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萧田
“其他汽车公司大约投资300或400人,20亿或30亿元。我们的第一辆车投资了3400名工程师,整个研发投资超过100亿元。我们投资了10倍以上,我们以一种志在必得的方式去做。”
12月17日,在央视新闻播出的“面对面”节目中,小米集团创始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雷军再次重申了小米汽车制造战略的正确性。
在他看来,小米制造汽车有许多自然优势,因为智能电动汽车的本质是汽车工业与消费电子工业的整合,这是一个很大的整合。因此,进入汽车行业对小米来说是一个挑战,但总的来说,难度是可控的。
手机企业制造汽车并非没有先例,但与华为和星际魅族不同,小米走的是独立制造汽车的道路。业内人士认为,与后者的轻资产相比,亲自制造汽车需要100亿甚至100亿的投资,这表明小米的赌博也更强。
自2021年雷军官方宣布小米集团制造汽车以来,三年期已经到来,小米汽车即将上市的消息也即将到来。虽然小米汽车对“12月28日将举行汽车新闻发布会”的谣言做出了不真实的回应,但从外观、车型目录、电池专利甚至道路测试视频等信息来看,小米汽车确实即将到来。
外界不禁好奇,当中国电车洗牌即将结束时,小米汽车此时进入市场,将依靠什么在近年来被公认为最残酷的轨道上站稳脚跟?这仍然是一个极端的“成本效益”的价格吗?还是一个有争议的外观?
在金融无忌看来,在即将到来的小米汽车新闻发布会上,我们可以关注一点,那就是小米汽车的“自动驾驶”。
1、为何要看自动驾驶?
虽然雷军在高调宣布造车后,压制了自己过去的所有成就和声誉,想为小米改变自己的生活,但目前的新能源汽车市场可能比雷军想象的要激烈。
例如,在今年上半年初的价格战中,主要汽车制造商或主动或被动地参与其中。经过不断的“下降”,特斯拉Model3焕新版和极氪007、智界S7、小鹏P7i等车型,成为小米汽车最直接的竞争对手。
从曝光的小米汽车配置来看,小米汽车的“堆料”至关重要。雷军需要通过小米汽车最大限度地炫耀自己的技能和肌肉,向科技界乃至整个汽车行业证明小米的技术实力。
但在最近的节目中,雷军也提到了他的焦虑:“我特别担心没有火,每个人都不买;更担心的是,如果每个人都来买,等一两年。”
对于雷军的纠缠,有人说是因为小米汽车的价格。如果小米汽车的价格太高,虽然真诚,但可能不会激发消费者的购买热情;如果价格太低,因为小米汽车厂的生产能力可能跟不上,或者会让消费者非常失望。
这不合理。
短期来看,小米的第一款车的定价可能会对销量产生一定的影响,但从长远来看,真正能决定价格是否能被市场接受的是产品实力,即差异化。
这里提到的差异化不是保时捷的外观,也不是隐藏的门把手、抬头显示、车载大屏幕等微创新,而是颠覆性创新的差异化。
新能源汽车上半年是电气化,下半年是智能化,是行业共识。
上半年,电气化改变了汽车的动力总成和能源利用;下半年,以自动驾驶为最终目标的智能化将是汽车企业在电气化时代走向未来的“杀手锏”。
目前,上半场电气化即将结束,下半场智能哨声刚刚响起。在2024年和未来的智能游戏中,谁能抓住智能的喉咙?,谁就能赢得发展的机遇。
换句话说,赶晚集的小米汽车几乎不可能在电气化方面赶上许多前辈。毕竟,在中国新能源汽车的红海中,比亚迪和特斯拉不仅形成了双寡头模式,而且威莱、理想、小鹏等新力量也在迅速加速,广汽、吉利等传统汽车公司也在努力工作。
自动驾驶已经到达了加速起飞的关键赛点,即真正的“差异化”。
与未实现盈利、亏损销售汽车的新力量和刚刚触及新能源汽车转型垫脚石的传统汽车公司相比,小米拥有手机业务带来的创纪录现金储备。另一方面,它注重研发。这种优越的条件决定了可能与BYD、特斯拉、吉利和“华安智兴”站在同一起跑线上的玩家。
这也是小米“新势力”的唯一机会。
2、小米的自动驾驶能力如何?
