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破方能大立
作者:业文
编辑:钧杰
风品:闻道
来源:铑财——铑财研究院
繁花似锦、烈火烹油。这句话描述当下中国车市颇为恰当。
电动智能化时代已拉开帷幕,新能源汽车销量不断在涨,但产业链条上的企业却各有悲欢。
截至10月11日,宁德时代收盘价194.77元。相较8月11日的241.5元累缩20%。同期广汇汽车也是震荡下行,市场在观望什么呢?
9月14日早间,摩根大通下调宁德时代评级至中性,当日宁德时代市值跌破9500亿关口。9月25日,全球三大评级机构之一的惠誉将广汇汽车评级从“CCC+”下调至“CCC-”,这也是该企年内第二被惠誉降级。
放眼汽车业,2023年的新旧交替愈演愈烈。电动智能大势不可阻挡的,链条高附加值将从制造、销售服务环节,向更高的算法、智造升级。作为产业上下游的两大巨头,面对大变革下的价值链重构,广汇汽车、宁德时代准备好了吗?
01
增收不增利 毛净利率双滑
总负债喜降、警惕短期债压
信用评级,是衡量一家企业短期经营情况的重要指标之一。
此次惠誉下调评级,直接原因是广汇汽车经营业绩弱于预期。惠誉报告指出,广汇汽车业务复苏弱于预期叠加融资所致持续的现金流出,导致流动性状况在2023上半年进一步减弱。
不算多夸言。最新2023半年报显示,公司营收670.93亿元,同比微增2.02%。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6.01亿元,同比下降22.09%。
值得注意的是,第二季营收356.95亿元,环比增长13.68%;扣非净利则亏损1.36亿元,环比下降129.03%。
盈利能力恶化早有征兆。2022年是一个重要转折点:营收约1335.44亿元,同比下降15.71%,连续第三年下滑。净利亏损达27.19亿元,也是上市以来的首度年亏,其中四季度单季亏损41.47亿元。
广汇汽车表示,亏损原因是宏观外部因素影响下,大面积关店以及打折去库存导致的毛利下降,叠加从燃油车向新能源转型过程中因“关停转并”而引发的成本上升所致。
进入2023年压力仍未减轻,车市迎来一场史无前例的价格战。据《人民日报》海外版消息,降价涉及近40个汽车品牌超百款车型,个中经销商甘苦自知。
据中国汽车流通协会调查报告,上半年仅四分之一的经销商完成半年度销量目标,大规模大幅度的新车降价致经销商亏损面扩大。
聚焦广汇汽车,上半年毛利率9.16%,同比下降0.87个百分点。净利率1.19%,下降0.41个百分点。扣非净利仅有3.33亿元,同比下降46.63%。
好在截至6月,公司总负债782.9亿元,较年初下降39.2亿元。利息费用支出12.0亿,较去年同期下降1亿,减少8.4%。
有序降低杠杆规模是好事,但利息费用支出仍约是净利润的2倍。且短期借款同比上涨9.53%至374.14亿元,流动负债高达653.08亿元。
半年报显示,广汇汽车有两笔分别将于2023年第四季度和2024年第一季度到期的债务,合计21.5亿元,另有一笔2.32亿美元债券将于明年1月到期。
9月26日,即惠誉下调评级次日,广汇汽车公告称按照计划将于10月末按期赎回2.61亿美元高级永续债,并于到期日将本债券的本息全部结清。
公司表示,完成此笔兑付后,高级美元债余额由2020年初的5.53亿美元,持续降至目前的2.32亿美元。
的确,真金白银是回击看空的重要方式。不过,想要解决根本问题,还是要基本面说话。
02
车市变阵、 向死而生
二手车与新能源车故事咋讲?
