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月的第一天,中国新能源汽车圈都特别热闹,因为很多新能源汽车公司,尤其是造车新势力,喜欢在这一天宣布销量。
最极端或最不正常的是理想,甚至在一周一宣布,直接加快了整个汽车圈的整体节奏。
那么,到底哪家新能源厂商比较牛,我们来看看数据。
先看整体水平。根据乘用车联合会的数据,预计10月份乘用车制造商批发销量将达到89万辆,同比增长32%。换句话说,32%是一个分水岭。如果你没有达到这个水平,甚至是负的,恐怕你必须给自己敲响警钟。
整个10月,比亚迪、埃安、理想、小鹏、零跑、蔚来、深蓝、极氪、问界、哪吒、腾势等11家销量超过1万的中国新能源品牌。那么,这11个品牌的现状如何?每个品牌都像表面上那样美丽吗?
比亚迪月销量超过30万辆
首先,看看头部的两家公司。比亚迪10月份销量30.18万辆,其中乘用车30.10万辆,同比增长38.4%。换句话说,比亚迪比整个市场好一点,只有6.4个百分点以上。
然而,有几个重要因素不容忽视:比亚迪的月销量首次超过30万辆,这是可怕的。你知道,即使是像上汽大众和上汽通用这样的企业,月销量也只有10万辆左右,远低于比亚迪。这意味着比亚迪已经完全突破了中国合资品牌的墙壁。
比亚迪从1月到10月累计销量为238.14万辆。也就是说,只要未来两个月保持月销量超过30万辆,比亚迪今年的累计销量就有可能超过300万辆。这意味着比亚迪将成为中国最大的汽车制造商。
比亚迪10月份的销量还有一个值得关注的数据,就是纯电有16.55万辆,插入式混合动力有13.55万辆。要知道,去年比亚迪的插入式混合动力销量比纯电力多,插入式混合动力车94.6万辆,比纯电力车近3.5万辆。这意味着纯电力受到越来越多消费者的欢迎。
数据显示,比亚迪今年前三季度净利润为213.7亿元,前三季度累计销量为337.7万辆,集团销量为100万辆,但净利润仅为比亚迪的一半,为114.07亿元。由此可见,比亚迪的强势。
理想逆袭 月销量超过4万辆
理想10月份销量为4.04万辆,同比增长302.1%。理想的增长也相当可怕。
首先是300%的增长率,远高于市场的32%,这是惊人的增长率;
第二,目前所有销售的理想车型都是增程式混合动力车型,没有纯电动车型。此前,整个行业的神仙都在喷洒增程式,认为这是一项落后的技术。国家相关新能源补贴基本上是围绕增程式进行的。只有一个理想的增程式;
第三,理想的销售车型只有3款,每款车型都很大,是中大型SUV,轴距超过3米,所有车型价格高于30万元,其中L9超过40万元。此外,这三款车的配置非常明确,每辆车只有2-3款车型可供选择。市场上的大多数汽车都有3-5个或更多的车型可供选择。
此外,理想是除了比亚迪,唯一实现盈利的汽车制造新力量。为什么电动汽车公司更受消费者青睐,而不是其他看似正确的路线?为什么电动汽车公司更受消费者青睐,而不是其他看似正确的路线?这是一个值得整个行业思考的问题。
在财务数据方面,今年上半年理想汽车累计销量仅为13.9万辆,但净利润达到惊人的32.44亿元,相当于每辆车2.3万元。与比亚迪相比,每辆车的净利润约为9000元,上汽集团的净利润约为3300元。如果理想的汽车保持这种势头,它可能会成为中国最赚钱的汽车公司。
小鹏坐过山车 还没有脱离危险
