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Con已被认定为新一代N型电池技术路线的主流市场。晶科能源、晶澳科技、天合光能、阿特斯、通威股份、新能、正泰新能等全球组件出货十大厂商都是TOPCon的忠实粉丝。他们认为TOPCon是龙基绿能的过渡路线,鄂尔多斯拥有30GW的产能。他们对HJT的东方日升持坚定乐观态度,在TOPCon上留有后手。HJT先驱爱康科技在今年内扩大了TOPCon的产量。原计划搞HJT的海泰新能也投票给TOPCon。
N型TOPCon在短中期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这是一线主流厂商下注这条轨道的根本动机。新能源CTO宋登元博士预计,到2024年底,TOPCon产品市场将占50%以上。
据中国光伏产业协会介绍,2021年PERC电池市场占91%左右,异质结和TOPCon占3%以下。预计到2025年,以异质结和TOPCon为代表的超高效电池技术占近40%,预计2030年TOPCon光伏电池占75%以上。
Infolink第三方机构 Consulting远比CPIA的预期激进,其预测Topcon最早将在2024年达到70%的市场份额。这一预测对于打赌Topcon的行业老玩家和跨境新玩家来说是个好消息,他们将继续受益于N型Topcon行业红利的持续释放。
2023年,TOPCon赛道是扩产最密集的路线,展现了各大厂商和工业资本对这项技术的迷恋和偏爱。除了晶科、晶澳、一道、通威、正泰等三线玩家外,中央控股、华东光能、麦迪科技、棒杰新能源、赛福天等跨境新玩家无一例外选择TOPCon,展现出不错的实力。
就产能规模而言,TOPCon第一梯队的入门门槛已提高到30GW关口。新进入大恒能源、华东光能和麦迪科技没有实力与晶科能源、晶澳科技和正泰新能竞争。然而,这些新玩家表现出“雏凤清于老凤声”的动力,正在全面“反击”第一梯队的老玩家。
在太阳能电池效率方面,PERC电池的理论效率极值为24.5%,HJT为29.2%,TOPCON为28.7%。今年,TOPCon实验室/认证转换效率多次打破世界纪录。首先,中来股份创下26.7%的世界纪录,然后晶科能源创下世界纪录。不久前,晶科能源宣布其182 经国家光伏产业计量测试中心测试,N型TOPCon电池转换效率达到26.89%。
众所周知,中来股份、晶科能源、晶澳科技、天合光能、阿特斯、通威太阳能、正泰新能,以及与来股同脉的新能,坚定看好BC路线的隆基绿能,都是较早从事TOPCON技术研发的先驱。
中来股份是第一家实现N型TOPCon双面电池研发和GW批量生产的专业企业之一。2021年11月,晶科能源率先推出基于N型TOPCon的Tiger TOPCon电池产能世界第一,Neo系列组件。
2018年,晶澳科技开发了基于TOPCon技术路线的倍秀(Bycium)n型单晶电池,到2023年底,n型电池产能将达到57GW,稳居行业第一梯队。到2022年底,新能各拥有20GW的TOPCon电池和组件产能,凭借N型电池组件的领先布局,一举跃入全球组件运输前十名。
在实验室转换效率方面,经过国家光伏产业计量测试中心,晶科能源和中来股份的新能源也表现良好(NPVM)检测认证刷新了26.33%大面积电池转换效率的世界纪录。
虽然领先的实验室转换效率制造商保持领先地位,但作为行业更重视的平均大规模生产转换效率,第一梯队制造商真正感受到了什么是可怕的。
公开数据显示,目前TOPCon电池平均量产转换效率世界纪录为26.10%,是华东重机旗下华东光能创造的。华东光能副总裁兼首席技术官、清华长三角研究院资深科学家蒲天博士在新闻稿中表示,截至2023年11月18日,公司N型TOPCon光伏电池的平均量产转化效率不断创下新纪录,达到业界关注的26.1%。
这是TOPCon电池平均量产转换效率今年第二次创下世界纪录。此前,大恒能源于9月宣布TOPCon电池平均量产转换效率达到26.05%,创下世界纪录。
相比之下,研发、资金和品牌实力领先的一线光伏品牌,如晶科能源、晶澳科技、天河光能、新能、中来股份、通威股份、正泰新能,要“含蓄”得多。
晶科能源在业绩说明会上表示,目前TOPCon的量产效率为25.6%-25.7%,希望明年年底达到26.5%的转化效率。双面Poly有一条中试线进行量产,转化效率约为26%。计划明年年底逐步生产。
由TaiyangNews主办的晶澳科技“High Efficiency Solar Technologies会议称,该公司推出了新一代n型Deepblue 4.0 Pro组件采用Bycium 电池开路电压可达733mV,量产转换效率可达26%。72旗舰产品(2465mm*134mm)功率可达635W,效率可达22.8%。