放眼2023年的汽车销售市场,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
10月11日,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最新数据显示,9月我国汽车产销分别达到285万辆和285.8万辆,环比均增长10.7%,同比分别增长6.6%和9.5%,产销量均创历史同期新高。
活力张力足够靓丽,但大潮之下的新旧碰撞同样暗流涌动。
前8月,自主品牌乘用车累计销量848万辆,同比增长21.2%,市场份额54.2%,同比上升6.5个百分点。自主品牌取代合资车与进口品牌,已是市场主力军。
且据中汽协数据,前8月国内新能源汽车产销完成543.4万辆和537.4万辆,同比增长36.9%和39.2%。
增速明显高于行业,意味着传统燃油车销量遭受挤压。中汽协数据显示,8月传统燃油车国内销量120.5万辆,同比下降7.9%。
众所周知,新能源汽车更多依赖直销,传统4S店很难分到一杯羹。此外,广汇汽车主要客户正是合资品牌,2022年自主品牌网点量虽增至48个,可占比仅6.2%。
当然,豪华与进口品牌日子要好一些。中国汽车流通协会报告显示,上半年豪华与进口品牌仅1/3的经销商亏损。
然此领域优势,广汇汽车已被中升控股赶超,2022年汽车经销商百强榜中,连续7年稳坐销冠宝座的广汇汽车,被中升控股超越。
2022年,后者总营收1798.57亿元,营收连续5年增长,远高于广汇汽车的1335.44亿元。也高于广汇汽车2019年1704.56亿元的历史最高营收。
2022上半年数据显示,中升控股的豪华品牌网点占比高达62.5%。广汇汽车占比仅32.3%。
中国汽车流通协会今年5月底发布的“2023年中国汽车经销商集团百强榜单”,位居榜单第二的广汇汽车成为TOP10榜单中营收跌幅最大的一个汽车经销商。
面对行业变天、竞品夹击,广汇汽车开始转型。
今年5月的年报业绩发布会上,董事长马赴江表示,加大新能源汽车销售与二手车业务是广汇汽车未来发展方向。
不变不行了。2023中国汽车经销商大会上,中国汽车流通协会会长沈进军曾表示,2023年汽车流通业和广大经销商进入深度调整期。过去以燃油车产品为主体的经销商,迫切需要对产品品牌进行“瘦身”,从而达到“强身健体”目的。
沈进军建议,新能源车的主动消费时代已经到来,经销商要深度理解新能源汽车消费模式与用户场景,逐步建立起适应新能源车主,新人群消费需求的销售服务创新模式,积极参与到新能源车产业链的投资和布局中。
显然,拥抱新能源已是行业共识、大势所向。问题在于,在头部品牌大力发展直营业务的背景下,传统4S店该如何参与进去?
首先,需重塑盈利模式,目前新能源头部汽车品牌,基本是全国统一售价,售价公开透明导致线下门店可操作的空间非常小。
其次,新能源汽车售后、保养等费用远低于燃油车,燃油车汽车利润很低的情况下,很多4S店都是依靠的售后保养等增值服务来赚钱。
这意味着,包括广汇汽车在内,传统经销商需要一次脱胎换骨、向死而生。行业分析师孙业文表示,新能源车企更加重视售后服务,传统盈利模式已行不通,如何从往期的规模打法向质量体验转型,关乎广汇汽车兴衰。
2015年,借壳美罗药业成功登陆上交所。之后,广汇汽车开启买买买的规模化扩张,2016年先后并购了深圳鹏峰、大连尊荣、云南中致远等汽车经销集团。4S店量从2015年的498家激增至2019年的782家,成长业内一头巨象。
巨变与实控人风格不无关系。军人出身的孙广信做事雷厉风行,其在接受《南风窗》采访时曾表示,自己从小好强,喜欢争第一。
也正是依靠这种不服输,孙广信才能一手建立起广汇能源、广汇汽车、广汇物流、合金投资4家A股公司,及广汇宝信这一港股公司。
那么,面对本轮剧烈洗牌,“不服输”的孙广信能否力臂狂揽、从量到质再次点石成金么?
