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丨牧歌
编辑丨坚果
封面来源:Unsplash
面对严峻的市场困境,李斌终于停止了“嘴硬”。
一直声称蔚来“绝不降价”,但现在还是选择向市场低头,而且很多蔚来车主看重的免费换电权益,也如预期的那样减少了。
这种变化似乎预示着今年第二季度即将结束,威莱迟迟交出了第一季度报告。虽然销量下滑是不争的事实,但第一季度报告显然更加耀眼,总收入环比下降近40%,整体毛利率从去年同期的14.6%暴跌至1.5%。威莱离负毛利只有一步之遥。
第一季度报告发布后几天,威来宣布调整新车价格和第一辆车主的权益。在李斌看来,这是一个经过深思熟虑的决定,但这一点“深思”,蔚来终于愿意重新审视以营销为核心的营销“造车策略”,还是选择以牺牲用户利益为代价换取一点喘息机会?
1
威来服务再次缩水
6月12日,威来宣布全系列新车价格下调3万元。同时,第一辆车的权益将进行调整,包括取消终身免费换电。整车保修期由10年无限里程调整为6年或15万公里。然而,对于已经取车的用户,包括终身免费换电在内的第一辆车的权益将保持不变。
随后,李斌也对调整做出了回应,称现在是最合适的发布(调整)时间,必须考虑不周,不能让每个人都满意,更不用说内部团队讨论如何调整到发布当天凌晨3点。
李斌的声明似乎要谦逊得多。我还记得今年4月,威来ES7车主集体向威来申请赔偿,因为他对新ES6的价格低于ES7,但配置更高。当时,李斌的回应非常强硬。他说“该恨蔚来就恨蔚来,但没有补偿”。
当然,这已经不是威来第一次尝试用户权益了“动刀”4月初,威来直接宣布取消部分车型首位车主免费家充桩,调整每月免费换电次数。
可以看出,威来越来越担心销量的持续下降,所以试图通过调整业主权益来刺激用户购买,但从月交付量来看,政策出台后,威来5月份的销量和4月份一样,仍徘徊在6000多辆左右,不仅不能提振销量,而且引起了大量潜在消费者的不满。
威莱和潜在消费者之间的矛盾在5月ES6正式上市后变得越来越明显。虽然新ES5的起价比旧ES5低了1.8万元,但大多数新的亮点配置都必须在后期付费选择。汽车油漆和轮毂也有各种付费版本,最高价格可达52万元。外界质疑这是“明降暗涨”。
因此,蔚来汽车的价格和权益同时调整,与其说只是为了促进数量,不如说是为了合理减少车主的权益,尽量减少调整权益对潜在消费者的影响,就像房价一样,但也从精装到空白,使新老业主更容易接受。
2
高端定位岌岌可危
值得一提的是,如果威来车主愿意放弃原有的权益,他们可以改变更多的折扣。威来销售计算了一个账户,如果车主愿意放弃旧车无限换电的权益,同时购买新车,最高可减少8万元。
虽然这个折扣是用权益换回来的,但这个降价幅度绝对是新能源汽车的冠军。而且从这里可以看出,一直困扰着威来的成本问题,其实很大一部分来自换电站。
回到新能源车刚起步的时候,当时还是“蔚小理”世界三分之一,消费者仍然对有轨电车有着深深的里程焦虑。如何打破这种焦虑,让第一批车主愿意品尝新鲜,理想的选择是扩展路线,小鹏选择自建和合作充电桩,威莱选择换电模式。
随着新能源汽车产业的不断发展,充电桩规模和充电速度越来越成熟,小鹏模式已成为大多数新能源汽车公司的选择,毕竟,在这种模式下,除了特斯拉充电桩,所有汽车公司都可以共享充电设备,加上电池里程,里程焦虑不再是影响用户购买汽车的首要考虑因素。
在这种情况下,理想和蔚来已经成为一对特立独行的异类。但对于理想来说,扩展路线可以充电和加油,没有里程焦虑。相反,蔚来因为换电模式而陷得越来越深。
一开始,蔚来“免费换电模式”它确实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用户的里程焦虑。虽然一开始威来换电站的数量没有那么多,但它描述的未来是让换电和加油一样容易,变相也让威来车主获得了独特的品牌体验,这也让威来在早期积累用户订单时获得了更多“势能”。
但是电站建设的巨大成本让威来越来越难以忍受。根据协鑫能科的公告,单个电站的投资是260.72万元,相比之下,投资充电站的成本只有80万元左右。
