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源:智车技术
这两个月小鹏就像双脚踏上筋斗云,扶摇直上九万里。
6月,小鹏 G6 上市,市场热度极高;7月,与大众签订长期合作技术框架协议,获得大众50亿股;今天又发布了重磅消息:
小鹏宣布,将与中国最大的旅游平台滴滴成功合作,计划以58.35亿港元收购滴滴智能汽车开发业务资产。双方的第一辆合作汽车预计明年将大规模生产!
消息传出,小鹏汽车香港股价上涨16.21%,随后略有下跌,以72.200港元收盘,较上周上涨10.91%。
01
“达芬奇”变“MONA”
小鹏汽车是“接盘侠”?
今天,小鹏汽车宣布已与滴滴和滴滴子公司签订股票购买协议。小鹏汽车将发行交易完成后总股本3.25%的A类普通股,收购滴滴智能电动汽车项目相关资产和研发能力。滴滴将成为小鹏汽车的战略股东,第一批股票将锁定24个月。
根据公告,小鹏同意以58.35亿港元的最高总对价购买滴滴智能汽车开发业务资产,并与滴滴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滴滴将向小鹏销售智能电动汽车项目的相关资产和研发能力,为后者的汽车制造业务提供智能驾驶舱、智能驾驶、共享旅游等方面的全方位支持。
双方合作的第一个“孩子”是A级智能电动汽车,这款车将作为小鹏汽车新品牌的第一款产品进入市场,项目代码“MONA”。车型将定位“15万级”价格区间与小鹏汽车现有品牌形成差异化优势,预计2024年小鹏汽车量产推出市场。
官方宣布意味着滴滴的内部代码“达芬奇”汽车制造业务即将结束,这也意味着滴滴“神秘”汽车制造经验即将成为历史。据了解,滴滴内部人士表示:“达芬奇不会再造整车,也不会再卖整车。除了工程和产品会留下一些人,品牌、营销、售后等部门都会被清除。”
事实上,程伟在2017年改变了制造汽车的想法。当时,滴滴还与比亚迪和理想公司合作,开发了一款定制的在线叫车。三年后,D1车型最终与比亚迪合作实现了大规模生产。滴滴参与了整车工程Package、人机工程布局、内外装饰造型、车辆配置、座椅原型、车联网软件架构等。
D1与理想合作 由于种种原因,Plus只停在一个名字上。
2021年,互联网大佬纷纷加入造车轨道,滴滴也悄然启动“达芬奇”该项目计划为乘用车市场提供一款纯电动汽车C1。这个项目曾经像程伟秘密培养的那样,寄予厚望“儿子”,该团队曾被曝光1700人,组织结构不公开,项目进度也高度保密。据说在项目初期,程伟每周至少有两个全天跟踪者“达芬奇”团队开会。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程维对此“儿子”关心越来越少,他的态度在一定程度上也受到了影响“达芬奇”团队士气。今年上半年,达芬奇项目的主要负责人罗文离开创业,当时就传来了项目解散的消息。
现在,从小鹏和滴滴的合作公告“计划以58.35亿港元收购滴滴智能汽车开发业务资产”有人说,小鹏更像是接管了整个“达芬奇”。据内部消息,项目组核心项目和产品员工将与收购案一起加入小鹏汽车。剩下的球队至少裁掉了40%。此外,滴滴还将保留一个与小鹏业务对接的项目组。未来小鹏会造车,双方都会有网约车。Robotaxi、充能补能等方面的合作。
02
合作最牢固
通常是各取所需
俗话说“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有人说小鹏车是“接盘侠”,但我觉得聪明的何小鹏没有接滴滴“烂尾”项目,而是一块可以帮助他扩大版图的璞玉。
首先,正如公告所说,“滴滴将为小鹏汽车提供开放的生态授权‘MONA’为智能驾驶舱、智能驾驶和共享旅游市场提供多维支持”,多年来,滴滴在A级车上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研发能力,双方的合作直接使小鹏能够直接上手,弯道超车。
小鹏买了一辆车“完成度很高,准量产车型”,我只需要完成剩余的开发和量产销售。
其次,作为中国最大的旅游平台,滴滴在线叫车老板的地位是不可动摇的。根据滴滴2022年的年度报告,中国有4.11亿活跃用户和1900万活跃司机。滴滴是1900万中最大的旅游网络供应商,这些司机都是新能源汽车的潜在客户。
假如小鹏汽车能够赢得这一份额的四分之一,就可以直接完成马斯克一直在思考的事情——建立Robotaxi车队。到时候,“蔚小理”中的“吊车尾”也许能一跃坐在第一把椅子上。而且,何小鹏曾经说过,在未来的竞争中,只有年销量达到500万才能生存。这种合作无疑强化了小鹏汽车的生命线。
最后,小鹏与滴滴的合作也有激励条款,不是无条件的。
小鹏汽车总裁顾宏地表示,“小鹏汽车10万辆是对这款车销量的预期。事实上,我们与滴滴协议提供的额外股权是基于,如果它能在自己的平台和生态系统中达到年销量超过10万辆,它的激励要求更高。如果最终能达到18万/年,其实就能拿到最高激励股,连续两年能做到,就能拿到5%的总对价。”
综上所述,这次合作对小鹏汽车来说是一笔不错的生意。
再来说说滴滴。
目前,国内汽车制造业已成为红海的激烈战斗,“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并整合是未来的必然趋势。
进入该局的人有更多的资源和发言权,与其他企业的差距越来越大,这意味着尚未逃脱的企业将有越来越高的风险和成本,所以像滴滴一样审查情况,与老板合作是明智的。
未来,原始设备制造商和技术供应商的合作预计将越来越多。8月24日,赛利斯还与博世中国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根据协议,双方将在车辆安全系统、驾驶辅助、自动化功能、动力系统和电气化解决方案的研发、新材料应用和零部件供应方面建立战略合作关系。
简而言之,最强大的合作往往是我们需要的。我们展示了自己的优势,形成了一个圆圈,最终实现了彼此利益的最大化。目前,小鹏和滴滴都是如此。所以,仔细想想,小鹏和滴滴的合作可能会成为一个故事。
原创文章,作者:智车科技IV,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ar-metaverse.com/202308/29171177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