03
产能利用率新低、市占率占比下滑
上游锂电池巨头宁德时代,同样在负重前行。
产能过剩与市场地位的担忧,是外界审视焦点。
2023半年报显示,宁德时代产能利用率为60.5%,创下历史最低水平。要知道,2021年产能利用率达95%,接近满产。
毛利率降速同样扎眼。2016年宁时代毛利率43.7%,2022年降至20.25%。2023上半年虽可喜回升到21.32%,可相比2016年仍处腰斩水平。
市占率方面亦不乐观。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数据显示,2023上半年中国动力电池累计装车量达到152.1GWh,宁德时代半年装车量为66.03GWh,占比43.4%。相比2022上半年的47.67%占比,滑超4个百分点。
有此消就有彼长,2023上半年比亚迪装车量达到45.41GWh,相比去年同期23.78GWh电池装机量接近翻倍增长,市占率从21.59%大幅升至29.85%。
问题不仅于此,随着锂电池业产能扩张,碳酸锂价格持续下行让动力电池价格承压。
电池级碳酸锂价格从2023年1月51.75万元/吨高位一路下跌。上海钢联数据显示,9月26日,国内电池级碳酸锂均价已下探至17.85万元/吨。
据起点锂电统计,2023年1月,方形三元/铁锂电芯产品均价为1.07元/Wh、0.97元/Wh。
而进入2023年8月后,部分企业方形铁锂电芯报价已接近甚至低于0.5元/Wh。
分析师于盛梅认为,碳酸锂是锂电产业核心原材料,占磷酸铁锂电池成本的三分之一,占三元锂电池成本近三成。碳酸锂价格持续深跌,意味着锂电池价格调整还没到位。
种种因素影响下,宁德时代推出的“锂矿返利”计划也将失效。2023年初,为能更好占领市场份额,宁德时代降低合作车企采购价格。提出未来三年,一部分动力电池的碳酸锂价格以20万元/吨结算,当时碳酸锂价格处于40万元/吨高位。
如此底气,一是规模效应对上游行业有议价权,二是早在2022年宁德便开始布局锂矿资源。
今年3月,天眼查App显示斯诺威股东及主要人员发生变更,新增股东宁德时代持有公司100%股权。
斥资64亿接手锂资源,可谓大手笔。然随着碳酸锂价格持续回落,未来宁德时代入股的高价资源量如何消耗,有无错付误判,也将是一个关注问题。
04
35亿美元项目生变?
练好出海必修课
面对一波波价格战,内卷日烈,集体出海成为从业者的共同选择。
乘联会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中国对欧洲汽车出口量占中国整车出口总量的比重从2018年的5.7%升至39.1%
作为全球锂电池龙头、出海先行者,美国、欧洲是宁德时代两大重要市场。
聚焦欧洲市场,8月一度出现公司匈牙利电池工厂遭欧盟委员会调查的传闻。
对此,宁德时代在投资者互动平台回应称,匈牙利项目通过了匈牙利政府的环评许可,目前项目正顺利推进中。有关公司被欧盟委员会调查的传闻不属实。
虚惊一场,可谓万幸。据宁德时代公告,匈牙利项目项目总投资约合人民币512亿元,将建设100GWh动力电池系统生产线。作为宁德时代在欧第二座工厂,堪称出海的重要棋子。
相比之下,一在美建厂项目的前景仍然扑朔迷离。2023年2月,宁德时代宣布与福特合作,在美国密歇根州修建一家电池工厂。该工厂计划投资35亿美元,预计2026年投产,员工规模2500人。
作为美国本土建厂的重要跳板,宁德时代与福特合作工厂进程引人关注。近期,国内外多家信源相继发布合作工厂建设遇阻的新闻。
据中国金融网、财联社消息,当地时间9月25日,《底特律新闻》报道,美国福特汽车暂停在美国密歇根州的新电动汽车电池工厂的建设,其发言人称,尚未对该工厂是否运营作出最终决定。
如果成真,这对宁德时代出海必然是一个利空。2022年,美国市场销售的电动车超80万辆,渗透率相比2021年几乎翻倍。如此庞大市场,建厂战略意义不言而喻,是宁德时代不能丢失的阵地。
