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汽车智能驾驶系统在没有足够用户真实驾驶数据的情况下

小米汽车智能驾驶系统在没有足够用户真实驾驶数据的情况下

作者|崔秋阳

编辑|章涟漪

在华为举行新闻发布会后的一个月里,小米为其新产品矩阵举行了新闻发布会。

小米14和14Pro、电视、手表、冰箱等智能家电都出现了,其中与小米汽车最相关的是小米全新的操作系统澎湃OS。

小米科技创始人雷军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澎湃OS是对旧操作系统底层结构的重组。重组后,小米完成了MIUI、Vela、Mina、车机OS四个系统的软件架构统一,也为下一步建设的人、车、家全生态奠定了基础。

多端无缝互联,AI大模型上车…即使小米的第一款产品还没有出现,即使新闻发布会上的车辆内容很少,澎湃OS的发布还是让人想象不已。

然而,在完成终端和其他设备系统开放的同时,小米汽车也需要保持清醒:仅仅依靠一个统一的内部操作系统,就不足以在弱肉强食的新能源汽车市场站稳脚跟。

01人 车 家=澎湃OS

虽然小米在新闻发布会上没有详细介绍澎湃OS与车辆的结合,但小米总监金凡在讲解澎湃OS时仍给出了一些具体的终端使用场景。

金凡说,澎湃OS的特点之一就是跨端连接方便,“在澎湃OS的加持下,小米旗下的所有设备都实时组网。”

小米汽车智能驾驶系统在没有足够用户真实驾驶数据的情况下

当用户靠近车辆时,他们可以通过控制中心操作车辆

它反映在设备端,即当用户用手机接近小米汽车时,车辆标志将出现在手机集成设备中心供用户操作,使用户无需浪费时间打开车辆应用程序进行操作。

小米汽车智能驾驶系统在没有足够用户真实驾驶数据的情况下

在澎湃OS中,用户的手机可以直接调用车载摄像头

在车内用手机进行视频通话时,金凡说,用户甚至可以在手机上调用汽车摄像头拍摄的照片。

澎湃OS也可以在用手机浏览APP时无缝流转到车上,并可以从断点继续浏览。/p>

除了跨端互联网,澎湃OS的整体架构还引入了人工智能子系统,包括智能能力中心、大型模型和人工智能部署框架。小米命名HyperMind。

在HyperMind的支持下,系统可以学习和理解用户习惯的行为,最终提前主动为用户提供服务,如设置空调温度、连接音响、接电话时降低电视和音响音量,甚至根据用户回家时间的早晚决定是打开整个房子的灯还是只打开夜灯。

澎湃OS正式上车后,可能会出现以下场景:当用户接近车辆时,车辆会自动解锁,空调温度、座椅按摩/通风等功能会提前调整到用户习惯的程度,甚至驾驶模式(舒适或运动)可以根据副驾驶和后排是否有其他乘客自动调整。

小米汽车智能驾驶系统在没有足够用户真实驾驶数据的情况下

澎湃OS支持大模型部署到设备端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虽然主机制造商目前强调智能驾驶舱领域的大型车型,但许多汽车公司的大型车型仍布置在云中,这导致偶尔的人车互动延迟。

对此,金凡表示,目前AI子系统支持大型NPU端部署技术,以大型图像模型为例,可在手机端运行。

换句话说,在NPU技术的支持下,小米汽车的语音、手势交互系统甚至大型自动驾驶模型都可能在未来的终端运行,以实现真正的意义“大模型上车”。

虽然在两个多小时的新闻发布会上,涉及小米汽车的部分很少,但澎湃OS的多端互联网和人工智能授权能力显示了手机制造商进入汽车行业后在人车互动方面的实力。

然而,华为已经展示了这种实力,并在汽车轨道上掀起了一场大风暴。至少在目前,鸿蒙驾驶舱仍然是车圈“天花板”同样的存在。

作为后来者,小米座舱在华为鸿蒙之后能给汽车赛道带来更多惊喜吗?

02

光靠澎湃OS是不够的

可想而知,澎湃OS正式上车后,小米汽车将成为完全开启移动手机和车端软硬件底层逻辑的手机厂商。

导航、音乐、视频应用无缝流通、手机应用直接上车等功能,可以大大提升小米汽车产品体验的上限。

而且,MIUI已经完成、Vela、Mina、统一车机OS四个系统的软件架构后,也可以大大降低车主的学习成本和使用门槛。

小米汽车智能驾驶系统在没有足够用户真实驾驶数据的情况下

澎湃OS架构示意图

但小米需要明确的是,澎湃OS带来的体验再好,也只是大多数消费者综合考虑的因素之一。

问界前车之鉴近在眼前。

上市第一年,问界M5和问界M7凭借华为的品牌光环和鸿蒙驾驶舱加成,联手交出年销量超过7.5万辆的成绩。

然而,在第二年,汽车市场整体冷叠加价格战的影响下,两款车型都遭遇了滑铁卢。直到最近新问界M7上市,才给问界带来了触底反弹的希望。

因此,在澎湃OS和小米品牌效应的加持下,小米的第一款产品MS11可能会在进入市场的初期获得良好的订单量,但为了保持产品实力的后劲,需要在第一款产品MS11上继续整理“狠活儿”才成。

