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汽车行业,有望体验到中国汽车市场经历的新能源价格战和降价

制造业的皇冠是汽车工业,与政策的约束最深,受政策变化的影响最大。例如,减半购买税可以促进数百万人购买汽车,另一个例子是禁止某种排放,它可以立即从地球上抹去几家汽车公司,就像日本汽车在美国迅速超过当地品牌一样。

政策对汽车行业的影响一般分为三种,一种是倡议,鼓励做一些事情,整体积极但影响不大,二是直接,发布后可以迅速改变市场,这些政策是最常见的,感知最多,如购买税、电池补贴等消费相关。第三,它会带来蝴蝶效应。它的出现周期可能是几年或十年以上,但一旦出现,就是市场格局的变化。

这种情况也很容易找到。目前,由于10多年前新能源汽车发展政策的实施和持续实施,新能源汽车在许多方面稳步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完成了从政策指导到市场化的变化。

而这一趋势,现在又出现了新一轮的出现,关于本周制造业外资准入自由化的延续新政,以及扩大股权比例自由化的延续新政。全球汽车行业,有望体验到中国汽车市场经历的新能源价格战和降价浪潮,这是从无到有的新事物的必由之路。

在政策刷新下,对欧美汽车工业产生虹吸

关于政策刷新“全面取消制造业外资准入限制措施”。核心关键词有两个,一个是全面的,另一个是取消的。

商务部研究院学位委员会成员白明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这是中国高水平对外开放的体现,也是制造业发展的需要”。肉眼可见制造业的进步,现在不怕竞争,良性竞争与合作可以带动相关领域的快速发展。

政策宣布,目前还没有海外公司迅速明确回应。然而,这并不意味着此举对全球汽车行业缺乏吸引力。相反,事情越大,考虑的越多。

没有声音,但有行为。从汽车工业的角度来看,这一举措对美国新能源汽车工业和欧洲汽车工业产生了明显的虹吸。

对于美国汽车工业来说,与政策发布时间点非常一致的两件事是关于比尔的·福特的公开演讲和特斯拉美国最直接的对手Fisker的正式入华。福特汽车公司执行董事长比尔·福特公开演讲的核心内容是,电动皮卡在美国市场的进步不如预期,因为非市场化的影响太大。

此举显然指出,其与宁德时代在美国建设电池厂的计划已被反对派停止。最初,为了避免许多不便,合作采用宁德时代只有技术,福特的投资模式,但目前,由于停止,福特只能选择性价比低、技术相对落后、生产能力低的电池方案来制造和开发电动皮卡。

换句话说,电动皮卡的价格短期内无望大幅下跌,技术也无望大幅进步。

全球汽车行业,有望体验到中国汽车市场经历的新能源价格战和降价

在新政策发布前的几天里,美国新力量Lucid首先透露了进入中国的意图,然后Fisker直接宣布今年年底在上海的第一家销售体验店开业,并正式进入中国。两者显然重视中国广阔市场销售的可能性,但这并不是最重要的一点,因为进入中国市场后,美国电动汽车技术和品牌在比亚迪或威小理面前并不占主导地位。

最重要的自然是中国新能源汽车上下游成熟、性价比高的产业链。诚然,美国现在出台了通货膨胀减少法案,要求本地生产的电池和电动汽车享受高额补贴,但该条款显然不能限制技术流动。

至于欧洲新能源汽车行业的虹吸,是因为宝马和大众已经破冰,赚钱小,未来赚的更多。

全球汽车行业,有望体验到中国汽车市场经历的新能源价格战和降价

2022年,受俄乌战争影响,大多数汽车公司的财务报告和销量大幅下降。但宝马总收入增长28.2%,税前利润增长46.4%,净利润增长49.1%,相应数据明显超过奔驰。大众的情况有点差。虽然整个集团有很多品牌,但净利润增长只有2.6%。整个集团的净利润低于宝马,这与中国市场大量新能源汽车抢夺燃油汽车有关。

然而,从未来的角度来看,宝马和大众都选择在2023年继续在中国投资,他们想要的自然是在世界上最好的新能源环境中取得进步。

全球汽车行业,有望体验到中国汽车市场经历的新能源价格战和降价

这种整合有效吗?答案是显而易见的。例如,新能源现在在全球范围内疯狂,但宝马在2023年上半年悄然登上全球新能源汽车第三名,仅次于比亚迪和特斯拉,超过丰田、本田和大众等民用品牌。大众排名第五。现在,它可以在全球范围内灵活调整价格,主要是因为它与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的整合。

新能源价格战即将从中国开始。

可以看出,许多欧美企业对中国新能源上下游表现出更大的兴趣,制造业的两项新政策显然可以降低其进入的复杂性。

拥抱中国新能源汽车制造业将提高其降低成本的能力和先进的技术(耐力、电子控制、自动驾驶等),世界对此没有异议。欧盟开始反补贴调查,担心其相关行业将很快被征服。

马斯克说,中国电动汽车领先世界;比尔·福特表示,美国还没有准备好与中国汽车公司竞争电动汽车;大众直接在中国投资小鹏,购买智己,并与零跑讨论购买技术,先进性不言而喻。日本汽车媒体拆解宏光MINIEV后的结论是,日本汽车公司无法以同样的成本制造它;日本媒体拆解比亚迪海豹后的书得出结论,技术先进性已经压制了Model 但成本比特斯拉低15%,比大众低35%。