12月14日,钧达股份(002865)在投资者调查纪要中表示,目前排名靠前的量产转化效率已从去年的24.5%提高到25.8%以上。预计2023年底,公司排名靠前的电池量产转化效率将进一步提高到26%以上。钧达产品目前在实验室的最高效率为26.2%。
5月17日,天合光能在业绩简报会上表示,公司N型TOPCon电池量产效率达到25.3%。在今年的SNEC上,天合光能发布了新一代N型i-TOPCon先进技术,预计量产效率将达到26%,实际电池量产效率将达到25.8%。
在11月13日举行的中国国际光伏产业大会上,通威发布了N型66版TNC组件,最大功率可达620W。据相关负责人介绍,TNC电池采用TOPCON管式 PE-Tox&量产效率达到26%的Poly技术。
作为TOPCon技术的先驱,截至2023年上半年,中来股份TOPCon2.0 16BB 主栅电池量产的平均转换效率 25.5%。
2023年9月,亿晶光电 (600537) 投资者互动平台表示,TOPCon电池转换效率已达到25.6% 。公司N型TOPCon电池量产效率达到25.6%,目标良率达到98%。
10月23日,协鑫集成表示,在光伏电池技术端,公司已批量生产Topcon电池,平均批量生产效率超过25.6%;储备XBC、HJT、钙钛矿叠层电池等技术。
综上所述,晶科、晶澳、通威、天合等龙头厂商和老光伏组件厂商没有实际的量产转换效率世界纪录,刚刚建成TOPCon产能的大恒能源和华东光能新军已经到了。
令人惊叹的是,大恒能源可以每半个月或一个月提高效率约为0.25%-0.4%,这让一些大规模生产和转化效率徘徊在25.5%的制造商感到羞愧。
据报道,5月中旬,大恒能源安巢基地TOPCon电池项目投产;6月中旬,量产转换效率达到25.4%(不是SE);7月底,量产平均转化效率达到25.8%;九月初,SE设备的引入,效率再次提高0.25%,达到26.05%。
这种效率的提高让麦迪科技感叹弗如。麦迪科技电池片的量产效率原本是25.5%。经过两个月的生产效率,PVD的量产效率已经达到25.8%。
2023年是TOPCon电池片量产效率提升最快的一年,从2022年的24.5%提升到25.5%,最高提升到1.6%。此前,太阳能电池商业化产品的平均效率每年提高0.3%-0.4%。
按照大恒能源和麦迪科技的提升速度,每半个月到两个月可以提升0.25%-0.4%。2024年TOPCon转换效率提升到27%应该不难实现,理论极值提升到28.7%指日可待。
英发瑞能、中环低碳、麦迪科技是实验室效率超过26.0%的行业新军。
12月初,麦迪科技全资子公司绵阳新浩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通过权威机构-国家光伏产业计量测试中心生产的N型TOPCon电池(NPVM)试验,转换效率达到26.07%。
麦迪科技表示,麦迪信浩电池片获得26.07%的认证数据,标志着公司作为行业新秀,电池片产品已跻身行业一流梯队。
英发瑞能表示,经中国国家认可委员会合格评估(CNAS)目前,英发瑞能自主研发的N型TOPCon双面电池测试效率已达到26.21%(非leco工艺)。
11月,一份新闻稿称,中环低碳(安徽)新能源凤台光伏基地位于安徽省淮南市凤台县,于2023年7月投产。经过三个月的攀爬,电池转化效率超过26.06%,获得国家光伏产业计量测试中心认证,标志着中环低碳(安徽)新能源在N型TOPCON技术水平上已跻身行业第一梯队。
文章还引用了“国家光伏产业计量测试中心”的权威巴拉巴拉,证明了中环低碳26.06%的转化效率是真实的。
但26.06%的转化效率本质上是认证效率,而不是平均量产转化效率,这是两个概念。比如晶科能源的认证转化效率达到26.89%,而公开量产转化效率达到25.6%-25.7%。
此外,隆基绿能HPBC电池认证转换效率达到27.09%,创下世界纪录。协鑫光电钙钛矿叠层组件认证转换效率达到26.34%,创下世界纪录。前者的认证机构是德国哈梅林太阳能研究所(ISFH),中国计量科学院是后者的认证机构。
太阳能电池转换效率是促进全球光伏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技术进步展览的来源。不断打破电池实验室和大规模生产转换效率的世界纪录是一件好事。然而,转换效率提高得如此之快,特别是研发实力一般的三线制造商和跨境新玩家经常刷新世界纪录。这是研发实力的真正体现,还是隐藏其他技巧,为数据注水,值得业界思考(草根光伏)
原创文章,作者:草根光伏,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ar-metaverse.com/202401/02111431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