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新能源MPV市场增长可能与传统合资品牌关系不大

自2016年以来,MPV已经成为一款不受欢迎的车型。

这个细分市场容量不大,峰值市场容量只有236.05万辆。2016年,市场份额逐年下降。到2022年,MPV市场总销量已达94.23万辆。经过几年的沉默,今年MPV市场的火爆程度一直在升温,不再是合资品牌的产品,而是新力量带来的新能源车型。

根据乘联会的数据,2023年1月至9月,MPV国内市场零售额同比增长18%,在新产品增量效应下实现了良好的增长,远远超过汽车和SUV。MPV市场B级以上车型增长40%,A级下降10%,A0级下降27%。这组数据反映了消费者大规模更新MPV车型的趋势。

然而,在早期的终端访问中,我们发现国内MPV在终端市场上的表现已经超过了传统的合资品牌。

平衡供需关系,给国产车机会

国内新能源MPV市场增长可能与传统合资品牌关系不大

在谈论这个话题之前,我们应该了解国内MPV市场之前的供需关系。从需求方面看,MPV市场的调整和需求场景的多样化发生了变化。随着家庭子女数量的逐渐增加,MPV的家庭属性进一步加强,不再像以前的商业旅游场景那样占主导地位。因此,大空间和优良的舒适性已成为家庭消费者升级和购买的选择。

在市场增长的前提下,消费者的家庭结构发生了变化,因此对需求提出了新的要求,然后就有了市场增长点。

从供给方面来看,MPV市场以前的总规模较小,而且逐年下滑。大部分产品定位,以商用为主,满足中低端需求的产品多,新能源渗透率低。现阶段,在需求转型下,新能源MPV正在加速,国内新能源MPV车型逐渐向高端化靠拢。此外,目前一些汽车品牌已经布局了商业和商业MPV产品系统。从表面上看,高端家用MPV产品在MPV市场中空缺。这与现阶段新能源品牌补充的MPV产品完全一致。

高端新能源MPV起步较晚,但增速较快。

从今年的渗透率和销量来看,MPV市场新能源车型的渗透率呈上升趋势。2022年和2023年1月至6月,新能源渗透率分别为9.8%和20.3%。其中,高端新能源MPV车型销量有所上升;2022年占22.8%,2023年1月至6月占MPV高端车型的比例 80.2%。市场对新能源高端MPV的需求给予了明显的反馈。

别克GL8之前面临的MPV市场,销量不错的家用产品、本田奥德赛、本田艾力绅、奔驰唯雅诺等产品;然后是丰田赛那、丰田格瑞维亚等后来者。家用MPV的选择很少,只需要这种车,或多或少赶上了大型七座SUV市场的兴起,汽车需求转移到SUV市场(这种现象,看看各级车型,配备七座SUV不少)。

然后,今年9月的一组销售数据。价格区间为30-35万辆,七款车型销量前十,包括丰田汉兰达、大众途昂、奔驰GLB、福特瑞杰等各级SUV产品。也许MPV的市场需求一直存在,但并没有得到很好的满足,所以它一直反映在SUV的一些细分市场上。

合资MPV的优势已经缩水

这波MPV市场增长可能与传统合资品牌关系不大。自2023年以来,别克GL8等传统燃油MPV车型、丰田赛那这些产品的销售业绩稳步下降;但从整个市场来看,月销量过万的腾势D9出现了、蓝图梦想家月销3000多台,月销50万台,超过2000台。

在初步访问中,国内品牌新能源MPV的销售态度相对较好,终端利润份额不大,利润率约为数千元至1万元。与传统合资品牌的燃料MPV相比,丰田赛纳和丰田格瑞维亚有3万元甚至3万元以上的优惠范围,月销售结果不理想。大约10家公司已经是北京一家4S商店的最高水平。

国内新能源MPV市场增长可能与传统合资品牌关系不大

另一方面,兰图、理想、小鹏等后来者,交付量和预订量都达到了很好的规模。蓝图月交付量单店可达50-60家(是丰田单店MPV销量的5倍);小鹏X9的预订量在几天内达到10台/销售额;在盲订阶段,理想的MEGA订单量已获得20台/销售额(如果订单在2小时内成功锁定,将是丰田赛当月销量的两倍左右)。

从终端市场的反馈来看,国产MPV和合资MPV存在明显差异。

从家庭和消费者的角度来看,汽车的舒适性和便利性确实应该放在首位。此时,用户思维尤为重要。大屏幕、沙发、彩电等配置应属于现阶段的家用SUV和MPV“刚需”。

结合市场参观当天的一种感觉,首先是商店的比较。国内品牌新能源商店可以结合软硬件实现各种灵活性的结合;相比之下,传统合资品牌的销售策略非常直接,优惠现金3万元,没有更多的权益给用户。此外,在新能源渗透率高的背景下,智能化已经成为消费者买车无法回避的话题。副驾驶屏幕和后屏幕逐渐成为许多汽车公司中高配置车型的标准配置;传统合资燃油MPV内部功能的局限性形成了强烈的对比。

最重要的是,新能源MPV绕过了唯一的产品痛点,解决了电池寿命焦虑和充电问题。传统的合资燃料MPV不否认它在硬件技术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但现在它正在迅速缩短,甚至超越。

所以,销售额还会继续扩大吗?

在过去的两年里,新能源MPV市场将会有一定的扩张。市场需求激活后,我们看到了许多不同品牌、不同价格的车型。价格覆盖面积仍在扩大,但不应向下覆盖。如果向下覆盖,小型车型无法承受溢价属性。因此,接下来,约30万款MPV产品将继续得到市场的认可,然后实现销售增长。

然而,MPV市场的规模最多在2016年超过200万台,目前的规模不到100万台。在这种情况下,它不能容忍这么多品牌的生存。如果继续这样下去,合资企业的MPV市场可能很难融入,差距将逐渐被国内新能源MPV拉开。

这些合资企业短期内不太可能融入新能源MPV阵营。

作者路咖汽车

原创文章,作者:路咖汽车,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ar-metaverse.com/202311/3006136564.html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