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深蓝财经
撰文|王鑫
与2021年市值蒸发近8000亿的宁德时代相比,股价下跌了一半,今年依然不利。
1
低层员工竞业“封印”
“出路,都被堵住了。”
临近年底,宁德时代因员工竞业协议登上热搜,被指为“霸王条款”。
据新浪科技报道,一位获得《宁德时报》录取通知书的应届毕业生表示,“当新生来到《宁德时报》时,他们应该签署这份竞业禁止协议,而不是签署或加入公司。”
在他展示的13页竞业协议中,宁德时代列出了力神、比亚迪、亿威锂能、中航锂电池、长城汽车、威马、理想、小鹏、威来等50家竞业限制企业。
据知情人士透露,这个名单只是去年的版本,今年的版本已经增加到100个,而且范围不限于这个名单。
这相当于覆盖了从上游原始设备制造商到下游的汽车产业链。目前,中国每年有数千家新成立的新能源公司,这些公司及其股东投资的其他公司已成为竞业协议的限制对象。
竞业协议指出,违约金是离职前12个月税前总收入的5倍或100万元,两者金额较高。这也意味着,只要你离开宁德时代,因竞业限制而被索赔,至少从100万元开始。
但另一方面,宁德时代将竞业限制补偿设定在一个非常低的水平。宁德时代的一些前员工表示,他们在离开后6个月内收到了约2万元的竞业限制补偿。后来,他们被宁德时代仲裁,索赔100万元的违约金。
竞业限制协议是一项非常重要的知识产权保护措施,但广泛的限制名单、高违约金、低补偿,特别是对底层员工非常不公平,他们的跳槽出路几乎被堵塞,甚至有转行的风险,这也打破了宁德时代雇主的品牌形象。
这不是宁德时代第一次因竞业协议而受到热烈讨论。在公开案件中,宁德时代持有《保密与竞业限制协议》杀害四方。
11月28日,海辰储能与宁德时代竞业限制纠纷公布。审判过程显示,海辰储能创始人吴祖宇违反竞业协议,挖掘宁德时代人才。9月23日,吴祖宇向宁德时代支付了100万元的违约金。
去年,宁德时代还与蜂巢能源提起诉讼,原因是宁德时代前9名员工加入了两家关联公司。最后,双方和解,蜂巢能源支付了500万元和解。
在某种程度上,宁德时代已成为该行业的“黄埔军校”。
然而,尽管宁德时代在两起案件中都是赢家,但关于宁德时代是否“滥用”竞业协议存在诸多争议。
在脉络上,有网友指出,宁德时代员工进入阳光电源关联公司前,邮件询问宁德时代人力资源新公司是否竞业。人力资源部回答说他们不竞业。结果,他们入职后被宁德时代认定为竞业,赔偿100万元。
对此,网友评论道:“宁王靠这个直接比抢得快”,“我还没跑路就瑟瑟发抖”,“竞业协议阻碍人才流动,行业进步发展”。
据说宁德时代的法律部门确实有专人进行竞业限制调查,该部门有收入指标,索赔每年可能有数千万的赔偿。
2
宁德时代“王气”的丧失
类似“霸王条款”的竞业协议再次体现了宁德时代一贯的强硬作风,也凸显了宁德时代在对手围攻下的焦虑。
2021年,宁德时代市值达到1.5万亿高峰,被称为“宁王”,但也是这一年,危机悄然而至。
那一年,宁德时代总部大楼发生了激烈的争执。双方都是曾玉群和何小鹏。争执的原因是小鹏汽车不得不将中航创新增加为主要供应商,这是曾玉群无法忍受的。
然而,《纽约时报》的发展并没有以任何个人意志为基础转移。面对高动力电池成本,培养更多的一、二供已成为汽车制造商的共识。
2022年,宁德时代已降为小鹏汽车三供,亿威锂能和中航创新排名第一。今年上半年,宁德时代连小鹏汽车三供的位置都没有保持,被新旺达取代。
要知道,宁德时代虽然在全产业链拓展业务,但命脉还是系在动力电池上的。
早年,宁德时代常年在动力电池市场排名全球装机量第一,在国内市场占有稳定的份额 50%的份额。如今,宁德时代在海外的优势依然稳定。在更重要的国内市场,虽然仍有领先优势,但其份额已被大量侵蚀。
根据电池联盟的最新数据,11月,宁德时代国内装载量为19.7GWh,43.91%的市场份额。
1-11月,宁德时代国内装车量为145.78GWh,市场份额为42.91%;比亚迪装车量94.48GWh,市场份额27.81%;中创新航装车量为29.83GWh,市场份额为8.78%。
不难看出,与往年占据“半壁山河”的气势相比,宁德时代已经下降了7个百分点。
虽然宁德时代有很多牌,比如推出最新的神兴超充电池和麒麟4C超充电池,但竞争对手也在不断进步。这也打破了动力电池高门槛的神话,更像是一个重资产制造业。
面对越来越多的动力电池江湖,不难理解宁德时代竞业协议条款背后的行业暗战。
不仅如此,宁德时代今年还遇到了收入增长放缓和单季度净利润下降的问题。
根据宁德时代10月披露的第三季度报告,今年第三季度营业收入1054.3亿元,前三季度总收入2946.8亿元,同比增长40.1%;前三季度归母净利润311.5亿元,同比增长77.1%。
虽然“日收入1亿”,但也结束了前两年同期收入和净利润均达到100%以上的快速增长。
更大的担忧是,从宁德时代历年的财务报告来看,其毛利率已连续六年下降,从2016年的43.7%下降到2022年的20.25%。
这主要受碳酸锂和其他动力电池原材料价格波动的影响。但有趣的是,宁德时代似乎从上游材料的价格上涨或下跌中受益,毛利率一路下降。这实际上反映了其话语权的下降,这是汽车制造商希望看到的结果。
根据2023年中期报告,宁德时代产能为254GWh,在建产能为100GWh,产能利用率为60.5%,产量为154GWh。这也意味着宁德时代在产能利用率不足的情况下仍在扩大产能。这也注定了未来更激烈的竞争。一旦行业产能过剩,毛利率趋势将更加不乐观。
在海外扩张方面,宁德时代也面临着复杂地缘政治和经济贸易关系的重大挑战。
美国12月1日发布的《通胀减少法案》和《外国敏感实体指南》,宁德时代与福特合作在美国建厂计划“波折”,给宁德时代出海带来了阴影。
然而,12月7日,曾玉群最近表示,该公司和福特在密歇根州建设电动汽车电池厂的计划不会受到美国关于中国参与此类计划的新规定的影响。
也许,出海是宁德时代保持王者气质的唯一途径。
*数据支持:天眼查
原创文章,作者:深蓝财经,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ar-metaverse.com/202312/14221396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