在2023中国汽车流通行业大会上,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刘世锦表示:中国GDP目前占全球的比重约18%,但是中国的制造业占比是30%,这意味着仅依靠内需消化或出现大面积生产过剩,所以中国出口要稳住,汽车行业尤为如此。
未来电动车出海,国家将不遗余力提供政策支持的同时,需要出海企业加大海外开展品牌宣传、展示销售、售后服务方面的能力,树立良好品牌形象。
然需警惕的是,据上证报9月13日报道,欧盟委员会官网披露消息,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在欧洲议会发表第四次“盟情咨文”时表示,欧盟委员会将启动一项针对从中国进口的电动汽车的反补贴调查。
孰是孰非,等待时间作答,但未雨绸缪总没有错。冰火交融中,龙头宁德时代出海担子更重些。一定意义上说,能否持续打好出海战,关乎江湖地位、关乎后续成长性。
说千道万,优异的产品性能、更具竞争力的价格是最好敲门砖。随着锂电池业增量红利的结束,从规模增长向质量增长转向成为宁德时代出海前的必修课。
05
汽车业大变局
孙广信、曾毓群的重塑之路
挑战困境,往往是最好的试金石。
欣喜的是,面对行业变局,广汇汽车、宁德时代并没坐以待毙,变革动作凌厉。
聚焦广汇汽车,通过降负债、控成本,努力实现降杠杆目标,同时发力新能源车型转型,锚定“提质增效、探索创新”。
持续蓄力下,市场已迎来一些积极信号。以刚刚过去的中秋国庆双节为例,据媒体报道,初步统计广汇汽车实现新车销售超1万台,完成新车订单近2万单。同比增长近50%,环比增速超75%。
如宝马品牌事业部,12家店面参与各地车展,获得2946批潜客,达成464个订单。其中,西安金花宝鼎店和苏州宝信店,均达成“订单突破80单”大关。
至于宁德时代,在技术研发、市场拓展、环保合规等方面拥有先发优势,进而为提高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扩大品牌力留下了更多腾挪培育空间。
10月7日,宁德时代与哪吒汽车签署深化战略合作协议。未来将持续为后者市场业务提供支持,包括新项目及新技术合作、神行电池供应、海外业务拓展等。
8月,宁德时代发布全球首款采用磷酸铁锂材料并可实现大规模量产的4C超充电池——神行超充电池。其能实现“充电10分钟,续航400公里”的超快充速度,并达到700公里以上的续航里程,全面开启超充时代。
据媒体报道,此前神行超充电池已确定将首发阿维塔汽车,此次拿下哪吒汽车也算再下一城。未来可能客户还包括奇瑞汽车、极氪汽车、长城汽车、长安汽车等。
不难发现,龙头毕竟是龙头。虽有种种阻点痛点,广汇汽车、宁德时代依然蕴涵着较强成长韧性、发展潜力。
2023年对中国汽车产业而言,是机遇挑战并存的一年,承上启下的一年,也是破旧立新的关键之年。
大激荡大重塑中,从业者承压不可避免,龙头往往背负更大压力。但另一方面,新业态、新模式、新价值,也将带来新的广阔市场。
若以此看,能否及时自我革新、率先抓住先机,两企无疑在进行一场赛跑。稻盛和夫曾言,人生的上坡路,从打破重塑自己的认知开始。
同样,面对供应链、产业链、价值观的重构,也是企业、当家人打破现有高墙、重塑认知、重构护城河的过程。往期看,无论雷厉风行的孙广信,还是“赌性坚强”的曾毓群,两人均是靠着一股拼劲创劲,实现了白手起家、成就一段商业奇迹。那么面对这场新变的上坡路,两位商业巨子能带来新惊喜么?
不破不立,于变局中开新局。
本文为铑财原创
原创文章,作者:铑财,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ar-metaverse.com/202310/13141268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