车公司在这个快速变化的市场中的命运,以及他们应该如何调整策略来应对即将到来的挑战。
01
传统汽车企业的优势开始凸显
根据最新汽车公司公布的数据,2023年销量排名前十的国产品牌有:比亚迪、上汽集团、吉利汽车、广汽埃安、长安汽车、理想汽车、长城汽车、威来汽车、零跑汽车、小鹏汽车。
从同比增长来看,这十家汽车企业的排名分别为:吉利汽车、理想汽车、长城汽车、比亚迪、蔚来汽车、零跑汽车、小鹏汽车和上汽集团。
吉利汽车、长城汽车等传统汽车公司无疑成为2023年增长最快的两匹黑马。在未来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中,虽然新能源汽车企业可能会脱颖而出,但作者仍然坚信,传统汽车企业的转型将占据主导地位。新动力汽车公司处于绝望的境地,只能继续前进;而传统汽车公司则需要以前瞻性的战略眼光打破过去的舒适区,巧妙运用“品价比”战略,以物超所值,逐步实现规模经济。
然而,在这一过程中,有几个关键问题不容忽视。
首先,传统汽车公司必须对现有客户群体有深入的了解。最好的客户不仅是现在的客户,还有类似现有客户的潜在客户。因此,传统汽车公司需要准确把握现有客户对电动汽车的需求和期望,才能有效地挖掘潜在客户。在这个多变的时代,客户忠诚度不再是理所当然的,尤其是年轻一代更追求新鲜感和创新体验。只要产品足够吸引人,他们就不会因为缺乏汽车制造经验或历史而产生芥蒂。
价格一直是吸引消费者的核心因素。在使用中“品价比”在策略上,传统汽车公司必须仔细筛选预计将成为市场主流的车型,并通过定价策略塑造其市场优势。
以吉利的极氪007为例,这款车不仅采用了目前最前沿的技术配置——包括全球800V电力系统、高通骁龙8295座舱芯片、激光雷达与Orin计算平台的组合——并紧密围绕消费者关注的热点:自主研发、智能化、大型模型应用和综合压铸工艺。在价格方面,极氪007以极具竞争力的定价策略回应了市场需求。该车型的起价仅为20万元,而配备智能驾驶功能的车型也不到23万元。与同级别车型相比,这种价格无疑提供了相当高的性价比。
此外,传统汽车公司还可以借鉴互联网行业的成功经验。以长城汽车为例,长城汽车的智能布局已经成熟。在人工智能的浪潮下,大型模型的研发和实施再次挑战了汽车企业的计算能力和数据储备。云已成为打破这种局面的重要手段之一,以扩大数据存储空间,提高数据传输速度和计算能力。随着时间的推移,长城汽车深度培育云平台,云平台的建设已进入行业第一梯队,将充分发挥云平台在智能网络中的建设性作用,使数据不仅是数据,而且计算不仅仅是计算。
传统汽车公司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投资巨大,其制造优势主要集中在生产过程、质量控制和材料技术上。然而,在电池、电机、电气控制和智能方面仍需要大量的投资。因此,确保资本链的稳定实施“战略性亏损”战略至关重要。
最后,在燃料汽车市场逐渐萎缩的背景下,传统汽车公司需要平衡传统业务和新业务的损益点。传统汽车公司可以通过准确计算损益点、合理规划资本流动和资本分配,明确新旧业务经营利润的转折点“品价比”该策略的利润期变得更加可预测和控制。
今年前三季度,长城汽车归母净利润49.95亿元。第一、二、三季度净利润分别为1.76亿元、11.87亿元和36.34亿元。第二、第三季度分别飙升581.30%、206.10%。此前,长城汽车发布公告,前三季度销量实现集体和阶梯式增长。随着第三季度业绩的发布,长城汽车“销量”、“营收”、“净利”实现三级跳跃。这一成功案例无疑为传统汽车企业的转型和新力量汽车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02
从增量市场到股票博弈
盈利能力将是胜负之手
2023年被认为是中国汽车行业的历史拐点。今年的主导趋势是: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利润空间压缩,行业内部经验深度重组,市场份额集中在龙头企业,出口已成为主要品牌共同追求的增长点。
