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碳倒计时:城市加速,数字大比武一场绿色亚运

作者 | 曾响铃

文 | 响铃说

在2030年之前,中国正在努力实现它“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双碳”目标是制定各地区和行业的低碳转型和绿色可持续发展“倒计时”时间表,一场围绕“数字能源”、“智慧能源”、“新能源”关键词的创新探索进入了实施的关键时期。

一方面,在电力行业加快绿色低碳的过程中,数字驱动能源的发展前景广阔;另一方面,新能源汽车产业蓬勃发展,给智能旅游、车辆管理、交通流量优化等领域带来了重大变化。两种基于能源数字化和智能化的发展趋势正聚集在一个时代的洪流中,让各地拥抱数字能源,加速发展“双碳”落地。

“双碳”倒计时:城市加速,“数字”大比武

双碳倒计时:城市加速,数字大比武一场绿色亚运

一场“绿色亚运”让全世界深刻理解“金山银山绿水青山”可持续发展理念。这一概念在我国各地形成了共识。

北京发布了《北京市》“十四五”时期能源发展规划,核心目标是“构建强韧性、低碳智能能源系统”;上海发布了碳达峰碳中和政策“1 8 N”整体文件;天津也加快了新能源产业高地的建设;金普新区是中国北方唯一的百亿数字能源北方(大连)产业基地。

国泰君安的研究指出,在“双碳”在政策日益紧迫的环境下,新能源投资建设需求将呈现快速增长的势头。

一方面,电力是能源转型的主力军,数字化是核心技术的支撑。电力行业正处于数字化转型的爆炸性时期。在加快新电力系统建设的过程中,数字技术是促进新电力系统建设的重要引擎。

例如,河南省最大的储能电站项目——10月下旬,华润电力内黄100mW/200mWh储能电站正式并网发电。本项目采用先进的智能串储能方案,并网后将进一步加强风电的有效利用,对调峰、提高当地电网运行灵活性具有重要标杆意义。

另一方面,随着国内新能源汽车渗透率的快速上升,未来智能互联网汽车增量市场预计将达到万亿元。智能汽车有望通过万物互联网促进智能电动和充电网络的协调发展,改善用户体验,加快电气化进程。

例如,中国人广泛关注的自驾游路线——全长890公里的318国道和理塘至亚丁公路一度使电动车主因补能设施不足而出现“不敢前往”。然而,随着今年9月初川藏318首站全液冷超充站的正式运营,标志着未来“一秒一公里,用电走天涯”雪域高原之旅,正在成为现实。

双碳倒计时:城市加速,数字大比武一场绿色亚运

不难看出,推进双碳目标首当其冲的是能源结构的变化,从传统能源到可再生能源,以及电气化和数字能源“新基建”繁荣发展。

相关数据显示,可再生能源发电比例将从25%增加到2050年的90%,电力消费比例将从21%增加到2050年的51%。

同时,据相关统计,预计到2030年,中国电动汽车数量将达到6480万辆。根据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加快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的指导意见》,车桩比为1:到2030年,中国将面临高达6300万个充电桩的缺口,这将催生一个超过万亿级的充电桩基础设施建设市场。

在这种情况下,以数字化为核心技术支撑的能源转型成为地方经济和企业发展的重要历史机遇。

所以问题来了,各地都在加速“双碳”落地时,谁是“以一顶十”的赋能者?

华为的数字能源遍布全国“双碳”落地赋能

双碳倒计时:城市加速,数字大比武一场绿色亚运

在电力系统全面升级的趋势下,电力数字化的核心是如何更有效地整合风电、光伏等绿色可再生能源,促进源网储存的高效互动。

华为凭借强大的计算能力平台和生态优势,在保证电力系统持续稳定运行的同时,通过海量数据处理和先进算法技术,最大限度地优化电力资源配置,使电网具有智能决策能力和快速执行能力,为实现碳峰值和碳中和目标提供有力支持。

鉴于此,华为的电力数字化不仅局限于技术创新,更注重构建可持续、智能、高效的电力生态系统,为未来能源转型做出积极贡献。

在新的电力系统场景解决方案中,华为数字能源可以提供但不限于电网数字巡逻、智能电网、虚拟电厂等方面。

其中,基于电网数字巡检的电网数字巡检“三位一体的空地和边缘智能”,实现巡线工作的智能全覆盖;智能电网通过强计算能力支持大量数据处理,基于光网络支持实时可靠通信,实现电网的快速调度和高效实施;基于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建立高效的虚拟电厂运营系统,为电力系统的灵活管理提供了可靠的技术支持。

双碳倒计时:城市加速,数字大比武一场绿色亚运

在交通电气化领域,华为明确定位为动力领域和充电网络的解决方案提供商。在动力领域,华为作为汽车零部件供应商,专注于帮助汽车公司提高汽车质量,为用户提供卓越的驾驶体验。