从今年的市场趋势来看,只要MS11能在保证车辆续航的前提下,在价格和智能驾驶方面给予诚意,就能保证自己在市场上有一点声音。

在智能驾驶方面,雷军曾表示,小米汽车的目标之一是在2024年成为自动驾驶轨道的第一梯队。

根据小米官网发布的视频,其自动驾驶系统具有避开车辆行人、上下匝道、无保护左右转、掉头等功能。

然而,从行业规律的角度来看,除了算法和计算能力外,最重要的是储备大量数据,以提供足够流畅和智能的高级辅助驾驶系统。

小米汽车智能驾驶系统在没有足够用户真实驾驶数据的情况下,能够在高速公路和城市提供流畅的体验,目前还不清楚适用范围有多大。

但很明显,竞争对手不会等小米。

到2024年第一季度,不仅华为和小鹏的辅助驾驶系统将开启大规模进城,智己汽车、魏牌(毫末智行加持)和宝骏(大疆车载加持)也将陆续实现城市NOA的批量生产。

除了智能驾驶需要面对一定的压力外,小米汽车的价格也需要被迫卷起来。

在小鹏G6、智己LS6、问界M7等产品陆续上市后,这些产品已将智能汽车的入门价降低到25万元以下。

在某种程度上,这也是“绑架”小米:如果上市价格不能表现出诚意,恐怕再强大的车机操作系统也不能对消费者形成足够的吸引力。

当然,作为即将正式进入的主机厂,小米汽车除了自己的第一款产品外,还需要在工厂和产品矩阵上做足功课。

03

如何实现年销10万?

毫无疑问,生态加持下的小米MS11在智能驾驶舱中相当出色。

然而,作为一种汽车产品,空的驾驶舱系统可以被称为降维攻击,绝对不能在弱肉强食的新能源市场中脱颖而出。

据界面新闻报道,雷军将小米汽车的年销售目标定在10万辆。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小米汽车首先要考虑的是产能。

雷军微博透露,小米的第一款产品将于明年上半年正式上市,这意味着MS11明年将无法有一个完整的交付年。

其次,一般来说,一辆新车需要一个月的时间才能完成产能爬坡,而且需要半年多的时间,这进一步限制了MS11的交付性能。

而且,考虑到小米汽车在汽车制造方面没有足够的经验,虽然小米亦庄一期工厂计划年产能15万辆,但明年显然无法满负荷生产。

那么,如何实现年销10万的目标呢?

小米的方法之一是丰富产品矩阵。此前,媒体曝光了小米汽车的产品规划:除了纯电动轿车,还有SUV车型。

为了不影响纯电动轿车的产能爬坡进度,据界面新闻报道,小米汽车目前正在与北汽、华晨等老主机制造商讨论OEMSUV车型,并与MS11同步双线生产。这样,工厂和单个车型的交付压力都将被分担。

除了增加车型,小米还计划丰富其动力技术路线。

在小米社会招聘官方网站上,小米汽车发布了一些关于增程车辆的职位,包括增程系统设计开发工程师、动力架构开发工程师等。

小米汽车智能驾驶系统在没有足够用户真实驾驶数据的情况下

小米社招官网发布了关于增程式车型的岗位

显然,小米汽车推出增程式车型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了。

首先,新能源混合动力车型比纯电动车型更受欢迎。

根据乘联会的数据,今年1月至8月,全国纯电动汽车零售额同比增长仅为19.7%,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包括扩展范围)的增长率接近90%。显然,混合动力市场比纯电力市场更具潜力。

第二,与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相比,增程式底盘结构相对简单,从纯电动平台延伸难度较小。此前,哪吒和零跑都推出了纯电动车型,然后推出了增程式车型。

从目前的增长数据来看,两条腿走路确实可以帮助小米快速增长。然而,据36氪报道,小米增程产品的推出时间节点可能在2025年之后。

当时,很难准确预测增程式混合动力车型是否仍能像现在一样受欢迎。现在,北京和上海不再为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包括增程式)提供许可证折扣。

小米汽车迫切需要加快增城车型项目,以避免未来其他城市纷纷跟进此类措施,导致错过增程车型的机会窗口。

综上所述,澎湃OS确实会倍增市场对小米汽车第一款产品的信心,但要想真正进入汽车行业,小米汽车作为主机厂,需要在单一产品和整个矩阵上做更多。

-END-

原创文章,作者:赛博汽车,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ar-metaverse.com/202310/2710129698.html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