随着2023年新能源补贴政策的全面撤销,一些消费者在2022年底提前锁定价格并预订车辆,以避免政策调整带来的价格上涨。这种行为间接导致了2023年初汽车消费需求的暂时下降。具体表现为1-2月汽车销量未达到预期水平。自3月以来,汽车公司不得不提供最终的市场竞争手段,以应对市场压力——发起降价潮。
这一现象表明,汽车行业正式进入残酷的生存淘汰阶段,一些资本链紧张的企业开始完全退出市场。2024年,汽车行业的竞争只会比2023年更加激烈。最终获胜的领先汽车公司可能不是销量最高的,但必须具备可持续盈利能力。
从最新第三季度报告的净利润数据可以看出,销量最高的品牌并不意味着盈利能力最强。理想的汽车在这个指标中骑得很好。
理想汽车在财务上的出色表现主要归功于两个因素。首先,它的销量保持了稳定的增长趋势。具体数据显示,理想汽车在第三季度成功交付了10.5万辆新车,同比增长率高达296.3%。前三季度,理想汽车累计交付量达到24.5万辆,同比增长177.9%,在新兴汽车制造企业中遥遥领先。
理想汽车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李翔指出:“今年第三季度,面对强劲的市场需求,我们不断提高生产、供销协调能力和生产能力,在交付业绩上取得了许多突破,成为中国第一家实现累计交付里程碑50万辆的新力量汽车公司。自8月以来,理想L系列的三款车型已连续三个月交付超过1万辆自行车,帮助理想汽车赢得了中国超过30万元的SUV和新能源汽车销售冠军。”
理想汽车的毛利率继续保持在行业高水平。第三季度数据显示,理想汽车毛利率达到22%,较去年同期增长7.3个百分点,较上一季度略增0.2个百分点。这种毛利率不仅在汽车行业名列前茅,甚至超过了特斯拉的17.9%,接近比亚迪的22.1%。
从毛利率数据来看,比亚迪在追随理想汽车后也取得了显著的增长。这一成就的背后是比亚迪在巨额研发投资的支持下实现的科技创新。今年前三季度,比亚迪的研发成本高达249.38亿元,同比增长了惊人的129.42%。
通过对比亚迪多年财务报告数据的深入分析,我们可以发现该公司在研发领域的投资已超过1000亿元。其强大的研发团队由9万多名工程师组成,有11个研究所作为技术支持。比亚迪拥有全球4万多项专利,其中2.8万多项已获授权。比亚迪的专利数量在所有新能源汽车公司中排名第一,充分展示了其在科技创新方面的领先地位。
比亚迪的刀片电池,DM-I超级混合动力等创新技术不仅为公司本身带来了巨大的便利和竞争优势,而且也为公司带来了可观的收入。这些典型的新能源汽车行业发明显示了比亚迪对促进行业进步和发展的杰出贡献。
03
总结
先立后破是车企突破的关键
面对新能源汽车市场增长的潜在放缓,汽车公司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市场上新车型的不断出现和新竞争对手的进入,表明市场竞争将进一步白热化,竞争压力将继续加剧。在此背景下,稳定的大规模生产和销售能力已成为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
值得注意的是,在新能源汽车供应链基础相对成熟的前提下,新车进入者有望通过与供应链合作伙伴的密切合作和联合研发,为消费者提供更好的性能和更高的安全标准。这种合作模式不仅可以加速新产品的研发周期,还可以降低生产成本,从而在市场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
此外,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应用将成为决定消费者购买选择的重要因素。随着人工智能和自动驾驶技术的不断进步,消费者对汽车的智能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汽车公司需要跟上智能技术的发展趋势,不断突破产品的智能水平,以满足消费者日益增长的需求。
-End-
原创文章,作者:证券之星,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ar-metaverse.com/202401/07211439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