在碳中和的背景下,充电基础设施作为电动旅行的关键支撑,需要与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增长相匹配,以促进充电行业的高质量发展。在这方面,华为是基于“云-边-端”物联网架构提出了结合边缘计算和5G技术的智能充电桩物联网解决方案。

该解决方案在云中提供了一个具有数百万终端管理能力的电力物联网平台,实现了大量终端设备的远程可视化管理和运行和维护。在边缘层提供新一代智能边缘计算网关,支持按需部署有序充电、充电监控、视频联动等应用程序,支持新业务的快速启动。通过终端层的有线和无线技术,实现终端设备的全场景物联网,有效提高充电桩的在线率。

在此基础上,华为数字能源还开发了全液冷超充集成光存储技术“一个架构”也就是全液冷超充架构,以及“两个协同”即车桩协作与桩网协作,实现“一次部署,长期进化”目标是创建充电基础设施,具有终极体验、高质量和高回报。

光存储和充电一体化被认为是未来新能源发展的总体趋势。华为全液体冷超充电集成光存储技术是为了满足新能源系统和新能源汽车快速发展的需要,有助于促进充电基础设施的升级,促进碳中和目标的实现。

华为数字能源为何赋能?

华为数字能源深度融合了ICT技术、电力数字平台和行业的实践经验,充分发挥了长期积累的技术优势。作为一个生态产业,华为的优势充分体现在技术研发、集成能力、着陆能力、调度能力、能源利用率和解决方案上。

双碳倒计时:城市加速,数字大比武一场绿色亚运

华为参与数字能源业务时,内部一致认为,华为数字能源赋能产业的逻辑是,“在万物互联网时代,利用多年积累的电子信息技术,溢出一个价值网,赋能、矿山、汽车、交通等领域。”

在2021年华为年度工作会议上谈到对数字能源部门的要求时,任指出,低碳化、电气化、数字化转型,“(华为)在数字能源领域扎根技术”。

当年6月,华为投资30亿元成立数字能源公司。这是华为除终端业务外投资最大的实体子公司,比海思半导体多10亿元。

从最初“Watt(瓦特,电力电子技术)由Bit(比特,数字技术)管理”,升级为4T融合,即Bit、Watt、Heat(热管理技术)和Battery(储能管理技术),华为数字能源是技术第一,然后融入产品和解决方案,以及多维授权,如着陆和调度。

双碳倒计时:城市加速,数字大比武一场绿色亚运

从数字世界与能源世界深度融合的变化趋势来看,新电力系统、城市能源系统、家庭能源系统、交通能源网络等能源基础设施都加速了变化。这使得以前的单一能源消费成为能源生产和消费“合二为一”。

这就需要高效“源网荷储”互联互动,协同互补,实现最佳的系统资源配置和最佳的综合利用效率。华为基于5G、传感、人工智能、云等数字技术使原本属于物理世界的数字技术“源网荷储”它可以映射,生成数字世界的虚拟系统,并且可以模拟运行。

对于电力系统的物理世界,它可以更准确、更有效地形成决策指导和优化,从而支持能源基础设施的许多参与者进行灵活的调整和动态平衡。

因此,通过数字孪生建立万物互联,万物互联“能”互联的数字能源世界是华为数字能源赋予行业权力的“创新模式”。

一方面,自然是因为华为“技术起家”的“技术高手”。双碳目标下的新能源基础设施都与数字技术密切相关。

提供上述4T技术的集成“技术”赋能为本。例如,“智能光储发电机”采用智能组件逆变器,叠加华为人工智能算法,使光伏发电具有同步发电机的特点,降低投资成本,提高运行效率和安全性。

另一方面,除了技术赋能,华为的数字能源也是一个综合素质和挑战性的能源“吃苦者”和“钻研者”。换句话说,不仅仅是“技术高手”,在整合能力、落地能力、调度能力、能源利用率和方案等方面也很强。

在318国道超充站建设中,海拔4000米以上的10多座山区建设难度最大。华为已经完成了许多现场调查和特别会议,并在一周内完成了桑堆超充站的开通。

这就是华为数字能源以技术赋能为基础,多维度能力加持,在当地产业双碳目标下实现多重效益叠加的原因。

从高碳到低碳,再到零碳,各地都在加速“双碳”落地,数字能源建设堪称一场又一场“大比武”。华为依托多年的技术积累和实践经验,在清洁发电、能源数字化、交通电气化、绿色ICT能源基础设施、综合智能能源等领域不断创新,使当地能源“新基建”有了加速发展“最优解”。

写在最后

作为组串逆变器的发明者,华为从未成为AI技术、能源云和智能解决方案的领导者“风口上的猪”。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更多的是在深耕领域“破圈”、去赋能。

随着华为在能源革命中的三大驱动力“新基建”该领域取得了一些成就。回顾华为的数字能源,任正非曾经说过:“华为坚定不移地追求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不断提高,从未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核心竞争力是华为的技术研发、落地能力、调度能力、方案等综合能力。

*本文图片均来源于网络

原创文章,作者:曾响铃,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ar-metaverse.com/202312/1309139216.html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