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30年或全球40%的欧盟动力电池将被迫回收

01前沿动态

1、2030年或全球40%的欧盟动力电池将被迫回收

财新网10月26日报道,在欧盟新电池法的推动下,预计欧洲市场的电池回收能力将从今年的19吉瓦时增长到2030年的80吉瓦时,增长了3倍以上,占全球总产能的10%至40%。

Carolinin,德国原材料署原材料回收利用领域的专家 10月25日,Kresse博士在中德新能源电池原材料峰会论坛上做出了上述预测。

欧洲市场是中国电力电池的重要出口目的地。欧盟新电池法案的出台引起了中国电力电池出口企业的高度关注,如此高的回收率将大大提高企业的成本。

根据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的数据,今年前三季度,中国累计出口动力电池达到89.8吉瓦时,占同期中国总产量的20%。根据中国海关总署的数据,今年上半年,中国出口到德国和荷兰的锂电池总额为564.4亿元,占当期中国锂电池出口额的22%。

2、江西省发布了低碳零碳负碳示范项目实施方案

10月23日,江西省发改委发布《江西省低碳零碳负碳示范工程实施方案》通知。根据该计划,到2025年,通过创建约60个低碳零碳负碳示范项目,实施了一批示范项目,转化应用了一批先进的绿色技术成果,初步显示了项目示范效果,探索了重点领域绿色低碳发展的有效途径。到2030年,低碳零碳负碳示范项目取得了显著的领先成果,绿色低碳先进技术开发和商业推广模式基本成熟,应用场景示范项目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总量稳步下降,向全社会推广了一批典型的绿色低碳发展经验模式。

绿色低碳先进技术示范包括源减碳、工艺减碳等。源类包括光伏产品研发、制造、示范应用、清洁能源开发利用等非化石能源先进示范项目、化石能源清洁高效开发利用示范项目、先进电网储能示范项目、绿氢减碳示范项目等。

3、越南成为中国最大的光伏玻璃进口地

根据最新数据,2023年9月,中国光伏玻璃出口量为30.30万吨,环比下降10.25%,同比增长78.03%。

2023年1月至9月,我国光伏玻璃累计出口量为266.73万吨,同比增长63.66%。

9月,越南作为中国最大的光伏玻璃进口国,进口光伏玻璃总量达到5.91万吨。这一变化与越南许多当地的光伏组件工厂有关。中国企业和当地投资的本土公司在越南布局较高。

4、今年首批发放500亿可再生能源补贴

10月19日,根据国家电网新能源云官方网站发布的《关于2023年第一次转移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补贴资金的公告》,截至今年9月底,财政部发布了国家电网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家电网)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补贴资金年预算500亿元。

风力发电225.14亿元,太阳能发电252.25亿元,生物质能发电22.6亿元。

这比去年第一批可再生能源补贴增加了25%,尤其是风电补贴比去年增加了1.14倍左右。

财政部去年拨付给国家电网的第一批补贴预算是399亿元。其中风力发电105.18亿元,太阳能发电260.67亿元,生物质能发电33.52亿元。

5、宜家等130家公司推动COP28制定放弃化石燃料的时间表

据《金融时报》报道,“宜家,沃尔沃汽车,eBay、喜力、Godrej Industries 和其他130 许多企业敦促世界领导人下个月在迪拜参加联合国气候峰会时同意放弃化石燃料。”

报告补充说,这些年收入近1万亿美元的全球公司已经写了一封公开信,标志着“这么大的公司第一次集体敦促政府放弃化石燃料”。还包括阿斯利康、英国电信集团、雀巢、联合利华、拜耳、Ørsted、Iberdrola 他们警告沃达丰,他们的企业“我正在感受到气候变化对极端天气事件增加的影响和成本”。这封信由“We Mean Business Coalition”协调,该联盟是一个促进全球气候行动的非营利组织,信中写道:“我们呼吁参与COP28的各方寻求成果,为全球能源体系转型奠定基础。努力在十年内全面淘汰不减少的化石燃料,减半排放。” businesgren指出,这封信还说:“这可以通过协商到2030年将可再生电力容量增加至少11000GW(吉瓦)两倍,将能源效率部署率提高一倍的全球目标来实现。”

02企业动态

1、宁德时代签署了100亿元储能项目合作合作

10月25日晚,宁德时代宣布,近日,中城与宁德时代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根据协议,“十四五”和“十五五”在此期间,中城大有与宁德时代将达成100亿元储能项目的战略合作。“十四五”在此期间,双方的合作规模将不低于3.5GWh。

目前,中城大有与宁德时代已成立专项工作组,并开始推进相关合作。

据报道,中成大有隶属于中央党校、中国中信、中国航天科技联合发起成立的大有国联控股有限公司。在国家“双碳”在目标指导下,中城大有加速能源体系改革,全面布局“用户侧 电网侧”储能市场致力于成为新能源生态的领导者。目前,业务范围涵盖光伏、储能等多个领域,在全国范围内布局了多个独立储能电站项目。

2、蜂巢能源首款飞叠短刀储能电池下线

10月25日,蜂巢能源官方微博宣布,全球首款飞叠短刀325 Ah储能电池当天在成都基地下线。该储能电池采用短刀结构设计,基于飞叠技术制造,体积能量密度为165Wh/hKg,循环寿命为12000次。