蔚来、小鹏曾与理想并列“蔚小理”,蔚来曾在市场价值上远远领先于小鹏和理想,一度是两者的总和。但现在,仅仅两年左右,三者的地位就完全颠倒了。理想市值约为354亿美元,比蔚来和小鹏的总和高出约80亿美元。
10月份,小鹏销量20002台,同比增长292%,创下单月销量新纪录。然而,与理想和比亚迪不同,小鹏之前经历了一轮巨大的曲折,月销量一度跌至6000台左右。
相比之下,今年上半年,小鹏汽车损失51亿元,累计交付4.14万辆,相当于每辆车,损失约12万元。到目前为止,小鹏汽车仍然没有盈利的希望。
但与上半年6个月销量仅4.14万辆相比,今年10月每月销量超过2万辆。如果小鹏保持这种势头,积极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很可能成为继理想之后实现正利润的下一支新车制造力量之一。
蔚来:10月份销量仅略增长2.7% 传播内部裁员
10月,蔚来销量为16074台,同比增长59.8%。从同比增长来看,比市场好32%。
但就在11月初,蔚来传出了大幅裁员的消息。根据蔚来汽车联合创始人、总裁秦力洪的回应:“威来一直在追求组织效率的不断提高。各方传言多有不实。”从这个回应来看,首先是一句话“追求组织效率不断提高”,末句“多有不实”,都似乎在变相承认谣言。
从公开信息来看,威来最大的问题是持续亏损问题难以解决,战线拉得太长,包括准备推出多个品牌——蔚来、阿尔卑斯、萤火虫、孤军奋战,坚持做投资巨大但盈利困难的换电业务,亲自下场做手机,自主研发芯片。一旦这些业务全线开业,至少需要5-10年的投资才能看到盈利的那一天。
据媒体统计,威来从2016年到2023年第二季度亏损近630亿元,短期内人们看不到威来止损的希望。从这个角度来看,威来压力很大。
更让威来担心的是,今年6月,威来宣布全系列降价3万元,取消了终身免费换电等权益,其多款车型价格达到20-30万元。在“降价“在7月份的刺激下,蔚来销量短暂超过2万辆,创月销量新高。
然而,在8-9-103个月内,蔚来汽车的销量立即下降到2万辆以下,8月1.9万辆,9月1.5万辆,10月略有上升到1.6万辆。然而,它有多达8辆车,每辆车的平均月销量几乎不超过2000辆。这个销量很低。
就在今天,蔚来创始人、董事长李斌发全体员工信,确认裁员10%,“推迟和减少3年内无法提高公司财务业绩的项目投资”,这意味着威来将暂停推出阿尔卑斯和萤火虫两个子品牌,并暂停其手机品牌的研发。原因是这三个项目基本上不可能在三年内提高威来的财务业绩,只会在短期内扩大威来的损失。
当然,威来最终的决策取决于后面的计划。
零跑,哪吒:左一个 一个向右
根据零跑官方公布的数据,10月份零跑交付1.8万台,同比增长159%,远高于市场。这意味着该品牌正在快速增长。
作为除“蔚小理”此外,造车新势力的第二梯队,“威马、哪吒、零跑”威马曾经是第二梯队的领头羊,因为它的创始人完全来自零跑“门外汉”而不是行业看好。但现在,威马已经基本停止,哪吒未能实现融资上市。相反,他成功地登陆了香港股市,最近赢得了世界第四大汽车集团斯泰兰蒂斯(Stellantis)人们对多达15亿欧元的投资感到惊讶。
最令人惊讶的是,今年第三季度,零跑首次实现毛利率正,当季毛利率为1.2%。要知道,正是因为毛利率高,理想车才超越了蔚来和小鹏,成为第一个造车新势力盈利的品牌。
那么,零跑会成为继理想之后整个行业第二个盈利的造车新势力吗?
