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上一分钟,台下五年功,蜂巢能源总规模将增加近5

台上一分钟,台下五年功,蜂巢能源总规模将增加近5

       作者:文雨,编辑:小市妹妹

       10月12日,36氪发布重磅消息称,蜂巢能源已从宝马集团欧洲地区获得近90GWh的电池订单。仅仅四天后,《科技创新委员会日报》独家报道称,欧洲汽车巨头Stellantis集团还将购买PACK电池组,蜂巢能源总规模将增加近5.48GWh。

       蜂巢能源的一鸣惊人或许出乎意料,但却完全合理。战斗多年,确实该出手了。

       【台上一分钟,台下五年功】

       2018年才独立于长城汽车。蜂巢能源既没有比亚迪、亿威锂能、新旺达等几十年的电池生产经验储备,也没有像宁德时代那样享受国家补贴政策的营养。然而,该公司在短短五年内就建立了一个具有强大战斗力的独立组织。

       一个直接的证据是,公司的盈利能力正在加快,长城汽车的痕迹也越来越少。

       从2020年到2022年,蜂巢能源的营业收入分别为17.36亿元、44.74亿元和99.7亿元,近三年营业收入复合增长率高达近140%。其中,非关联交易销售额从2021年第一季度的612.57万元增加到2022年第四季度的20.65亿元,同期关联方销售额从99.28%直线下降到2022年第四季度的29.55%。

       业绩只是表象,背后是供应体系完善、客户结构丰富、股东阵容豪华等方面的成功和进步。

       在上游,蜂巢能源通过投资、股权参与、协议签署等一系列方式进行了产业布局。目前,它已与荣百科技、当盛科技、巴斯夫杉杉、新宙邦、天赐材料等新能源产业链各细分领域的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

       客户群不断扩大,与长城汽车、吉利汽车、零跑车、东风汽车、兰图汽车、小鹏汽车、理想汽车、光束汽车、赛力斯汽车、合众新能源汽车等国内汽车企业达成了合作关系。现在宝马和Stellantis已经开发出来,这意味着该公司在国际市场上迈出了一大步。

       没有人能随便成功。蜂巢能源得到合作伙伴和股东的普遍认可。归根结底,它仍然很强大。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科技是第一位的,有时甚至是唯一的竞争力。

       蜂巢能源自成立以来,一直保持着高强度的R&D投资。2020-2022年的R&D费用分为3.8亿元、7.2亿元和11.4亿元,三年累计R&D投资超过22亿元,占营业收入的13.90%。远远超过近三年研发投入累计金额和占科技创新属性评价标准收入比例的要求(分别为6000万元和5%)。到去年年底,公司共有2561名R&D和技术人员,占公司员工总数的18.89%,其中818名硕士及以上学历。

       功不唐捐的是,这些人力物力投入在短时间内转化为巨大的技术成果。

       截至去年年底,蜂巢能源共拥有国内授权专利3326项,其中发明专利513项。根据中汽中心全球汽车专利大数据平台的公开信息,从2020年到2022年,公司动力电池专利公开数分别为586项、878项和1049项,分别在中国动力电池专利公开数创新主体名单中排名第一、第一和第二。

       具体到产品,就是在一些代表未来发展趋势的关键技术上取得了领先地位。

       比如无钴电池。

       由于全球三分之二的钴金属分布在政治动荡中水果(黄金)导致新能源汽车供应链的稳定性面临重大不确定性,因此低钴甚至无钴一直是动力电池的发展方向。早在2021年7月,蜂巢能源就推出了第一款无钴电池,成为第一家突破无钴电池技术困难、实现大规模生产的企业。该产品具有安全性高、能量密度高、循环寿命高、成本低等核心优势。

       另一个例子是颠覆性的叠片工艺。

       卷绕和折叠是锂电池中段生产的核心工艺,其中目前的生产效率高于折叠,是目前的主流路线。但理论上,折叠过程可以带来更高的能量密度、更多的循环寿命和更低的成本,更安全,从最终的角度来看,折叠更有前途。

       蜂巢能源追求长期主义,从一开始就选择了叠片这条艰难而正确的道路,不断改进,效果显著。公司第一代叠片技术效率为0.6秒/片,第二代为0.45秒/片,第三代“飞叠”技术效率为0.125秒/片(已接近卷绕效率)。到2022年,蜂巢能源自制电池形成动力电池产品,采用高速叠片工艺,实现收入66.21亿元,达到2022年年收入的66.4%。随着时间的推移,一旦叠片的综合优势超过卷绕,提前卡住的蜂巢能源必然会大放异彩。

       在过去的几年里,在政策的鼓励和资本的推动下,动力电池的发展势头高于一波。大多数企业选择市场和技术并行,抓住胡子和眉毛,在短期内获得名声和财富。蜂巢能源不同,先把握主要矛盾,集中优势力量做技术,再把工作重心转移到商业化上。在发展初期,这种战略安排似乎不显山不露水,但实际上它不断积累能量。当时机成熟时,它会积累很多。

       【好风靠力送我上青云】

       动力电池,依然方兴未艾。

       根据韩国市场研究机构SNEResearch发布的数据,2022年全球动力电池装载量达到517.9GWh,同比增长71.8%。GGII预计到2025年全球动力电池出货量将达到1730GWh,预计到2030年将超过3000GWh。换句话说,未来动力电池还有几倍的潜在增长空间。

       巨大的增量市场意味着产业模式没有得到巩固,向上的渠道仍然向每个人开放。只要能力在线,策略合适,理论上每个人都有可能在弯道上超车。拥有丰富翅膀的蜂巢能源无疑有更大的机会获胜,无论如何,宝马和Stellantis的订单都是一个很好的跳板。

       一方面,这个大订单将直接刺激公司的利润。按每瓦时0.6元的价格计算,90GWh的订单价值为540亿元,是去年蜂巢能源总收入的五倍多,体积瞬间上升到一个水平。

       另一方面,宝马的订单在一定程度上相当于通行证和介绍信,这对公司后续开发其他客户有很大的帮助。

       宝马以其严格的供应商质量要求而闻名,公司严格执行“零缺陷”所有供应商必须通过零缺陷工厂、零缺陷生产和零缺陷供应的相关评估。福耀玻璃在早期为宝马提供的时候,只准备了单侧门玻璃的参数,然后通过镜像复制生产了另一侧。然而,宝马在审核后发现了细微的不对称性,要求福耀独立调试两侧的玻璃,以确保产品质量。

       正因为如此,宝马的认可意味着它基本上有能力适应所有的汽车公司。十年前,由于与宝马的合作,宁德时代的实力和声誉突然上升,现在蜂巢能源也有很大的希望跳起来。

       在《反脆弱》一书中,塔勒布曾经有一个著名的非线性判断,即事物演变的轨迹往往不是线性的、光滑的,而是非线性的、跳跃的,这一理论投射到企业管理领域是著名的“飞轮效应”。对蜂巢能源而言,长期的积累使飞轮已经转动,后生可怕,也可以期待。

       免责声明

       本文涉及上市公司的内容,作者根据上市公司的法律义务(包括但不限于临时公告、定期报告和官方互动平台)进行个人分析和判断;本文的信息或意见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商业建议,市场价值观察不对本文所产生的任何行动承担任何责任。

       ——END——

原创文章,作者:市值观察,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ar-metaverse.com/202310/2119128426.html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