蜂巢能源表示,这款电池的离线标志着它在促进储能全球短刀化方面迈出了实质性的一步。

目前,储能市场应用的主流电池容量为280Ah。随着技术的不断迭代,储能行业对电池容量的需求不断增加,正朝着300Ah以上的时代迈进。

3、“硅王”通威股份第三季度净利润下降近70%

根据世界上最大的高纯晶硅和光伏电池供应商通威10月25日披露的财务报告,公司今年第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373.52亿元,同比下降10.52%;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30.31亿元,同比下降68.11%。前三季度,通威股份收入114.2亿元,同比增长9.15%,同期归母净利润163.02亿元,同比下降24.98%。

通威解释说,第三季度净利润下降的主要原因是光伏产业链价格同比下降。自今年年初以来,该公司每季度归属于母公司的净利润分别为86.01亿元、46.69亿元和30.31亿元。

在整个行业的背景下,通威等上游领先的超级引擎硅材料在过去两年中出现了悬崖价格下跌:今年4月中旬,单晶致密材料的周平均成交价格仍高于19万元/吨,9月底达到8万元/吨,相当于2021年初的价格。2022年,硅材料的最高价格达到33万元/吨。

4、国轩高科技与密歇根州政府签订了24亿美元的电池材料厂建设合同

10月25日晚,国内电池龙头制造商国轩高科技有限公司表示,国轩高科技计划在密歇根州建设电池材料项目,并委托其全资子公司 Gotion, Inc.(以下简称“美国国轩”)与密歇根州政府及其他第三方合作伙伴签订相关协议。

国轩高科技表示,密歇根州电池正负极材料厂的建设是为了改善北美的产业链,确保北美锂电池的安全生产和供应。

项目位于密歇根州梅科斯塔县格林城。规划用地约276.37英亩(约1.12平方公里)。计划投资总额为23.64亿美元,具体金额将根据项目的可行性分析和申请审批情况确定。资金来源是与第三方战略投资者的合作和共同投资。建设周期自项目开工之日起至2031年12月31日。

5、TCL中环第三季度净利润下降20%以上,计划回购5亿-10亿元

10月25日,光伏硅片龙头TCL中环披露的第三季度报告显示,公司第三季度营业收入137.56亿元,同比下降24.19%;上市公司股东同期净利润为16.52亿元,同比下降20.72%;前三季度,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23.75%,至61.88亿元。

TCL中心表示,随着光伏产业新产能的释放,前三季度产业链逐渐由供应紧张转向充裕,光伏产业竞争激烈,给市场环境和运营带来诸多压力。然而,产业链成本和价格的下降进一步提高了光伏发电的经济性,推动了终端安装的稳步上升。

值得注意的是,报告期末,TCL中环库存净额近96.79亿元,较期初增长50.52%,主要是由于当期产销规模扩大和库存商品增加造成的。资产减值损失发生12.11亿元,较同期增长225.68%,主要是库存降价增加造成的。

公司同日宣布,计划利用自有资金以集中竞价交易的形式回购公司部分公共股份,以实施员工持股计划或股权激励。回购资金总额不低于5亿元,不超过10亿元,回购价格不超过34.15元/股。

6、龙盘科技正式向港交所提交

十月二十四日,江苏龙盘科技有限公司港交所提出上市申请。

根据招股说明书,该公司是世界领先的磷酸铁锂正极材料制造商,也是中国大陆著名的汽车环保精细化学品制造商。公司主要经营以下两部分:磷酸铁锂正极材料和汽车环保精细化学品。

公司从事磷酸铁锂正极材料的研发、生产和销售。磷酸铁锂正极材料是目前锂电池生产中应用最广泛的正极材料,用于包括新能源汽车和储能行业在内的各种终端市场。

此外,公司还从事汽车环保精细化学品的综合研发、生产和销售,涵盖柴油发动机尾气处理液、汽车和工业润滑油、冷却液和汽车维修产品,广泛应用于汽车制造市场、汽车售后市场和工程设备市场。

2022年,该公司是世界第三大磷酸铁锂正极材料制造商,市场份额为8.6%;中国大陆第三大汽车尿素制造商的市场份额为11.5%;中国大陆第三大冷却液制造商的市场份额为4.6%。

7、零跑车在Stellantis集团投资116亿元

Stellantis集团宣布,计划投资约15亿欧元(约116亿元人民币)获得零跑汽车约20%的股权,并获得零跑汽车董事会两个席位。

此外,Stellantis集团和零跑车将使用51:49的比例建立了一个名为“49”的公司“零跑国际”合资公司。除大中华区外,合资企业有权向世界其他市场进行出口和销售业务,并有权在当地独家制造零跑车产品。合资公司将成为Stellantis的并表附属公司,Stellantis集团将任命合资公司首席执行官。

8、前三季度终端销售榜:比亚迪碾压特斯拉

根据终端销量数据,前三季度新能源汽车终端销量超过490万辆,同比增长39.5%。比亚迪以超过168万辆的终端销量夺冠,超过第二名特斯拉近4倍,差距越来越大。埃安超过五菱获得第三名,理想“过五关斩六将”跻身前五。

——END——

原创文章,作者:零碳风云,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ar-metaverse.com/202310/2723129909.html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