由于小米汽车还没有正式发布,这个问题还没有确切的答案,但它仍然可以从一些细节中窥探出来。
从小米汽车制造的节奏来看,自动驾驶一直受到雷军的重视。甚至有传言说雷军痴迷于自动驾驶。
2021年3月,小米集团正式宣布制造汽车。汽车制造业务的名称是“智能电动汽车业务”。宣布制造汽车后,小米行动迅速。除了正常的招聘,自动驾驶的优先级也被拉满了。
仅仅五个月后,小米就与自动驾驶技术公司Deepmotion签订了股份购买协议。Deepmotion主要提供以高精度地图为核心的自动驾驶解决方案。
在2022年8月的年度演讲中,雷军表示,自动驾驶是汽车行业最复杂的模块,不仅技术密度高,而且与安全高度相关,也是小米汽车的第一个突破方向。全面研发自动驾驶技术,成立了500人的自动驾驶研发团队,首次投资33亿元,目标是2024年进入自动驾驶行业第一阵营。
到目前为止,从各大招聘网站的信息来看,小米仍在招聘多个自动驾驶领域的职位。
此外,小米还投资了垂直技术、和赛技术、几何合作伙伴、停车爱好、黑芝麻芯片,包括激光雷达、视觉传感器、自动驾驶解决方案、核心传感器等。
一位业内人士表示,小米并不是自动驾驶的新手。他给出的原因是,早在小米推出第一个清扫机器人时,它就一直在研究自动驾驶计划。因为清扫机器人和汽车之间有很强的联系,比如激光雷达,比如需要路线规划和避免障碍物。
清扫机器人和智能汽车的技术壁垒显然不在同一个量级。
但令人惊讶的是,一些清扫机器人企业确实制造了汽车。今年8月,生产清扫机器人的公司石材技术推出了第一款极石01产品,三个月后开始了第一批用户的交付。价格范围为34.99-35.99万元,定位为中大型SUV,采用扩展驱动。
然而,智能驾驶能力似乎低于预期。极石在其官方网站上表示,高级智能驾驶摄像头、雷达、高精度地图等大多数功能需要OTA逐步开放,目前只提供基本的车道功能。
与极石不同的是,小米汽车一直在稳扎稳打。
根据小米过去的财务报告,2022年,小米在智能电动汽车等新业务上的研发投资已达到31亿元。今年第一季度和第二季度,小米在汽车研发方面的投资为25亿元。根据第一季度和第二季度同比增长的粗略估计,第三季度小米汽车的研发投资约为16亿元。如果按此计算,小米汽车在研发方面的投资约为72亿元。
此前,天丰国际分析师郭明对小米汽车的价格和关键卖点进行了预测,自动驾驶技术也被频繁提及。
从这个角度来看,小米汽车的方向是正确的,但它的实力值得期待。
3、谁将成为小米强大的竞争对手?
行业渗透率超过40%、随着算法技术的飞速发展,相关支持政策的密集实施,工业化进程的加快。。。2023年是中国自动驾驶发展过程中丰富多彩的一年。自动驾驶正在加速从高墙深院到现实世界。
目前,自动驾驶已进入关键时期。汽车公司实现自动驾驶的路径大致分为两种,一种是自主研究,另一种是共同创造。
自主研发模式,如特斯拉,采用全栈自主研发,国内厂商、比亚迪、威来、小鹏等都积极跟进,在自主研发道路上开展试水;
共同创造模式,即主机制造商通过合作伙伴的硬件和底层软件支持品牌和产品,不得不提到华为的智能选择模式。今年11月25日,华为与长安汽车合作成立了一家新公司,旨在建立一个由汽车行业共同参与的电气智能开放平台。这意味着华为越来越接近成为智能电动汽车时代的博世。
对小米来说,特斯拉和华为都是不可忽视的竞争对手。
更重要的是,虽然自动驾驶的研发路径相似,但实现自动驾驶并不是一个简单的软件研发。关键是利用机器学习和深度学习技术不断优化算法和模型,提高自动驾驶系统的性能,这需要大量的数据。
最理想的方法是让成千上万装有自动驾驶系统的车辆在路上行驶,用人类驾驶员的操作“训练”自动驾驶系统,比如什么情况下减速,什么条件可以并行,什么时候踩刹车,让系统决策越来越接近人类。
现在看来,这对汽车销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因此,小米汽车的发布,真的会让雷军焦虑,毕竟,动摇中国汽车市场洗牌后,不仅依靠自动驾驶能力,而且价格相对合理,而且准备打持久战,无论哪个环节堵塞,都直接决定了小米未来能否留下来 “牌桌”上。
原创文章,作者:财经无忌,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ar-metaverse.com/202312/22221413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