全球汽车行业,有望体验到中国汽车市场经历的新能源价格战和降价

随着捆绑越来越深,在欧洲和北美开始的电动汽车价格战显然越来越激烈。

原因也很简单。目前,自主研发技术带来的成本降低空间已见底。在与中国最具成本效益的产业链深度融合后,价格和市场份额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今年4月,在欧洲,随着Model 3.价格在3个月内下降了1.65万欧元,直接迫使雷诺E-Tech车型和雪铁龙/标致新能源车型降价。随着欧洲工厂的加速建设和上海超级工厂运输的车辆越来越多,具有明显成本优势的特斯拉在欧洲掀起了新能源降价浪潮。

全球汽车行业,有望体验到中国汽车市场经历的新能源价格战和降价

此外,今年8月,普华永道评估,近期欧洲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增长不足,德国、英国、法国三大市场新能源汽车销量仅占总销量的16%,消费者意愿下降。德国电动汽车价格大幅下跌,高端车型折扣在一个月内增加26.6%,价格战开始。

全球汽车行业,有望体验到中国汽车市场经历的新能源价格战和降价

欧洲汽车市场的新能源汽车行业现在也面临着特斯拉的实际挑战和中国汽车公司进入欧洲的未来挑战。在今年的慕尼黑车展上,最热闹的展位是中国电动汽车公司,这引发了德国的政府投资和欧盟对护城河的限制。

北美市场也是如此。今年2月,随着特斯拉的全球价格战,美国汽车公司最终决定跟进和抢夺用户。福特Mach 2月份E的平均价格下调了4500美元。然而,美国在新能源汽车发展方面仍然缺乏时间。随着俄乌战争的影响逐渐消退,燃油汽车的生产恢复正常。今年上半年,燃料汽车价格较2022年低库存状态明显下降,几家主要汽车公司销量上升,如丰田从4月开始连续四个月,福特在美国是第一次连续两个月销量超过17万辆,本田之前受挫,也连续五个月超过11万辆市场表现。

燃料汽车的快速复苏严重打击了美国新能源汽车崛起的势头。就像中国市场一样,只要价格太贵,超出预期,消费者就会缺乏意愿。当新能源汽车可以与燃料汽车相同,甚至更低的价格时,它的优势就会显而易见。例如,空调是免费的,例如,如果城市交通有充电条件,经济就会显著改善,例如,驾驶、加速等优势。

J.D.Power在美国的市场统计数据已经验证了降价潮和价格战的开始。2023年下半年,美国电动汽车平均折扣金额是2022年同期的两倍,现在约4000美元,是燃油汽车的两倍多。

当然,看到这种趋势会越来越强烈,因为10月19日,美国股市开盘后大幅下跌。由于第三季度业绩不佳,特斯拉当天股价下跌9.3%,特斯拉3天内市值蒸发近1万亿美元,马斯克个人财富一夜之间蒸发161亿美元。

全球汽车行业,有望体验到中国汽车市场经历的新能源价格战和降价

随后,马斯克在电话会议上直接宣布了对策,并将继续专注于降低成本和价格。

他之所以有这种信心,是因为他在中国市场学到了技能。根据2023年的最新官方数据,上海工厂生产的Model 3.与美国超级工厂相比,最高生产成本可降低65%。在德国的超级工厂中,许多方面也参考了上海的工厂模式。更重要的是,中国供应商的引入。

事情分为正面和负面。一方面,欧洲有反补贴调查。美国有通胀减少法案,对本地生产/本地血统要求很高,对中国本地生产有相应的制衡。另一方面,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在国外基本站稳了脚跟,成为跨国汽车企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写在最后

今天在中国市场发生的新能源汽车价格战实际上是海外的下一次预演。

因为任何领域的先发技术都会走向世界,最终的结果和降维打击都不会有太大的区别。

从动力电池的角度来看,2023年上半年,宁德时代、中创新航、国轩高科技等企业在海外新增动力电池产能超过200GWh。半年的扩产数相当于松下8年后(2031年)的动力电池产能目标,杀伤力和影响力惊人。

另一方面,随着美国成为墨西哥最重要的贸易国。中国新能源供应链巨头也纷纷涌入其中。包括最新的,特斯拉两家供应商将在墨西哥投资近10亿美元,创造近1.5万份就业机会;其他确定和传闻还包括东山精密、立中集团、拓普集团、旭升集团、宁德时代等。

新事物取代传统事物,必然会打破原有的规则,新事物从原始到成熟的唯一途径必须是在充分的竞争下,一切最终都是非常透明的。因此,新能源价格战在欧洲和美国也是不可避免的。

作者丨黄强

原创文章,作者:路咖汽车,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ar-metaverse.com/202310/2322128759.html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