李斌曾表示,威来将于2023年建设1000个换电站。即使按照200万的换电站成本计算,这项投资也高达20亿元,而在过去的一季度,威来的毛利润只有1.62亿元。
此外,投资如此巨大的电站更换暂时无法带来收入。目前,威来电站只能为威来车主提供服务。威来能源高级副总裁沈飞曾透露,威来电站平均每天约有35个订单。如果每天能达到50-60个订单,它将接近盈亏平衡,也就是说,目前还远未达到赚钱的阶段。
如果威来保持目前的换电站数量,随着威来汽车规模的不断增长,换电站有机会等待收入平衡,甚至盈利,但问题是李斌必须建造1000个换电站,那么收入平衡就很遥远了。
这样的规划背后,恐怕是“蔚来式”在服务压力下,有网友表示,蔚来换电站在上下班高峰期需要等半个多小时才能换电,这与充电没有太大区别,这意味着蔚来换电站在某些地区仍然存在密度不足的问题。
蔚来想要提升服务体验,还需要建站,但问题是如何平衡业余时间的人力和租金成本?难怪沈飞不得不媒体说,蔚来不在乎换电站的投资能否转化为盈利,只以用户体验和系统效率为决策方针。
然而,无法判断沈飞的演讲是真诚的还是不真诚的。毕竟,威来换电站已经是一辆停不下来的车了。如果它停下来,威来之前的努力将付诸实践。讨论充电桩和更换电站哪个解决方案更好意义不大。
更重要的是,威来换电站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威来独特的品牌形象和服务理念。即使是为了保持威来车主的优越感和认同感,也必须建设更换电站。威来服务可以缩水,但不能完全消失。
3
销售更有利可图
然而,作为用户的增值服务,更换电站的这部分成本最终将由用户支付。因此,威莱的降价和权益调整也可以看作是降低购买门槛和使用成本,给消费者更多的选择,但也希望降低销售门槛可以带来销售增长。
回顾蔚来第一季度的数据,其实蔚来在汽车销售方面还是略微盈利的,但是汽车销售收入也环比下降了近40%。从交付量来看,很明显蔚来已经连续两个月销量不到7000台,这与李斌之前表示每月交付3万台的目标相去甚远。
但更严重的是,在其他销售领域,包括附件销售、维修、汽车金融、二手车和能源解决方案等,威莱赔钱,为数不多的利润填补坑,这意味着威莱没有找到其他更高效的盈利方式。
对于汽车销售收入的急剧下降,威莱表示,这是由于降价和清理旧车型造成的,但汽车收入的放缓将威莱推向了非常危险的边缘。威莱今年第一季度的总毛利率仅为1.5%。如果没有销售规模,分公司就无法分配巨大的研发和营销投资。
因此,它正在通过整个市场“价格战”吸引潜在用户时,即使曾经大喊大叫“绝不参加价格战”李斌,现在也只能乖乖地服从现实。
李斌还承认,面对减少购车权益和补贴政策的影响,蔚来确实有一些用户因为价格竞争而流向其他品牌。
目前,威来已经举起了两把大刀,一把是降价,一把是降价权益。结合威来将推出价格较低的阿尔卑斯品牌(估计市场价格为20-30万元),威来目前正在调整产品体系,也在积极适应市场。
李斌曾经说过,阿尔卑斯会和蔚来共用换电站,不排除其他服务。阿尔卑斯会“低配版”蔚来,无论是阿尔卑斯还是蔚来,如果要继续,都会继续“服务”作为品牌的核心,成本压力是巨大的。
因此,蔚来通过这种渐进的权益调整,在调整价格的同时,逐渐稀释权益,从而尽量减少蔚来服务“缩水”从长远来看,对品牌的影响更有利于产品体系的重塑。
李斌说,他非常有信心在下半年完成2万辆的平均月销量。虽然目标比原来的3万辆少一点,但从目前的新能源汽车市场和威来的销售情况来看,这可能不是一个容易的目标。
然而,从推出中低端品牌阿尔卑斯,到逐步调整用户权益,威莱可能已经意识到品牌价值应该从根本上重新调整,但威莱能否从现在开始翻身,取决于李斌对这一变化和调整的决心。
原创文章,作者:螺旋实验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ar-metaverse.com/202306/1319934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