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路透社报道,11月1日,大众集团董事长Oliver Blume表示,由于欧洲对电动汽车的需求低于预期,该公司暂时不会决定第四家电动汽车电池超级工厂的位置。
事实上,在过去的一年里,大众一直在东欧寻找其电动汽车电池超级工厂的潜在位置,包括捷克共和国、匈牙利、斯洛伐克或波兰。但去年11月,大众汽车集团表示,大众汽车将推迟欧洲电池厂的选址计划,并不急于做出决定。
现在,大众汽车终于明确表示,新的电池厂选址计划将被推迟。至于延迟的原因,Blume在斯柯达的一份声明中说:“根据市场情况,包括欧洲纯电动汽车市场增长缓慢……目前还没有商业理由决定进一步选址。”
值得一提的是,在Blume发表声明的那天,捷克官员表示,他们将开始向其他投资者提供大众电池厂的拟议选址,称他们不能再等待公众做出决定。
捷克官员表示,他们一直在努力在这个国家建造大众汽车,但他们将开始专注于其他项目。杰克工业部长Jozef Sikela表示,它正在与五名投资者进行谈判,其中两个项目的规模与公众的计划相似。
如何实现240GWH的产能目标?
大众集团和2022年宣布,其电池业务公司PowerCo将负责6家电池超级工厂的规划和建设,到2030年总规划产能为240GWh。
目前,德国萨尔茨吉特、西班牙瓦伦西亚和加拿大安大略省的圣托马斯已经确定了三家工厂的位置,总产能为170GWh。
也就是说,距离240GWh的规划目标,还有70GWh等待大众落定。
萨尔茨吉特的电池厂将成为大众集团的欧洲电池中心,前期投资约20亿欧元,年产能40GWh。该电池厂将与国轩高科技合作开发标准电池,计划从2025年开始大规模生产,并将为大众、斯柯达和西雅特品牌生产电池。该工厂于2022年7月正式开工建设。
位于瓦伦西亚的电池厂将与其西亚特品牌共同建设,年产能将达到40GWh。
圣托马斯的电池厂预计将于2024年开工建设,并于2027年完工,年产能高达90GWh,加拿大政府和公众将共同投资200亿加元。
维科锂电池注意到,尽管公众明确推迟了新的电池厂选址计划,但它刚刚重申了2030年10月至240GWH电池总产能建设的目标。
此外,公众还对上游供应链进行了新的布局,加强了自主权。同样在10月,PowerCo和比利时材料技术公司优美科(Umicore)“合资电池材料公司”IONWAY宣布成立。根据双方去年公布的计划,电池前驱体和正极材料将从2025年开始共同投资30亿欧元,2030年前达到160 前驱体和正极材料的GWH电池容量。
主要原因是需求放缓
今年9月,大众汽车发布了截至2028年的新车生产计划。一个重要的变化是,大众汽车决定取消在德国沃尔夫斯堡瓦尔梅瑙建造新工厂。与此同时,Trinity汽车项目被转移到茨维考试工厂。
对电动汽车的需求放缓是主要影响因素,无论是取消新建汽车厂,还是推迟电池厂选址计划。
目前,欧洲是大众汽车最大的电动汽车市场,占全球销量的60%以上。然而,该公司首席财务官Arno Antlitz上周透露,欧洲的电动汽车订单比去年减少了50%,从去年的30万辆减少到15万辆。
与此同时,公众对中国在第二大市场的情况并不乐观。Arno Antlitz “在与小鹏汽车合作推出新车之前,大众汽车可能会失去在中国的市场份额。”
今年7月26日,大众集团刚刚向小鹏增资7亿美元,收购了小鹏约4.99%的股权。双方同时达成技术框架协议,预计2026年将在中国市场推出两款大众品牌电动车型。
大众不仅明确表示,欧洲对电动汽车的需求有所下降,而且通用汽车最近宣布将放慢几款电动汽车的推出速度,以降低成本和电动汽车产品的支出。
许多汽车巨头的布局发生了变化,这表明全球电动汽车销量正在放缓。
动力电池作为电动汽车的核心组成部分,自然是命运共同体。电池巨头松下也发出了类似的警告,对其电池业务的前景并不乐观。
10月30日,松下表示,公司第二财季日本电池产量环比下降60%,能源部本财年(2023年4月至2024年3月)利润预期下降15%。
首席财务官Hirokazu Umeda表示,特斯拉的高端车型Model S和Model X使用松下生产的电池。然而,由于这两款车型的价格超过了补贴价格标准,美国政府无法享受税收抵免补贴,因此需求下降。
然而,今年9月,特斯拉在美国下调了Model S和Model X的价格使一些版本符合美国政府的税收抵免条件。
此外,Umeda还表示,松下正在努力优化库存,关闭部分生产线,而不是完全停止运行。这意味着松下将放缓电池生产。
进一步突出供需失衡问题
不难看出,主流汽车制造商和电池供应商的规划调整进一步突出了供需失衡的问题。
近日,在行业会议上,广汽埃安新能源汽车副总经理张雄也公开表示:“近年来,随着电池和上游企业的疯狂扩张,产业链产能严重过剩,价格竞争日益激烈。动力电池、正负极材料、电解质、隔膜等产能至少是实际需求的两倍。例如,2023年动力电池产能为1600GWh,市场需求为700GWh,利用率为43.75%。”
毫无疑问,未来整个新能源产业链的竞争将非常激烈。随着技术、产品的快速升级和全球形势的变化,企业布局和投资将更加谨慎,行业将回归理性状态。
就电池行业而言,在近年来的大规模扩张和高投资下,产能过剩是不可避免的。从目前的竞争模式来看,竞争对手已经接踵而至,无论是本地市场、电池出海还是储能应用领域。
行业预计,电池产能过剩对行业最直接的影响将是市场整合。许多二三线电池制造商可能会出现供需失衡,一些企业可能会因产能利用率低而被合并和重组。今年,许多终止/退出电池新能源布局的案例可能是一个开始。
原创文章,作者:OFweek锂电网,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ar-metaverse.com/202311/03101312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