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职后,共收到6个月左右2万元的竞业限制补偿,后来被录用“新能源一哥”仲裁,索赔100万元违约金,是竞业限制补偿金的50倍。
文/NE-SALON新能源集团
12月13日,有媒体报道称,一名应届毕业生在进入宁德时代时,要求签署一份长达13页的竞业协议,该毕业生坦言:“到了宁德时代,应届毕业生要签这个竞业协议,不签不入职。”据悉,竞业协议列出了力神、比亚迪、亿威锂能、中航锂电池、长城汽车、威马、理想、小鹏、威来等50家竞业限制企业。知情人士透露,这个名单只是去年的版本,今年的版本已经扩展到100个,范围不再局限于这个名单。这意味着宁德时代的竞业限制几乎涵盖了新能源汽车上下游企业及其关联方。
令人震惊的是,该协议表明,违约金是离职前12个月税前总收入的5倍或100万元,两者金额较高。这也意味着,只要你离开宁德时代,因竞业限制而被索赔,至少从100万元开始。
这一消息很快引起了网民的热烈讨论和关注。许多人指责这是“霸王条款”,并谴责宁德时代滥用竞业限制。
什么是竞业协议?
竞业协议,又称竞业禁止协议,是指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在终止或终止劳动合同时签订的书面协议,规定劳动者在离职后一定期限内不得参与生产类似产品、经营类似业务或有其他竞争关系的用人单位,也不得开发与原单位相冲突的类似产品或经营类似业务。此外,该协议还同意在终止或终止劳动合同后一段时间内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这段时间不得超过24个月。而且经济补偿不得低于上一年平均月薪的30%。
竞业协议的目的是捍卫用人单位的商业秘密、知识产权等合法权益,防止劳动者利用所掌握的技术、信息或资源对原单位造成不正当竞争或损害。
近年来,随着汽车工业的出现“新四化”赋予新的活力,其强大的吸引力和行业人才的短缺使行业人才“内卷”现象越来越严重,高科技挖人已成为行业常态。一位业内人士指出,汽车行业一直有签订竞业协议的习惯,但大多数都没有认真履行。如今,为了防止被竞争对手“挖墙脚”,许多企业开始关注竞业协议,并将其作为减少人员流动的利器。
依靠竞业协议,已经杀死了四方
这不是宁德时代第一次因竞业协议而引起热烈讨论。11月28日,海辰储能与宁德时代竞业限制纠纷公之于众。审判细节显示,海辰储能创始人吴祖宇涉嫌违反竞业协议,挖掘宁德时代人才。9月23日,吴祖宇向宁德时代支付了100万元的违约金。
曾几何时,宁德时代也与蜂巢能源提起诉讼。原因是宁德时代前9名员工加入了两家关联公司的蜂巢能源。他们在宁德时代的月薪约为8000元~20000元。离职后,他们收到的月度竞业补偿金也从2603.4元到6843元不等,限制年限从1年到2年不等,其中一名前员工只工作了三个月。最后,双方达成和解,蜂巢能源支付500万元和解。
百万竞业协议真的很严格
另一方面,宁德时代在设定竞业限制补偿方面相当吝啬,仅靠近法律规定的底线。宁德时代前员工表示,离职后共收到6个月2万元左右的竞业限制补偿,后来被宁德时代仲裁,索赔100万元的违约金,是竞业限制补偿的50倍,成为舆论批评最大的地方。
竞业限制协议作为保护知识产权的利器,在保护研发成果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宁德时代签署的百万竞业协议却很少见。小编在裁判文件网上查询了多家汽车、动力电池、汽车零部件企业,发现很少有企业因竞业禁止问题将前员工告上法庭。即使有这样的案件,法院也酌情处理了最终的违约金判决。比如泛亚汽车技术中心有限公司、微宏动力系统(湖州)有限公司、空调国际(上海)有限公司,员工违反竞业协议实际违约金最高12万元,最低4万元。虽然吉利起诉宋的竞业违约金超过143万元,但这只是法院酌情调整的金额,相当于宋离开吉利前一年的工资和收入水平。
结语
作为世界领先的动力电池制造商,宁德时代被称为电池行业“黄埔军校”,技术人员经常被高薪所争夺。保护公司核心技术,防止人才流失,签订竞业协议并非毫无根据。这种更严格的控制也反映了中国汽车工业知识产权自我保护意识的提高。但竞业协议在实施过程中似乎有些变味,普通员工可能会觉得自己的职业发展受到了限制。 来源:NE-SALON新能源LY
原创文章,作者:新能荟,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ar-metaverse.com/202312/18221404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