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华为和新能源的东风,以面包车发家的“穷车企”赛力斯一脚踏入了国内汽车行业的“豪门”。AITO问界只用了15个月就迎来了10万交付量的历史节点。这也刷新了新能源汽车品牌的记录。然而,目前,华为也在扩大其在汽车市场的朋友圈。江淮、奇瑞、北汽已与华为合作,赛力斯不得不考虑自己的未来。
近日,博世中国微信官方账号“博世信息助理”发布消息,赛力斯汽车与博世中国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在车辆安全系统、驾驶辅助、自动化功能、动力总成、电气化解决方案等领域建立战略合作关系,新材料的应用和零部件的供应。据悉,博世中国和赛力斯汽车将成立专门的协作团队,加强协作创新和技术赋能。
博世业务与华为汽车业务高度一致
博世是德国著名的汽车供应商企业。博世集团正在重组汽车和智能交通技术业务。其目的是在未来提供全栈定制解决方案,以应对基于软件的汽车工程转型趋势。重组后,该业务将更名为 ” 博世智能交通业务 继续属于博世集团;同时成立业务董事会,独立经营,自负盈亏。显然,赛力斯是博世业务的潜在客户,不排除将来会使用博世全栈定制解决方案。
最后,赛利斯汽车表示,将博世中国纳入车辆安全系统、驾驶辅助、自动化功能、动力总成和电气化解决方案、汽车售后市场技术和服务等领域的战略合作伙伴;
博世中国表示,将赛利斯汽车作为长期战略合作伙伴,提供良好的项目和售后服务、供应保障和有竞争力的产品价格。双方全面推进业务合作,共同为客户打造高端智能电动汽车。
在签约仪式上,赛力斯汽车董事长(创始人)张兴海表示,赛力斯汽车和博世中国将继续加强高端电动汽车的合作,建立万物互联的汽车生态系统,共同促进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实现双赢的合作。
博世中国和赛力斯汽车将成立专门的合作团队,加强合作创新和技术授权。此外,双方将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共同拓展海外市场。
从设计、核心部件(电驱系统、智能驾驶舱)来看,华为与赛力斯合作的问界系列车型、在零售和品牌营销方面,华为深入参与了智能选择模式,而赛力斯基本上只负责制造和生产,相当于为华为“OEM”。
但最新销量显示,赛力斯今年7月新能源汽车销量6934辆,同比下降47.83%。同时,根据赛力斯2023年上半年业绩预亏公告,赛力斯预计2023年上半年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为12.5亿元至13.9亿元;扣除非净利润为18亿元至19.3亿元。
结合今年1月至6月总销量同比下降26.66%的结果,赛力斯上半年整体表现压力很大。很多业内人士认为赛力斯和华为的合作红利可能会消退。
赛力斯有自己的小算盘
一开始,华为选择赛力斯是因为后者的生产能力。赛力斯拥有当时中国为数不多的4.0智能工厂之一,赛力斯本身就是一个弱品牌,华为可以控制更多。华为从电机、电子控制到智能驾驶舱和自动驾驶技术,可以说华为给了公司灵魂,控制销售渠道。在这种不平等的模式下,华为几乎掌握了合作主动权,类似于苹果的富士康。
但由于问界车型除了智能技术强外,在质量和售后方面都跟不上消费者的期望,而且营销跟不上新势力的步伐。从长远来看,赛力斯和华为真的看不到问界品牌的未来。
据报道,赛利斯汽车已经进行了新一轮的组织结构调整,并成立了一个新的AITO商业集团。调整的目的是进一步提高管理效率,快速响应决策,重点关注核心业务,促进创新和发展。主要是解决售后和营销问题,但能否满足用户,仍取决于后续的实际行动。
华为在新能源汽车上的野心是在博世之类的tier中打造一种 1 在整车厂之间,更强大的角色——“Tier0.5”也就是说,它有自己的制造和供应链能力。因此,当可选合作伙伴增加,品牌“输出”能力更强时,华为不会如此依赖竞争力斯。目前,华为已与北汽、奇瑞、江淮达成合作关系,与奇瑞合作的汽车即将问世。
因此,赛力斯汽车选择与博世合作是合理的。既然华为可以找到多个合作伙伴,赛力汽车就没有必要守护一棵大树。
业内人士表示,智能实力较弱的赛力斯与博世的合作也是另一条出路。不排除赛力斯将来推出自己的新品牌。赛力斯不想把鸡蛋放在篮子里。
新能源轨道已进入下半年,智能将是衡量主要汽车公司能走多远的关键。赛力斯与华为合作的成功是基于华为强大的智能技术。它之所以不能继续以前的流行,一方面是新能源市场的内部升级,另一方面是赛力斯在汽车制造技术和售后服务方面没有达到消费者的期望。如今,选择与博世合作确实是另一条出路,但我也希望赛力斯能明白,虽然新能源时代的消费者重视智能,但他们也更关心质量和售后服务。
原创文章,作者:汽扯扒谈,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ar-metaverse.com/202308/2917117689.html