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汽车市场正在经历一场前所未有的革命。新能源汽车已成为主要汽车公司转型的重点,而燃油汽车的微观现象越来越严重。
9月7日,乘联秘书长崔东树在文章中提到,截至目前,2023年已推出纯电动32款、插入式混合动力23款、普通混合动力12款92款新车,而纯汽油车只有25款,仅占27.2%。
相比之下,2020年共推出126款新车,其中汽油车59款;2021年共推出126款新车,汽油车56款;2022年共推出167款新车,汽油车56款。
在过去的三年里,纯燃油汽车的新车数量从1/2下降到近1/4。与此同时,新能源汽车的新车数量稳步上升,侵占了许多燃油汽车的市场份额。
这背后离不开比亚迪混合动力汽车和纯电动汽车的蓬勃发展,正成为中国汽车市场向新能源汽车转型的重要驱动力。
2022年,比亚迪以186.85万辆的销量超过一汽-大众获得年度销售冠军,标志着中国汽车市场的巨大变化。今年前8个月,比亚迪累计销量达到178万辆,超过去年同期的业绩,显示出其在市场上持续强劲的增长势头。
国内汽车市场是一个股票市场,这是正常的,比亚迪的快速销售意味着其他汽车公司面临着销售下降的风险。
以日本品牌为例,过去几年流行的丰田销售增长放缓,本田和日产同比下降,日产达到两位数,马自达处于悬崖边缘。
同样,德国品牌也没能幸免,大众让ID降价.该系列的销量在中国有所改善,而一向强势的BBA面对强大的竞争对手也束手无策,几乎成了“杂牌”。
至于中国市场规模相对较小的韩国品牌,他们更依赖燃料汽车销售,因此在电气化趋势的影响下遭受了毁灭性的打击,几乎成为边缘汽车公司。
在这样的环境下,顺应电气化趋势已经成为各大品牌在市场上立足的必修课。
然而,根据目前的情况,市场形成了类似于两级分化的模式。一方面,在比亚迪的主导地位下,吉利、广汽、长安等传统独立汽车公司正在积极转型,如广汽埃安、吉利氪、长安深蓝等新能源品牌的月销量相当可观。
另一方面,许多合资汽车制造商的电气化步伐缓慢,新一代电气化产品需要几年才能发布,丰田、本田和日产的电气化战略也是如此。
与日本汽车相比,大众汽车在电气化转型方面更加警惕。今年4月,许多大众高管来到中国参加上海车展,深刻认识到中国电动汽车的发展速度。
7月,大众宣布与小鹏携手,以7亿美元的价格收购小鹏汽车约4.99%的股权。达成合作后,双方将基于MEB平台共同开发两款大众品牌电动车型,计划于2026年上市。
此举无疑为大众节省了新能源车型的研发时间,并提前上市新能源车型。
相比之下,BBA等强势奢侈品牌的情况稍好一些。他们可以通过过过去积累的声誉和产品实力,承接传统汽车公司的用户,获得更高的情感价值。
普通大众消费品牌面临的压力将继续增加。一方面,他们的目标客户群体有限,另一方面,他们的电气化转型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毫无疑问,电动汽车的兴起对传统燃油汽车制造商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未来几年,将是中国汽车市场乃至世界汽车市场大浪淘沙更新的一年。届时,谁能战斗到底,笑到最后?谁被市场束缚,最终被淘汰?
(图片来自网络(图片来自网络) 侵权删除)
原创文章,作者:车门视车,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ar-metaverse.com/202309/13211221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