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储能“钱”途无量?

工商储能“钱”途无量?

文/NE-SALON新能源集团

不久前,碳中和能源峰会论坛和第三届中国国际新型储能技术和工程应用大会最近在深圳召开。会议期间发布的《2023年中国工商储能发展白皮书》(以下简称《白皮书》)预测,到2025年,全球工商储能累计装机可达11.5GW,全球工商储能累计市场规模将在190亿元至240亿元之间。

中泰证券先进产业研究首席分析师冯胜发文称,2023年,随着“源网储能”政策的不断引导,2023年将迎来工商储能从0到1的产业化第一年,用电形势严峻,备电需求增加,整体配电经济改善,零碳园区加速扩张。在此背景下,许多投资者蜂拥而至,希望在这个市场上分一杯羹。

不久前,浙江省温州市的一位老板声称,他投资了一个工商储能项目,资金100万元。本金回收只需两年时间,每天可以轻松记录数千元。这一惊人的投资回报是引人注目的。据悉,整个项目投资120万元,峰谷差价加上放电补贴。总的来说,正如温州老板所说,它可以在将近两年内收回资金。

01、工商储能真的这么赚钱吗?

专家表示,工商储能项目的盈利模式主要分为峰谷套利、需求电费管理和用户侧需求响应三类。这些盈利模式可以相互补充,需要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和当地电力市场的特点进行选择。

最重要的收入之一是峰谷套利,即由于工厂电价高低峰,储能配置可以在低电价充电,高电价放电,储能项目的利润来自价差。在国内市场,95%的场景属于峰谷价差套利,一套储能系统可以帮助企业节省20%-40%的电费。峰谷差越大,项目收入越好。据报道,在中国,峰谷电价差超过0.7元的地区已达到浙江、江苏、广东、河南等23个省市,在这些地区发展储能,收入可观。

02、繁荣的背后…

众所周知,一旦新能源产业开始,它将以非常快的速度上升。

以银行为背景的金融租赁公司陈明(笔名)见证了光伏产业的快速发展。回顾2018年,陈明刚刚开始涉足家庭光伏金融租赁领域,规模仅为数千万元。然而,到2021年,这个数字已经飙升到超过10亿元。到目前为止,母公司的家庭光伏板资产已达到400多亿元!

陈明认为,光伏产业的快速发展并不孤单,工商储能也处于即将到来的临界点。通过团队的精确计算,储能设备的年化回报率达到了惊人的20%,远高于传统制造设备的7%。这意味着储能领域的投资回报率超过了市场上绝大多数金融产品,吸引了许多投资者的注意。

繁荣的背后往往伴随着激烈的竞争。

陈明年初被派往温州拓客后,发现温州商人的竞争速度比他们这样的专业金融机构要快。不同于销售、安装一手抓的户用储能和拼招投标能力的大型储能。工商储能处于两者之间,仍处于一片草莽之中,能否吃到蛋糕需要很强的获客能力,关系比产品本身更重要。在这种情况下,拥有资源和人际关系的工厂老板成为了关键角色。陈明分享了一个例子。一位汽车摩托车零部件工厂老板听说储能项目收入不错,立即投资建设自己工厂的储能组装生产线,转型为储能集成商,迅速实现了周边汽车摩托车零部件工厂的资源。仅仅两三个月,他就成功落地了两个项目,总价值几百万元,而他工厂的年开票额只有三百万元。

另一方面,中介在这场竞争激烈的战斗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中介拥有渠道资源,可以为各地区大型耗电企业的储能集成商开辟合作之门,其利润体现在一次性中介费上。没有中介,奇怪的储能集成商很难获得企业的信任。

典型的中介可能与电网有着深厚的关系,可以直接提供当地大型耗电企业的名单。此外,他们还可以承担当地小企业的项目,形成几个储能柜的订单量。

由于投资者众多,陈明曾经遇到过一个项目,中介费直接从0.15元/Wh上升到0.2元/Wh,该费用占储能项目总成本的15%以上。

03、工商储能市场空间大,缺点多,让子弹再飞一会儿

尽管上述工商储能的竞争形势十分激烈,但各界专家指出,事实上,工商储能仍处于起步阶段,其潜力尚未得到充分发挥。中国化工物理电力行业协会储能应用分会秘书长刘勇表示,去年中国工商储能装机总量仅占新储能装机总量的8.8%,而新储能装机仅占新储能装机总量的4.4%。这两个数据的对比表明,我国工商储能市场份额相对较低,这意味着该领域的产业发展还有待突破和完善。

冯和资本周博瑞认为,中国工商储能市场的竞争格局尚未形成。大多数进入这一领域的企业都来自不同的行业。初创企业与传统巨头携手并进,导致市场模式不清晰,以短期利润为主导力量的现象也更加突出。然而,我们不能忽视的是,工商储能市场下游需求高度分散,市场化充分,没有以工商储能为主营业务的龙头企业。未来,工商储能市场将逐步集中产品将更加注重根据不同场景的需求进行定制,因此,企业需要能够灵活地捕捉用户需求的变化,并调整研发策略。

刘勇还表示,中国工商储能领域尚未建立独立的标准体系。电池、变流器等关键部件的标准仍参照一般储能电站的标准,导致不同厂家生产的产品相互独立,兼容性差。这种情况限制了市场的发展和技术创新。

综上所述,工商储能行业仍处于市场竞争的早期阶段,行业内各企业的出货量相对较小,工商用户的分散性和对后期运维的高要求使竞争模式更加复杂。因此,进入工商储能市场的企业可能需要通过资本融资、不同的市场定位、销售渠道的创新和后期服务质量的提高来脱颖而出。资料来源:NE-新能汇GSALON

声明:本微信官方账号原创文章欢迎规范转载。转载时禁止更改文章内容,请务必按以下格式标注作者的来源和来源:NE-SALON新能汇;作者???】,本微信官方账号保留维护合法权益的权利。

原创文章,作者:新能荟,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ar-metaverse.com/202310/1017125842.html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