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海辰储能电池在业内赢得“双第一”

一方面是内卷的现实,另一方面是产能的“愿景”:速度海辰,长度几何?

文/NE-SALON新能源集团 

上个月中旬,一些抖音用户在一个与海辰储能相关的视频评论区发表了“价值20亿元退货”和“密封焊接不焊接”,似乎指向了海辰储能。事件发酵十多天后,9月28日,海辰储能发表反馈,称其为“谣言”,并表示已报警。此外,海辰储能还告诉媒体,它正在收集证据,可能会起诉网民。

022年,海辰储能电池在业内赢得“双第一”'

目前,虽然事件在海辰储能严格声明后逐渐平息,但“热搜”的海辰储能余音已经消失。    

释放野心,被指控“电梯冠军”

就在“退货”风波发酵的时候,有网友曝光了2023年春节期间海辰储能的电梯广告海报。海报中,海辰储能表示,2022年,海辰储能电池在业内赢得了“双第一”:2022年中国储能电池出货量增速第一,中国电力储能电池交付项目数量第一。

根据GGII、2021年维科网等多项数据统计-2022年,海辰储能储能电池出货量分别为1GWh和5GWh,2023年第一季度出货量为1GWh-2GWh之间。相比之下,海辰储能出货量在2022年中国储能电池企业出货业绩中排名第七,远在宁德时代53GWh、比亚迪14GWh、亿伟锂能9.5GWh等。

022年,海辰储能电池在业内赢得“双第一”'

早些时候,海辰储能联合创始人兼总经理王鹏程描述了该公司的“愿景”。他说,2023年海辰储能电池出货量增长率将超过500%,预计年储能电池出货量将超过500GWh,目标是“努力实现中国电力储能电池交付量第一。”

022年,海辰储能电池在业内赢得“双第一”'

事实上,从2023年Q1出货量来看,海辰储能在2023年实现“500GWh”目标并不难。因此,有媒体开玩笑说,海辰储能是“电梯储能双冠军”。

背景暗淡,海辰“宁德”味浓郁

根据公开信息,海辰储能成立于2019年,主要从事锂电池核心材料、磷酸铁锂储能电池系统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创始团队包括吴祖宇、王鹏程和林秀华。

从企业股权地图可以看出,吴祖宇是海辰储能的法定代表人和董事长。吴祖宇曾在宁德时代担任技术人员。除了偶尔出现外,他很少参加公司以外的活动,在互联网上也很难看到他的简历。

从唯一的公共信息来看,吴祖宇是福州大学化工硕士毕业的“80后”。他的名字出现在宁德时代2012年7月至2018年11月申请的多项专利中,包括集流体、极片和电池。他本人也被宁德评为市级引进人才。2018年,吴祖宇也是宁德时代首批限制性股权激励名单之一。

022年,海辰储能电池在业内赢得“双第一”'

2019年,吴祖钰离开宁德时代,创办了海辰储能。目前,吴祖钰实际控制了14家企业,在海辰储能中持有43.2%的股权。此外,他还担任股权投资平台等5家企业的法人,间接持有42家公司的股份。

不仅创始人来自宁德时代,海辰储能的“宁德”色彩也很浓,前宁德时代的一批技术骨干也出现了进入海辰储能。

许多事件表明,宁德时代对前员工跳槽或离职非常敏感。在过去的两年里,由于“竞业协议”,他们向许多前员工索赔了数百万。为什么吴祖宇和宁德时代的许多技术骨干都能“完成”离开?

据业内传闻,吴祖宇与宁德时代领导人进行了沟通,双方达成了默契:海辰只制造储能电池而不是动力电池。谣言尚未得到证实,但宁德时代在互动平台上做出了回应:该公司与海辰储能在股权、技术、业务等方面无关。

储能行业“融资之王”吸金超过65亿元

公司成立三年,挤进储能电池出货量前十。不得不说,海辰储能发展速度惊人,得益于资本的加持。

根据公开信息,截至2023年7月,海辰储能已完成6轮融资。今年7月5日,公司宣布正式完成C轮融资,总融资额超过45亿元。经过这一轮融资,该公司的估值接近300亿元。去年10月,海辰储能刚刚完成了超过20亿元的B轮融资。

自今年年初以来,海辰储能还与多家银行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获得了约580亿元的信贷额度支持。

7月3日,海辰储能IPO辅导备案受理。

不得不说,与行业环境有关的海辰储能迅速崛起,并获得了巨额融资。一方面,储能电池行业前景广阔。根据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发布的《2023年储能产业研究白皮书》,2022年国内新型储能规模创历史新高,达到7.3GW/15.9GWh,功率规模同比增长200%,能量规模同比增长280%;锂离子电池在新型储能中占绝对主导地位,占97%。

另一方面,海辰的储能也得到了城市的推动。根据其官方网站,该公司称其为厦门引进的100亿重点项目,并被选为福建省和厦门的“双重重点项目”。

海辰这句话不虚,NE-SALO指出,自2023年以来,厦门有工商银行厦门分行、中国银行厦门分行、兴业银行厦门分行、厦门银行等580亿信贷额度。此外,在当地的“推广”下,海辰储能还获得了中国宝安等上市公司的注资。

在资金充裕的支持下,海辰储能产业大幅扩张。截至目前,厦门锂电池项目一期年产15GWh工厂已投产;在重庆,年产56GWh储能锂电池和22GWh储能模块生产线正在建设中。根据规划,2024年海辰储能年产能将超过100GWh;2025年,年产135GWh目标将全面实现。

一方面是严重产业过剩和内部卷增加的市场现实;另一方面是快速工作产能的“愿景”。海辰储能正在飙升。下一步将面临市场测试:速度海辰,长度几何?资料来源:NE-新能汇LSALON 

声明:欢迎转载本微信官方账号原创文章。转载时禁止更改文章内容,请务必按照以下格式标注来源和作者【来源:NE-SALON新能汇;作者???】,本微信官方账号保留维护合法权益的权利。

原创文章,作者:新能荟,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ar-metaverse.com/202310/1017125783.html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