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补贴可能会产生积极影响?

在欧洲几家主要汽车公司开始集体轰炸欧洲反补贴调查后的过去一周,关于这件事的消息并没有新的发酵,开始逐渐变得平淡。事实证明,该行业以前的许多分析观点都是完全错误的。例如,欧洲的汽车行业显然感受到了竞争压力,需要狙击手。

随着德国汽车公司站出来质疑这项调查,随着法国最大的汽车品牌PSA母公司入股零跑,每个人都可以看到汽车公司感到压力,但更愿意拥抱。反补贴调查能否继续下去,因为几家汽车公司的做法也未来不确定。尽管调查在10月底正式开始,但欧盟还是选择了比亚迪、吉利和上汽进行了反补贴调查。尽管欧盟预计这项调查不会超过13个月。

首先,确定中国生产的新能源汽车是否得到补贴;其次,这些补贴产品是否损害了欧盟的新能源汽车行业;第三,决定采取什么措施,并评估这些措施是否符合欧盟的利益。本次调查包括出口到欧盟、中国和世界其他地方的纯电动汽车的数量和销售定价;欧盟还需要了解产业链的相关信息,包括锂、钴、镍、电池电池和其他供应商的名称。初裁将于2024年7月4日公布,终裁将于2024年11月2日公布。

卖的不便宜,还要调查

有些人可能和我们有同样的问题,为什么第一批被调查的公司是比亚迪、吉利和上汽。事实上,中国有许多新能源汽车公司出口到欧盟,包括国内上汽集团、吉利汽车和比亚迪,以及特斯拉和华晨宝马等在中国生产的外国或合资汽车公司。

在过去的五年里,从欧盟进口的中国汽车数量增加了四倍。根据中国乘用车协会的数据,今年上半年,中国向9个欧洲国家出口了近35万辆电动汽车,超过了2022年的年出口(应该包括大量的国内特斯拉)。

至于比亚迪、吉利和上汽的选择,也就不足为奇了。这三家公司都是国内品牌,在欧洲市场有自己的特点。吉利在欧洲一直有业务布局(沃尔沃和极星品牌),明爵在欧洲市场出口最多(上半年10.4万辆,市场增长排在特斯拉之后),而比亚迪计划将欧洲经销商数量扩大到200家。上汽名爵前八个月交付了68815辆,比亚迪只有7634辆。

反补贴可能会产生积极影响?

这些国内品牌的主要出口国集中在英国、德国和法国。这三个欧洲国家进口了7.02万辆国内新能源汽车。明爵排名第一,极星排名第二,比亚迪排名第三。此外,中国的新能源汽车在欧洲市场上真的卖得更便宜吗?

欧洲比亚迪汉EV的价格相当于51.15万元,比中国贵144%;小鹏P7在欧洲的价格相当于37.05万元,比中国贵77%;蔚来ES7在欧洲的价格相当于63.66万元,比中国贵30%。与几辆车相比,我们有一个概念。德国奔驰EQE的价格为49.21万元;保时捷Taycan的价格为69.03万元。

在欧洲销售的中国新能源产品并不便宜。

反补贴可能会产生积极影响?

这种反补贴基本上可以被视为欧盟对汽车行业的保护。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反补贴调查主要针对在中国生产和进口到欧洲的品牌,最早可追溯5年,即2018年左右。

那么,现阶段该如何应对呢?

最糟糕的结果是开始征收关税,调查期近12个月,也就是说,中国汽车公司的安全窗口期最多为12个月。12个月后,是否征收关税取决于最终的调查结果。更多的是积极合作,争取有利于调查结果。

但话说回来,中国汽车制造商在欧洲的产品价格高于当地市场。例如,MG4在欧洲的价格比中国高出70%左右,比亚迪元PLUS的价格高出近200%。根本不符合欧盟最初发起反补贴调查的原因。在欧洲销售的产品比在中国销售的产品贵得多。因此,对于这次反补贴调查,国内汽车企业不需要焦虑,可以按照正常流程进行。

说说影响,可能是积极的。

目前,中国汽车出口量大,已超过日本汽车出口量。然而,在新能源汽车层面,它仍然停留在直接贸易和海洋出口的模式中。这种形式不够稳定,还会遇到进口国的高关税,如美国约25%(欧盟约10%),以及欧盟等反补贴调查。

海外市场的持续发展是中国汽车公司的长期发展目标,因此仅仅依靠直接贸易的形式显然不适合长期发展。因此,这实际上会加速中国汽车企业进行第二种出海模式,即在海外建厂。这样,关税和长途运输的成本就可以直接避免;此外,海外工厂建设也将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贸易摩擦(类似于反补贴和反倾销的双重反调查)。

目前,我国新能源汽车领域还没有完善的环节。布局完善后,本地生产和销售可以避免反补贴调查和关税问题,大大提高产品竞争力。

这就是欧盟反补想要的效果吗?

也许,除了推动就业问题的改善外,当地的工厂建设还可以复制国内成熟的产业链。这也可能是一种“鲶鱼”效应,推动了新能源配套产业链的完善和成熟,这是欧洲汽车公司在新能源领域所没有的正式能力。

最后

欧洲的反补贴调查实际上是关注中国电动汽车的价格;必须承认,中国电动汽车在欧洲市场的竞争力仍然依赖于超高的性价比优势。数据显示,欧洲电动汽车的平均价格约为5.6万欧元,而中国电动汽车的平均价格不到3.2万欧元。

短期内,如何应对中国汽车公司,最好的解决方案是积极配合长城汽车提交报告;从长远来看,是时候加快全球布局,在海外建厂,有自己的销售渠道了。

现阶段的调查对国内新能源企业影响不大。即使在发起调查的法国,他们仍然继续销售,并愿意继续布局。国内品牌经得起反补贴调查,欧洲本土市场的价格远高于国内同型号的价格。

即使最终失去了反补贴调查,也不会阻止新品牌加入欧洲出海计划,也不能直接以贸易出口的形式找到另一种方式,只不过是重资产在当地建厂。如果调查失败,只能说欧盟将在产业链失去竞争力的前提下面临更大的压力。

作者路咖汽车

原创文章,作者:路咖汽车,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ar-metaverse.com/202311/0722132125.html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