让我们看看哪吒的情况。10月,哪吒汽车全系列交付12085辆,同比下降32.62%,同比下降8.5%。这对整个新能源市场平均增长率高达32%的市场来说不是一件好事。恐怕困扰哪吒的不止这些,但它的品牌定位要模糊得多。
哪吒汽车CEO曾在社交媒体上表示:“说实话,还在牌桌上的中国品牌汽车企业技术都差不多。不同之处在于品牌建设能力强弱,成本控制能力高低,细分市场进入的优缺点。多买的价格更高,背后有父母的潇洒”。
从市场感知的角度来看,正如张勇所说,哪吒可能是一个需要提高品牌塑造能力和成本控制能力的品牌。
根据360公司的年度报告,2022年,哪吒汽车净亏损达到69.2亿元。据媒体报道,三年来,哪吒汽车累计亏损11.5亿元。
2023年,哪吒设定年销量目标30万辆,但今年1-10月累计销量仅为10.98万辆。这意味着哪吒已经完全偏离了他预设的轨道。
原本活跃在微博上的哪吒CEO张勇,这两天显得很安静。
“混改新势力” 埃安一骑绝尘
再来看看“混改新势力”的情况。
埃安、智己、阿维塔、极狐、兰图等品牌作为国有汽车企业集团的新品牌,不愿意让市场拱手让人,不仅加入了新能源市场的战斗,也发挥了作用“混改牌”。
起初,广汽、长安和蔚来相继成立“混改”公司——广汽蔚来、长安蔚来分别创立了合创和阿维塔;上汽、阿里、张江高科技“混改”北汽和麦格纳创立了智己品牌“极狐”品牌,东风创立“岚图”,并且一直声称正在引进“战略投资者”但是结果迟迟不见。
如今,广汽已经启动了另一个炉灶,打造了埃安品牌,长安蔚来也是如此“剔除”与宁德时代等创立了新的阿维塔,失去了蔚来。
在销售数据方面,埃安10月份的销量为4.15万辆,同比增长38%,完全一副“混改之王”姿势。很多人甚至没有意识到为什么广汽的埃安是国企新势力的第一个崛起者?原因是什么?大多数人的认知模糊。
10月东风蓝图销量终于达到6000台门槛,达到6067辆 同比增长138%,但1-10月累计交付仅为33529 车辆无法与理想车辆的月销量相比。兰图是业内第一个向理想学习,推出不乐观的车辆“增程式”国有汽车品牌。
北汽的极狐品牌一直隐藏着销量,原因不言而喻。10月,极狐交付了3107辆新车,1月至10月共交付了17608辆。这一成就在整个新能源市场上的存在感非常低。在全球大型制造商麦格纳和中国最大的科技公司华为的支持下,极狐仍然无法从谷底捞起。恐怕很难说为什么这个品牌今天会去这样一个领域。
上汽的智己也在挣扎,10月份的销量终于达到了4018辆,首次突破了4000辆。这要归功于其新车智能LS6“降价”。这款10月12日刚上市的新车推出了上市权益价:21.49万-27.69万元,仅略高于小鹏G6,甚至最高价格与小鹏G6完全一致,但车身尺寸甚至比小鹏G6大一级。智己“求生欲”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强大。
阿维塔品牌也表现不佳。从与蔚来合资到与宁德时代合作,长安已经伤透了这个品牌的发展。
今年10月,阿维塔只销量3888辆,只能说比没有好。鉴于阿维塔成立较晚,其发展势头有待进一步观察。
吉利极氪:不鸣就行 一鸣惊人
另一个令人惊讶的品牌是吉利极氪。
最初,吉利希望专注于领克品牌的发展。即使在吉利广阔的架构下,第一辆电动汽车最初也被称为领克ZERO,然后吉利又成立了“极氪”品牌,后来才有了极氪001。
根据10月份的销售数据,极氪当月交付了13077台,同比增长29.2%,略低于市场。但作为2021年10月才推出的第一款产品,24个月累计交付达到17万辆的品牌,这个成绩并不快。
最新消息显示,极氪不仅发布了自成立以来最昂贵的汽车——极氪001 FR,售价高达76.9万元,计划在美国融资上市,打破“蔚小理”三年多后,中国新能源汽车企业美股上市“空窗期”,这意味着该品牌很可能成为下一个市场亮点。
写在最后:
从比亚迪到极氪,从埃安到智己,从理想到零跑,中国新能源汽车公司正在加速狂奔。
10月份,中国有11家新能源汽车公司月销量超过1万家,包括深蓝和腾势。32%的平均增长率也意味着该行业正处于中国汽车工业的支柱之中。
相应地,包括大众、丰田在内的海外品牌和合资品牌的市场份额正在下降。三菱、讴歌、吉普等品牌甚至宣布暂停中国业务,大众、奥迪等原本不可或缺的品牌低下头与中国汽车公司合作。中国汽车时代可能已经正式到来。
原创文章,作者:汽车记录者,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ar-metaverse.com/202311/07221321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